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斜纹夜蛾信息素结合蛋白3基因的分子鉴定及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结合蛋白(PBP)是大量存在于昆虫触角感器中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它特异性结合并运输性信息素组分到神经树突膜上的气味受体。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并利用RT-PCR技术,从斜纹夜蛾雄虫触角扩增到1个长171bp的预期cDNA片段,测序后经比对表明是PBP3基因片段,将该基因命名为SlitPBP3。利用RACE技术进一步得到SlitPBP3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GU082321),长568bp,编码164个氨基酸,具有PBP的典型序列特征。对基因组DNA的研究显示,该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构成。2个内含子的位置和斜纹夜蛾的另2个PBP基因相同,具有保守性;其长度分别为124bp和73bp。进化分析显示,夜蛾科昆虫的PBP分为3个组,其中斜纹夜蛾的3个PBP被分在不同的3个组,因而可能具有不同的气味结合谱。 相似文献
42.
试验在前期对栽培大豆进行抗生性鉴定的基础上,2014和2015年在养虫室喂养斜纹夜蛾初孵幼虫,以喂养第6,9和12天幼虫重的隶属函数值为抗生性指标评价了来自我国各大豆生态区的200份代表性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抗虫性。两年第6天结果的联合方差分析表明:材料间、年份间、材料与年份互作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不同喂养期幼虫重的隶属函数值联合方差分析表明:材料间、喂养期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材料与喂养期间无明显互作。按标准品种分级法对供试材料进行分级,发现野生大豆抗生性与地理来源有关,长江中下游生态区(III)及西南-中南生态区(IV)的高抗材料较多,而北方生态区(I)的高感材料较多。从供试的野生大豆资源中筛选出高抗和高感材料各10份,高抗材料的抗性高于国际常用的栽培大豆抗源PI227687和Lamar,可用于后续的野生大豆抗虫鉴定、抗虫机理及抗虫育种等研究。 相似文献
43.
44.
为了解漯河地区地老虎类成虫的种群动态,2006年-2021年,在河南省漯河利用虫情测报灯对其成虫种群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16年诱集的地老虎类害虫共计4种44 899头,主要包括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Hüfnagel)、大地老虎A.tokionis Butler、黄地老虎A.segetum(Denis et Schiffermüller)和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innaeus),不同种类间年诱虫量差异较大。混合种群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小地老虎在河南漯河1年可见4代成虫,以第1代诱虫量最大;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1代)和7月上旬至8月上旬(2代);近16年间小地老虎在各年均为优势种,但其虫量和诱虫的比例在近几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黄地老虎年度诱虫量在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大地老虎成虫盛发期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八字地老虎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全年无明显的诱虫高峰;而且这两个种类的诱虫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45.
本文引用Iwao及Taylor等方法,研究了黄地老虎越冬幼虫在苜蓿田埂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表明属均匀分布(α=-0.6256<0、β=1.9048>1),但在样方内的分布却是聚集的(b=1.7975>1)。这种分布是黄地老虎幼虫习性及其栖境所造成的。根据空间分布信息,计算出越冬幼虫调查所需样方面积为3.5—5平方米,比原规定的可少调查1.5—5平方米。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是新疆墨玉地区农作物的头号害虫。该虫多以老熟幼虫在苜蓿田埂中越冬,并以为害春播作物为最严重。当地主要依据调查越冬后的虫口密度,发出春季黄地老虎发生程度的中、长期予报。为了提高调查及予测的准确性,更好地指导防治,1981年我们对黄地老虎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调查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