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0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636篇
林业   318篇
农学   2020篇
基础科学   496篇
  725篇
综合类   4072篇
农作物   39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104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589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化学打顶是指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打破作物顶端优势,进而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生产。本文为探究化学打顶对作物的影响,利用摇钱素和棉花打顶剂处理新陆中70和新陆中82不同品种,同时测定不同化学打顶剂处理条件下,棉花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及棉花冠层叶面积指数指标。研究发现:不同化学打顶处理条件下,与人工打顶相比化学打顶的棉花的五种指标变化均不明显,但新陆中70和新陆中82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平均值与对照相比分别高出3 μmol/(m2.s)和2 μmol/(m2.s),且冠层叶面积指数值比人工打顶的略高。试验结果表明化学打顶处理后没有造成棉花疯长,提高了光能利用率,进而增加作物群体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2.
玉米抗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玉米倒伏严重影响产量、品质及机械化收获。通过育种和栽培方式提高抗倒性,对玉米丰产稳产尤为重要。本文综述玉米茎秆力学特性、化学成分、植株形态结构等对个体抗倒性的影响,栽培措施和病虫害对群体抗倒性的调控及玉米茎秆性状的遗传特性,展望未来提高玉米抗倒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3.
通过对湿热地区云南河口县芒果园内的5种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对芒果白粉病、炭疽病,芒果横线尾夜蛾、芒果切叶象甲、桔小实蝇等5种发生程度较重的病虫害进行发生危害情况的相关分析,同时对云南河口地区芒果害虫天敌进行搜集、调查及鉴定,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共有天敌昆虫24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1种,分属于2目5科;捕食性天敌昆虫21种,分属于5目8科。调查结果对于生产上科学制定芒果病虫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对2008~2014年湖北省审定的中熟棉品种部分性状的分析。变异性分析表明,籽指和株高变异性大,生育期、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果枝数变异小。关联度分析表明,产量影响因素按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铃数、果枝数、衣分、铃重、籽指、生育期和株高,说明在遗传改良上主攻目标是单株铃数和衣分,次要目标是果枝数和铃重。要改变湖北省棉花品种相似性高的现状,迫切需要引进更多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5.
为探讨南疆棉区棉花化学打项技术,以减轻棉花栽培的劳动强度,作者于2013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利用烟草抑芽剂氟节胺进行棉花化学打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氟节胺处理与对照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控制棉株的生长;其产量略低于对照,株高高于对照,果枝层数增加,但空果枝数、脱落数增多;绒长变短,不孕籽率增多,单铃重量轻。  相似文献   
156.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lternating high temperature on Cry1Ac protein content on Bt cotton cultivars Sikang 1(SK-1,a conventional cultivar)and Sikang 3(SK-3,a hybrid cultivar).In 2011 and 2012,cotton plants were subjected to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s ranging from 32 to 40℃ in climate chamber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on boll shell insecticidal protein expression.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decline of the boll shell insecticidal protein was detected at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38℃ after 24 h.Based on the results,the cotton plan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of 38℃ from 6:00 a.m.to 6:00 p.m.followed by a normal temperature of 27℃ during the remaining night hours(DH/NN)in 2012 and 2013.These treatments were conducted at peak boll growth stage for both cultivars in study periods of 0,4,7,and 10 d.Temperature treatment of 32℃ from 6:00 a.m.to 6:00 p.m.and 27℃ in the remaining hours was set as control.The results showed tha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after the DH/NN stress treatment applied for 7 d,the boll shell Cry1Ac protein content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19.1 and 17.5% for SK-1 and by 15.3 and 13.7% for SK-3 in 2012 and 2013,respectively.Further analysis of nitrogen metabolic physiology under DH/NN showed that the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and the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activities decreased slightly after 4 d,and then decreased sharply after 7 d.The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and the protease content increased sharply after 7 d.The changes in SK-1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SK-3.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under DH/NN stress,boll shell Cry1Ac protein content decline was delayed.Reduced protein synthesis and increased protein degradation in the boll shell decreased protein content,including Bt protein,which may reduce resistance to the cotton bollworm.  相似文献   
157.
新疆棉花超高产光合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1996~ 1999年对新疆棉花超高产 (皮棉 2 2 50kg·hm-2 以上 )光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盛铃期群体光合速率 (CAP)生育期变化为单峰型曲线 ,盛花结铃期达最大值 4 .0 5gCO2 ·m-2 h-1 ,平均值为 2 .63gCO2 ·m-2 h-1 ,盛花、结铃、吐絮期的 CAP 与生物学产量、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盛铃期叶面积指数最大值为 3 .7~ 3 .9。一天内棉叶净光合时间长达 13 .5h,早晚比普遍棉田光合延长 2 0min左右。未发现光合午休和光饱和现象。高产棉田夜间 (2 1:2 0 )呼吸速率最大值为 4 .33mgCO2 ·dm-2 h-1 ,平均值为 3 .0 0mgCO2 ·dm-2 h-1 ,分别比普通棉田低2 2 %和 17.6 % ,扣除呼吸消耗 ,净光合比普通棉田高 58.4 %。其呼吸消耗占白天总光合的 8.4 %。低于普通棉田 15.5 % ,也低于内地棉区 12 %~ 2 0 %。新疆高产棉田群体的库容量增加 ,光合产物的贮备能力强 ,生物学产量高达 1.14× 10 4~ 1.44× 10 4kg·hm-2 ,有效铃 (5g以上 )高达 12 0×10 4个·hm-2 ,经济系数 41.52 %~ 44 .1% ;单位叶面积的果节数、有效铃、生殖器官干重分别为10 4~ 137个·m-2 ,32~ 49个·m-2 ,0 .2 30 3~0 .3361kg·m-2 。源强库大 ,源库协调是新疆棉花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8.
在介绍2012年我国北方玉米黏虫灾害情况的基础上,论述了黏虫的迁飞习性和为害特点,分析了虫灾发生的客观条件与人为因素、并由此提出明确责任、建立病虫灾害救助基金、重塑化学防治地位、允许民事责任追究等管理农作物病虫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9.
在新疆生态条件下,采用海岛棉新海35号研究同等用量3种施磷方式(犁地前全部撒施、犁地前撒施50%与作种肥施50%和全部作种肥施)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方式对棉花生育进程的影响较小,各处理对新海35号棉花的农艺性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P1处理可略为提高棉花花铃期叶面积指数,其中P1处理会略提高棉花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以P1、P2处理的方式施磷肥,棉花的单株结铃数可提高4%~7%皮棉产量可提高12%~14.8%。  相似文献   
160.
陆地棉SSR分子标记优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陆地棉富含酚类、多糖等次生产物的特点,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提取高纯度DNA的方法.同时建立了适合陆地棉SSR标记的优化体系和试验方案,并对所构建的QTL定位群体进行了SSRPCR检测,得到了清晰的多态性SSR标记,为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