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1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1篇 |
农学 | 44篇 |
基础科学 | 9篇 |
36篇 | |
综合类 | 223篇 |
农作物 | 9篇 |
畜牧兽医 | 4篇 |
园艺 | 106篇 |
植物保护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目的】探讨高浓度CO2对切花菊的瓶插品质、生理生化及结构特征的影响,为高浓度CO2在切花菊乃至其它种类切花保鲜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切花菊品种‘四季黄’切花为材料,瓶插去离子水中后分别置于380(对照)和760(高浓度CO2)μmol·mol-1条件下,利用光合测定、石蜡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及其它一些生理手段,定期研究高浓度CO2对切花保鲜效果、生理及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高浓度CO2增加了花枝鲜重,增大了花朵开放直径,延缓了切花菊的衰老进程,延长了瓶插寿命。此外,高浓度CO2提高了切花菊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及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最后,高浓度CO2减缓了叶片和花瓣细胞的降解。【结论】高浓度CO2可能直接通过提高光合速率及碳水化合物含量来间接提高SOD和POD活性而延缓细胞降解,最终延长了切花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142.
低温下2个寒菊品种不同开放期舌状花生理指标变化及其抗寒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切花寒菊‘雪白’和‘雪中花’为材料,研究了低温下2个寒菊品种舌状花在不同开放期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和POD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升-降-升过程中,两品种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的变化与温度变化趋势相反,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自然低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持续积累。随温度变化,‘雪中花’和初花期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变化分别较‘雪白’和盛花期平稳,调节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的能力也分别强于‘雪白’和盛花期,表明‘雪中花’抗低温能力强于‘雪白’,而初花期强于盛花期。 相似文献
143.
地被菊直接体细胞胚发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建立了地被菊品种‘玉人面’直接体细胞胚受体体系。试验以‘玉人面’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因子对其直接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浓度下,KT诱导体胚的效果优于6-BA;②体胚诱导培养基为MS+KT 20 mg/L+2,4-D 2.0 mg/L+NAA 0.5 mg/L,诱导10 d后,转入去除2,4-D的体胚发育培养基MS+KT 2.0 mg/L+NAA 0.5 mg/L中培养30 d,体胚发生率最高为93.0%,平均每外植体分化的体胚数为13.6个; ③MS基本培养基对‘玉人面’体胚发生的效果优于N 6、B5 培养基;④‘玉人面’直接体胚发生途径的基因转化的卡那霉素选择压为10 mg/L,头孢霉素前期(3~4周内)选择压为300 mg/L,后期(4周后)为100 mg/L。 相似文献
144.
145.
为考察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残留行为,于2016年在山西、山东、天津、安徽、云南和河南进行了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两种作物均包括6地的最终残留量试验和1地的消解动态试验。按照现行的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消解动态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2 d和1.8 d。最后一次施药3、5和7 d后,氯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残留中值分别为1.64、1.19和0.89 mg/kg,在油麦菜上的残留中值分别为0.84、0.50和0.28 mg/kg。结合不同试验点试验期间昼夜平均气温发现,气温对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残留量有明显影响。施药期间较低的气温下,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消解缓慢,残留风险明显增大。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遇到低温天气应适当延长采收间隔期,另外在开展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时应重视气象条件对残留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H. Walter 《国际虫害防治杂志》2013,59(2):156-164
Abstract Grain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is the dominant crop in North Yemen agriculture, covering about 70–80% of the arable land. Weed control is still carried out mainly by hand. Many of the weeds are used as fodder for animals. A total of 137 weeds was collected in sorghum. Most frequent were Cynodon dactylon (L.) Pers. and Cyperus mtundus (L): their importance decreased, however, under a well‐established sorghum crop providing good shade cover and under conditions of increased crop fertilization with mineral nitrogen. Under these conditions, for example, Commelina spp. and Flaveria trinerva (Spreng.) Mohr became commoner. Thus increased use of nitrogen altered the nature and hierarchy of the weed flora.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dicator figures of the weeds and the habitat, as defined by Ellenberg, were confirmed. Traditional methods of weed control have so far worked well, as witness an average cover of 60% sorghum and 20% weeds. In future, however, rising costs and labour shortages will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less time‐consuming weed control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47.
以茶菊品种‘乳荷’为材料,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就移栽方式、栽植密度、摘心次数和施肥处理等栽培技术对林地套种茶菊栽培模式下‘乳荷’的生长发育及开花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裸根移栽+生根粉+塑料薄膜覆盖’处理移栽成活率最高,比裸根移栽提高了2.42%;覆膜条件下,40 cm×40 cm株行距处理,‘乳荷’植株株高、冠幅、每平方米花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产花量分别比30 cm×30 cm、40 cm×40 cm株行距处理高出45 g·m~(-2)、58.33 g·m~(-2),比不覆膜下40 cm×40 cm株行距处理高出236.67 g·m~(-2);摘心1次处理,‘乳荷’冠幅、单株花朵数和每平方米花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每平方米花产量分别比摘心2次和对照增加40 g和20 g;单施肥试验表明,N1处理下(幼苗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施用50%的氮),促进‘乳荷’生长,表现在分枝数、花径、重瓣性、冠幅、植株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N1、N2处理下(幼苗期、快速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分别施用40%、30%、30%的氮)‘乳荷’单朵花鲜重、单株花朵数和每平米花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每平米花产量分别达125.00 g·m~(-2)和126.66 g·m~(-2)。综上,山西林地套种茶菊适宜栽培技术为:裸根移栽结合生根粉处理和塑料薄膜覆盖技术,定植株行距为40 cm×40 cm,摘心1次,并采用N1或N2施肥处理可获得较高生产量。 相似文献
148.
菊花叶片离体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以菊花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植株再生,建立高效植株再生体系。获得诱导愈伤组织、芽和根的最佳培养基。在有6-BA、NAA的MS培养基上获得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在有2,4-D的培养基上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很低。带有愈伤组织的外植体转移到有6-BA、NAA的MS培养基上催化芽的产生,并筛选出能直接诱导芽再生的培养基(MS 6-BA(3mg/L) NAA(1mg/L))。AgNO3可明显提高芽的再生率。茎段在1/2MS和有IBA或NAA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的小苗在温室里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49.
针对菊花种类繁多,花型差别细微,准确标注比较困难的问题,基于深度主动学习与混合注意力机制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提出了一种标号数据不足情况下的菊花表型智能识别方法和框架。首先,通过主动学习策略基于最优标号和次优标号法(Best vs second best,BvSB)在未标记菊花样本中选取信息量较大的样本进行标记,并将标记后的样本放入训练样本中;其次,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ResNet50作为本文的主干网络训练标记样本,引入混合注意力机制模块CBAM,使模型能够更为准确地提取细粒度图像中的高层语义信息;最后,用更新后的训练样本继续训练分类模型,直到模型达到迭代次数后停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少量菊花标记样本下,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达到93.66%、93.15%和93.41%。本文方法可为标号数据不足情况下的菊花等花卉智能化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0.
微型盆菊商品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菊花组培苗在春节前100天出瓶载培,大多数品种可以应节开花,其观赏效果和开花植株百分率随继代培养年限长而下降。用配方基质栽培可比用传统塘泥栽培生产出观赏性与摆设性更优良的盆菊。合理应用适宜浓度的生长延缓剂,可使植株微型化,同时保持花大色艳和较高的开花株率。组织培养繁殖、配方基质栽培和对株型的化学调控,是微型盆菊商品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