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79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1篇
  17篇
综合类   395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21.
822.
为了促进岩茶品种结构调整,对‘奇兰’等4个品种引种在武夷山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奇兰’等4个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引种武夷山后,树型、树姿、叶缘等基本不变,但树幅、树高及叶片稍小。(2)①秋季品种的不同部位,‘奇兰’的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都是嫩茎中含量最高,‘奇兰’第1叶茶多酚含量最高,咖啡碱最高含量是芽头;‘矮脚乌龙’的嫩茎的水浸出物最高,茶多酚、咖啡碱含量最高是芽头,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嫩茎;‘高脚乌龙’的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都是嫩茎中最多,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芽头最高;‘软枝乌龙’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最多的为嫩茎,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最高是芽头。②品种的不同季节,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奇兰’夏季第4叶,茶多酚含量最高是‘奇兰’秋季第3叶,咖啡碱含量最高是‘高脚乌龙’夏季第3叶,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是‘高脚乌龙’夏季第4叶。  相似文献   
823.
对微胶囊技术在植物源杀虫剂中的应用进行总结,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植物源杀虫剂可提高其稳定性,通过控制释放时间及释放速度来提高其活性。微胶囊技术也是植物源杀虫剂在实际应用中最能模仿自然植物灭虫过程的技术。  相似文献   
824.
为对秦岭坡旱地中药材桔梗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鉴定提供依据,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 GE)技术研究了不同产地三年生桔梗不同叶位酯酶同工酶(EST)的表达差异,并通过EST-PAGE 图谱迁移率(Rf)、联合系数(S)、酶谱相似度(T)综合分析方法,初步评价了 目前在商洛坡旱地栽培的不同产地桔梗品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种不同产地桔梗间的 亲缘关系大小顺序为:甘肃平凉>山东淄博>四川广元>西安蓝田>内蒙赤峰≈陕西商洛, 内蒙赤峰与陕西商洛桔梗疑为同一品种。  相似文献   
825.
6种生物碱对斜纹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的作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斜纹夜蛾细胞凋亡小体,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时相,研究了骆驼蓬碱、喜树碱、蓖麻碱、苦参碱、博落回碱和烟碱对斜纹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SL-1的作用方式和细胞毒理。结果表明:骆驼蓬碱5.0μg/mL、20.0μg/mL和喜树碱0.5μmol/L、1.0μmol/L处理后48~60 h,斜纹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SL-1表现出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处理后12~48 h,明显抑制SL-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阻滞于G2/M期;博落回碱和蓖麻碱5.0μg/mL、20.0μg/mL对SL-1具有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以20.0μg/mL处理具有细胞周期时相阻滞作用,同样使细胞阻滞于G2/M期,但无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烟碱和苦参碱在5.0μg/mL、20.0μg/mL对SL-1具有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26.
罗布麻种质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月  陈彦云 《北方园艺》2010,(24):134-13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不同地区罗布麻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具有2~5条不等的酶带,Rf值在0.547~0.882之间;酯酶具有3~5条不等的酶带,Rf值范围在0.1769~0.5918之间;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酶带数、酶带迁移率和酶活性可反映不同地区罗布麻种群间和种群内存在很大的遗传差异;DP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红麻与内蒙红麻亲缘关系最近,宁夏红麻与河北红麻亲缘关系较近,青海白麻与内蒙古、新疆、宁夏和河北地区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827.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3个睡莲Nymphaea品种‘彼得’‘Peter Slocum’,‘玛珊姑娘’‘Masaniello’和‘得克萨斯’‘Texas Dawn’不同器官(未展开的幼叶、展开的幼叶、老叶、花瓣、花蕾、叶柄)和未展开的幼叶在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3个品种共有12种过氧化物酶酶带,6种酯酶酶带。②睡莲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未展开嫩叶和展开嫩叶的酶带最多,叶柄和花蕾次之,花瓣和老叶最少。未展开幼叶为较适合用于睡莲同工酶分析。③与生殖生长阶段相比,3个睡莲品种未展开幼叶在营养生长阶段的酯酶表达量更大,条带更多;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达量则是生殖生长阶段的表达量大,但3个品种的酶条带变化不一致,其中‘彼得’和‘玛珊姑娘’在生殖生长阶段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阶段条带多‘得克萨斯’则相反。图4表3参15  相似文献   
828.
829.
830.
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鉴定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非寄主抗病性相关的基因。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和分析T-DNA插入拟南芥突变体离体叶片对大豆疫霉菌的非寄主抗病性。结果表明:4个果胶乙酰酯酶基因AtPae7(pectin acetyl esterase 7)突变体株系中的3个对大豆疫霉菌的抗性减弱,表现为感病;qRT-PCR检测表明突变体中AtPae7的转录水平下降;生物信息学预测PAE7蛋白的N端有23个氨基酸信号肽序列,确定其为胞外分泌蛋白。说明果胶乙酰酯酶基因AtPae7参与拟南芥对大豆疫霉菌的非寄主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