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6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429篇
林业   825篇
农学   397篇
基础科学   102篇
  483篇
综合类   2624篇
农作物   360篇
水产渔业   369篇
畜牧兽医   959篇
园艺   201篇
植物保护   161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猪胆囊壁组织作为生物膜,用ZT胶粘合的方法,修补兔食管壁人造缺损创10例,对兔肝、脾人工致伤断面进行粘贴止血15个样本。结果,前者成功7例,食管壁缺损创得到修复,愈合良好,且无食管狭窄现象;后者15个样本的止血效果都很确实,并对创面起到了保护作用,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82.
竺笑 《家畜生态》2004,25(4):13-16
本文讨论了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及遗传物质的范围和生物可塑性的问题。遗传物质的变异是进化的内因,环境对遗传物质的变异起到诱发与筛选的作用,进化后的生物对环境又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83.
紫茎泽兰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目前有大量研究在探讨紫茎泽兰的生物学功能和提取其有效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资源化利用提高紫茎泽兰的经济价值,变废为宝。论文综述了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点、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动物抗寄生虫、抑制细菌、免疫调节和作为饲料原料的应用研究现状,为后期紫茎泽兰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试验旨在探索法氏囊活性肽BP7调节鸡未成熟B细胞的分子基础.利用BP7刺激禽前B淋巴细胞DT40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IgM的mRNA水平,并采用基因芯片分析基因表达谱及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显示,BP7刺激的DT40细胞产生IgM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基因芯片分析发现,BP7处理的DT40细胞中共有...  相似文献   
85.
铬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体内的代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铬元素的各项理化特性、来源、代谢及生物学功能进行详细的对比、调查和研究,进一步阐述了铬元素的代谢机制、生物学功能与铬在家畜营养学、生物科学及人体医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表明铬元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6.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许多豆科作物及牧草的重要害虫,不但直接取食寄主植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传播多种植物病毒。豌豆蚜作为生态学研究的模式昆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周期、多样的生殖方式、表型可塑性以及与细菌复杂的共生关系等诸多特点,已成为众多科学家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本文全面总结了豌豆蚜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豌豆蚜的多型现象和内共生菌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研究豌豆蚜在全球气候和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下生物生态学特性演变规律的必要性,加强其生态适应性及多型现象等遗传机制研究,以期为建立该虫的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对发酵黄芪样品中分离的1株产纤维素酶解淀粉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在10℃~60℃环境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40℃。pH5.0~8.0培养基均适宜菌株生长,其中最适pH为6.0。在37℃环境200r/min振荡培养的生长曲线在0~4h为延迟期,4h~12h为对数期,12h~24h为稳定期,24h以后为衰亡期。细菌37℃培养32h开始产生芽胞,在培养72h时芽胞形成率达到80.67%。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且安全性良好。该菌株适应性强,生长条件较为宽松,这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8.
试验旨在分离鉴定犬副流感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CPIV),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Vero细胞接种感染CPIV阳性犬肺脏组织,盲传4代,收集72 h病毒液进行RT-PCR鉴定、电镜观察、血凝试验、热敏性试验、紫外照射试验及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同时扩增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试验成功从出现咳嗽、流鼻涕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病犬肺脏中分离出1株CPIV,命名为CPIV-BJ01;RT-PCR扩增结果发现,在534 bp处有特异性目的条带。病毒电镜观察发现,其超微结构呈圆形、有囊膜、直径在80~200 nm之间;血凝试验显示,病毒在4和37℃均能凝集1%猪红细胞,与报道的CPIV血凝特性一致;病毒对热敏感,长时间高温下病毒毒价会随之下降;紫外照射可使病毒在短时间内对细胞的感染性急剧下降。病毒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在12~48 h病毒高速增殖,细胞培养液中病毒滴度急剧上升,之后趋于稳定。CPIV N基因序列与19株有代表性的副流感病毒N基因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1%~99.8%。遗传进化分析表明,CPIV-BJ01与PIV5 1168-1(登录号:KC237064.1)和PIV5 ZJQ 221(登录号:KX100034.1)位于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89.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类型玉米(Zea mays)不同器官和全株的生物产量,以提高玉米定向培育的选择效率。选择32种具有代表性的玉米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成熟性质和用途4种分类方法,分别对完熟期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及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以及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进行比较。每个品种选择5个地块,每个地块选取10株玉米。结果表明: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不同品种类型间差异均显著(P0.05)。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和成熟性质分类不足以区别不同品种类型玉米的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P0.05)。按用途分类,不同品种类型玉米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玉米籽实的风干物质、干物质和总能产量除外)均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饲用玉米红粒玉米普通玉米糯玉米。对广泛种植的普通玉米和饲用玉米进行比较,设定普通玉米产量为100.0%,则饲用玉米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产量分别为121.9%、164.2%、175.5%、149.0%、151.7%、168.8%和149.9%;风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9%、143.7%、155.1%、139.4%、126.1%、162.0%和129.1%;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5%、143.4%、155.0%、139.5%、125.7%、162.0%和129.21%;粗蛋白质产量分别为119.0%、142.9%、181.5%、161.6%、122.0%、137.4%和131.7%;总能产量分别为107.7%、143.8%、155.0%、139.4%、126.1%、162.0%和129.1%。玉米籽实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占玉米全株的比例,普通玉米分别为47.75%、57.87%和48.49%,饲用玉米分别为39.72%、52.36%和40.48%。由此得出,普通玉米全株饲喂是"粮改饲"的最基本的策略,而饲用玉米籽实和全株生物产量都高于普通玉米,种植饲用玉米可以增加30%左右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90.
采集岷县黑裘皮羊肾组织,用胰蛋白酶热消化法制备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继代培养和细胞纯化,并对复苏细胞的形态、活力、生长曲线、荧光蛋白质粒转染表达、核型以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原代和传代细胞生长形态均好,群体倍增时间为28.3 h;染色体2 n=54,二倍体占主体(84%)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图谱有明显特征,未见LDH4、LDH5谱带,与其它羊有明显区别;外源性荧光蛋白转染质粒在该细胞中能进行复制和表达;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检测呈阴性。表明该研究已成功建立岷县黑裘皮羊肾组织成纤维细胞系,为在细胞水平上保存岷县黑裘皮羊种质资源以及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