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2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49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464篇
基础科学   73篇
  240篇
综合类   1713篇
农作物   274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508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12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考察6个农艺性状和测定19个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为高产优质品质选育筛选农艺和品质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淀粉、支链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仅与极少数品质性状相关显著。因此,在育种中宜以有效穗数、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作选择指标。聚类分析表明,在农艺性状与蛋白质、淀粉和其他品质水平上,67个品种被聚为4类,其中第Ⅳ类10个品种相对较好,属植株较高,有效穗数最多,蛋白质品质最好,低千粒重、低淀粉类。在农艺性状与面团品质水平上,被聚为4类,其中第Ⅲ类12个品种较好,属高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较高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的一类。  相似文献   
152.
荞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昆明地区9个栽培养麦品种,10个农艺性状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荞麦育种中,选择生育期长,其中营养生长期较长,千粒重较高,而分枝数、株粒数和单株叶面积适当的材料,容易获得高产品种,选择株粒数和生育期时要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3.
虎杖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虎杖主要农艺性状间及其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关系,为虎杖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对采自川渝两地19份虎杖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y)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为主根粗(x8)茎叶鲜重(x9)分枝数(x4)茎粗(x2)主根长(x6)冠幅(x5)株高(x1)主茎叶数(x3)侧根数(x7)。最佳回归方程y=-84.867+6.900x3-46.376x4+1.238x5+225.457x8+0.983x9,R2=0.909,F=23.988**,即主茎叶数、分枝数、冠幅、主根粗和茎叶鲜重是影响虎杖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茎叶鲜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分枝数,第三是主根粗。茎叶鲜重、分枝数和主根粗是虎杖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虎杖高产株型为茎叶茂盛,分枝数较少,主根较粗,主茎叶数、冠幅适中的植株。  相似文献   
154.
百脉根早熟品系农艺性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里奥、迈瑞伯和百脉根早熟品系(源于迈瑞伯)在甘肃景泰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并对3个品种的物候期、产草量、越冬率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早熟品系较其他2个品种物候期明显提前,生育天数明显缩短.早熟品系年均鲜、干草产量分别达42.593、10.553 t/hm2,迈瑞伯分别为29.490、7.562 t/hm2,早熟品系干、鲜草产量极显著高于迈瑞伯;里奥的干草产量为9.604 t/hm2,极显著低于早熟品系.试验结果还表明,早熟品系的生长速度及越冬率均优于迈瑞伯,其在景泰地区的生长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55.
不结球白菜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与黑斑病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了34个不同生态型不结球白菜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及黑斑病发病情况,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柄宽度、厚度、重量及叶绿素含量、茎重、叶片数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达1%或5%的显著水平。不结球白菜的叶重、叶柄重、叶柄厚、根重、叶片数、叶柄上、中、下宽、类胡萝卜素对农艺性状的解释能力可达83.4%,反映了不结球白菜农艺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叶柄宽度、厚度、重量及叶大小和数量、叶绿素对病情指数的直接负向作用依次增大,它们的值越大,则病情指数越小,品种的抗病性越强。  相似文献   
156.
在甘蔗的分蘖前期和伸长中前期对春植蔗桂糖 15号用 10 0 mg/L的乙烯利进行叶面喷施处理 ,结果表明 :分蘖前期喷施乙烯利的处理促进了甘蔗的生长 ,改善了经济性状 ,使分蘖和蔗茎伸长速度、茎长、茎径、单茎重及成茎率均有所提高 ,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同时提高了甘蔗的蔗糖分及品质。而伸长中前期喷施乙烯利的处理生长受抑制 ,茎长、茎径、单茎重均降低 ,从而产量较低 ,但其成茎率有所提高 ,蔗糖分明显提高 ,表现出明显的增糖和提高甘蔗品质的效果。此外 ,经乙烯利处理的甘蔗遇干旱时 ,有较强的抗旱性。在这两个乙烯利处理中 ,时期 I处理的抗旱性最强 ,产量也较高 ,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7.
小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本文用京农2号×S5033。杂交后代F3~F5世代的材料,以家系为样本研究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生育前期、全生育期、主茎节数、单荚粒数和单株产量5个性状的F。家系次数分布呈正态,而株高、单株荚数2个性状的F。家系次数分布呈明显的偏低亲连续性偏态分布,均属数量性状遗传;2)对F3家系进行选择时,株高和单株荚数的遗传潜力最大,其次为单株产量,而对单荚粒数选择遗传进展将很小:对民代群体来说,单株产量的GCV、RGS远大于其它性状,说明进行单株选择时把单株产量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对高产育种是有益的.3)高世代按一定方向对某性状进行选择后,其该性状的平均值有所提高,但后代的遗传潜力都很小,不宜再作直接选择,选用其它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将会提高选择效果;而高世代通过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选择其后代仍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58.
笔者对我国北方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天津及江苏小豆地方种质资源群体的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所表现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小豆地方品种群体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度是不同的,系统选育新品种时应根据小豆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特点及其遗传潜力分地区进行;在北京地区进行早熟、高产新品种系统选育时,以吉林、辽宁、北京的材料较好;若在北京地区进行大粒品种系统选育,以河北、北京的材料较好。  相似文献   
159.
研究了栽培措施对大麦品种92-11与秀麦3号各粒位(顶部、中部、底部)千粒重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千粒重均以中部为优势位,顶部为劣势位,品种间差异显著,92-11大于秀麦3号.氮肥运筹处理显著影响各粒位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为生育后期施氮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其中底部和中部籽粒增加明显多于顶部籽粒,同时显著增加92-11中部与底部籽粒千粒重.群体大小对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中部和底部粒位千粒重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但不同粒位蛋白质含量对穗数的反应品种间存在着差异, 92-11以底部籽粒变化较大,而秀麦3号则是顶部籽粒变化较大.去除穗中部籽粒,会大大提高顶部籽粒的粒重,去旗叶处理则使中部与底部籽粒千粒重下降;减源和减库处理均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0.
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个不同来源的转Bt基因抗虫品种及原始受体品种为材料进行半双列杂交并构建6个F2分离群体,对半双列杂交组合、亲本和6个F2分离群体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和抗虫性鉴定,分析转入Bt基因以后转基因品种抗虫性和产量性状、纤维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Bt基因为显性遗传,Bt基因的引入对于杂交组合的纤维品质不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于铃数的增加具有显著影响;在不同F2分离群体中,转基因抗虫棉的校正死亡率与烂铃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59~-0.495,抗性的提高对烂铃数的减少、成铃数的增加具有显著作用;不同拷贝数的转基因抗虫杂交种抗虫性不存在显著差异,Bt基因不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