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3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87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与旱涝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北方农牧交错带1961-2012年46个气象站气温、降水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测及Kring插值法,对该区气候变化及旱涝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2 a,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1986年后暖干化趋势有所加强。(2)不同区域不同时段,气温、降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3)全区及3个子区旱涝等级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区域旱涝等级变化趋势差异显著。(4)北方农牧交错带大涝呈"片状"分布,大旱呈"斑点状"分布。全区整体相对较易发生大旱,东北段相对更易发生大涝,华北段更易发生大旱。  相似文献   
92.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根据贴近度的大小,对该区域6个县(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排名,认为府谷县和定边县的水资源可持续程度相对较高,神木县和靖边县的水资源可持续程度一般,横山县和榆阳区的水资源可持续程度相对较低。最后根据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情况,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3.
农牧交错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厘清其内部植被变化特征及驱动机理对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虽然一些学者对辽河流域植被变化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植被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部分研究只考虑了单因素对流域内植被变化的影响,而没有充分探讨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植被的复杂影响。该研究基于MOD1S NDVI数据,采用因子回归和因子交互相结合的方法,从区域和整体角度分析了2010-2019年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年辽河流域FVC整体呈上升趋势,10年平均FVC值为0.68,植被覆盖水平整体较高。植被覆盖度上升趋势为从大到小依次为牧区、农区、半牧区。2)自然因素对全流域植被变化的解释力大于人为因素,其中降水的解释力最为显著。同时,植被变化和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同步性,此趋势在牧区最为显著。3)多数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呈现出相互促进和非线性增强的特点,不存在完全独立因子。整个流域最大的三组交互作用因素是降水∩温度、降水∩高程、降水∩风速。在牧区和半牧区,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植被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在农区则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显著影响了植被变化。4)降水梯度影响了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空间异质性的解释程度。随着降水的增加,其他环境因子与FVC的拟合效果越来越好。农牧交错带植被空间覆盖异质性显著,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多种因子交互作用,自然因子强于人类活动,降水在全流域及各分区植被变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该区域植被保护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自然恢复为主,降低人为扰动,辅以合理生态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94.
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不同土地覆被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干旱区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为例,选取民勤沙生植物园、东坝镇、苏武山等8个样带221个样点开展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绿洲区>绿洲荒漠过渡带>荒漠区的梯度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和荒漠景观特征的影响,不同样带内土壤养分含量离散程度较大,变异系数为16.67%~410.68%,且土壤养分样带内变异程度基本呈现出沿荒漠—绿洲荒漠交错带—绿洲逐渐增加的趋势.(2)荒草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和裸地的土壤N,P,K含量主要受土壤质地和植被类型的影响而呈现出差异.(3)不同土地覆被下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大小为草地(0.552)>灌木地(0.057)>乔木地(-0.642)>裸地(-0.677),草本和灌木具有良好的土壤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95.
生态交错带物种多样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生态交错带的定义,交错带物种多样性的特点,并总结了交错带以及交错带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提出当前在交错带以及交错带物种多样性研究方面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6.
基于GIS技术与遥感图像,通过建立矢量格网运算地形起伏度、气候适宜度、地被指数与水文指数4项指标,难以找到绝对最优的人居自然适宜性格网样本。通过变异系数确定权重进行综合人居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南部6县适宜性指标值普遍高于北部6县,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流向恰恰相反。在能源开采的短时间内出现人口数量严重超出生态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经济杠杆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以弥补,但若人口数量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易恢复的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农牧交错带春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春油菜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超早播(04-28)、早播(05-08)、中播(05-18)、晚播(05-28)和超晚播(06-08)5个播期下春油菜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春油菜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均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播期每推迟10d,生育期缩短4~7d,生殖生长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增加,超早播最低,为48.09%,晚播和超晚播较高,分别为54.70%和54.55%。5月中旬前播种,春油菜营养生长前期气温偏低,生育期内降水不足且多集中于后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较少。随播期的推迟,春油菜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生长迅速,生育期结束时茎秆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减少(晚播最小为29.5%),角果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增加(晚播最高为70.5%),但超晚播处理茎秆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增加(50.7%),角果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下降(41.8%)。春油菜单株角果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但超晚播春油菜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晚播春油菜出现了显著和极显著下降。【结论】建议农牧交错带春油菜适宜播种期安排在5月下旬。  相似文献   
98.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地带,气候干旱冷凉,种植结构单一,生产能力低而不稳。农业生产不仅要考虑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考虑其水分消耗数量。作物的热能产值反映了其综合生产能力。文中采用能值研究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实验室分析测试对该地区三年主要作物的热能产值、耗水量及其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主要作物的热能值大小依次为:向日葵>玉米>马铃薯>草玉米>草谷子>草莜麦>油菜>莜麦>小麦>胡麻>箭筈碗豆>山黧豆。考虑到热能值、生物产量、经济效益和水分生产能力,该地区种植结构调整首先应考虑马铃薯的种植,其次是向日葵,然后是饲草和杂粮。优化作物布局,可以获得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双赢,能够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
半干旱区湿地植被群落结构与交错带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四儿滩湿地为例,通过2005—2010年7—9月份的野外调查,以重要值为基础数据,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对四儿滩湿地植被群落结构年际间的变化以及湿地湿生带、交错带、旱生带这3带之间植被群落结构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四儿滩湿地植被生长状态在2005—2007年呈现增长趋势,2008—2010年长势衰减,湿地出现退化情况。其中,2007年植被长势最好,2010年植被长势最差。(2)在湿地与干草原交错带中,出现明显的边缘效应。生态优势度(SP)、丰富度(R)和物种多样性(SW)均是交错带最大,其次是旱生带,湿生带最小。(3)铁路建设对湿地边缘靠近铁路的旱生带影响最大,而上游人工湖的建设对湿生带影响最大。(4)在四儿滩湿地,交错带的植被变化情况与降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
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沙漠-河岸过渡带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羊河中游断流段(DS)、泉水溢出段(SOS)及下游水库以上丰水段(WSA)和水库以下干涸段(DSB)沙漠-河岸过渡带0-20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大小顺序为WSA>SOS>DSB>DS.雨季降水对WSA段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很小,对其他河段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其对土壤水分的贡献主要在10-40cm土层;土壤容重大,且表层大于下层.pH值7.70~8.55,表层低于下层.pH值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减小,其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和盐分组成及总量有关;土壤养分贫瘠,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低,速效钾含量高.WSA段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最大,DS段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大;土壤含盐量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增大.WSA和DSB段土壤已盐化,盐化类型分别为氯化物-硫酸盐盐化土和硫酸盐-氯化物盐化土.由于同时受水力和风力的影响,石羊河中下游沙漠-河岸过渡带土壤性质变异大,各河段之间的差异大多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