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20篇
  117篇
综合类   329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2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992.
从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和性信息素的应用三个方面,综述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为性信息素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993.
通过聚集度指数测定、Iwao的回归法和Taylor′s幂法则模型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病株在林间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994.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火烧后恢复演替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烧是天然樟子松林自然更新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该研究以火烧后12年的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樟子松大树、幼树(苗)和侵入阔叶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探讨了火烧对天然樟子松林更新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火干扰后,1 hm2的天然林分中保留的樟子松大树的空间格局在较小(0~625 cm)和较大(1 150~5 000 cm)的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状态,在中尺度上趋向于随机分布(750~1 125 cm),从而在林分中均匀地形成了许多林隙,侵入的阔叶树和大量的樟子松幼树(苗)在这些林隙内以群聚的状态出现。但随着火烧后林分的逐渐恢复,原有樟子松大树与阔叶树和樟子松幼树(苗)间的关系均呈现负相关,表明竞争开始出现。这种竞争最终可能会导致侵入的阔叶树死亡,同时使得聚集分布的樟子松幼苗逐渐稀疏,最终逐渐趋于均匀分布状态。掌握火烧后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恢复演替过程,将有助于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活动,达到人工促进林分更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论述了花椒窄吉丁的为害规律及空间分布型,通过聚集度指标检验,该虫的幼虫在为害区呈聚集分布。为害规律表现为:幼虫只钻蛀直径在1.5cm以上的枝干,侵害率的80%分布于树干的地面以上0~80c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6.
用食物引诱剂和昆虫信息素联合作用监控储粮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食物引诱剂和昆虫信息素在储粮害虫防治方面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食物引诱剂和昆虫信息素联合作用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食物引诱剂和信息素联合作用必将成为监控储粮害虫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97.
固相微量萃取法在棉铃虫性信息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固相微量萃取法在棉铃虫性信息索研究中的技术要点。初步比较了单个腺体提取法与固相微量萃取法在分析棉铃虫性信息索时的差异。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固相微量萃取法收集的性信息素各组分的含量明显低于单个腺体提取法提取的性信息素各组分的含量,而且出现了一个保留时间较迟的含量较大的一个组分。各组分间的相对比例较高。统计分析表明,两种方法的收集的性信息素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和比例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综合评价黄板和性诱剂对斑潜蝇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科学推广使用该类技术防治害虫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结构式访谈对通海县蔬菜主产区使用黄色粘虫板和小菜蛾性诱剂复合配置防治靶标害虫斑潜蝇和小菜蛾的防治成本、农药减少情况、诱集效果以及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黄板对斑潜蝇和性诱剂对小菜蛾均具有良好的诱集效果,诱集数量分别为(3414±720)和(219±157)头/张。在3种不同防治方法中,单独使用农药的防治成本最高,为(10099.5±2752.5)元/hm2,其次是黄板+诱芯配套使用,为(1125.0±465.0)元/hm2,单独使用黄板的防治成本最低,为(450.0±186.0)元/hm2。不使用黄板+诱芯防治时,农药使用次数和费用分别为(15.0±2.7)次和(12070.5±2136.0)元/hm2;兼用黄板+诱芯防治时,农药的使用次数和防治费用分别减少5.7次和4618.5元/hm2。诱集的益虫与靶标害虫的比例(益害比)为1∶1131,表明黄色粘虫板和小菜蛾性诱剂分别对靶标害虫斑潜蝇和小菜蛾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非靶标昆虫。[结论]综合来看,采用粘虫色板附着诱芯的防治方法不但诱集效果良好而且操作简单,比以往单独使用粘虫色板和性诱捕器节约防治成本,是目前较实用的一种害虫诱杀复合配置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9.
蜜蜂幼虫信息素对工蜂发育和采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蜜蜂幼虫信息素的研究现状,以及西方蜜蜂幼虫信息素对工蜂卵巢发育、工蜂王浆腺发育和工蜂采集行为发育三方面影响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00.
Pest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 vineyards using male mating disrup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raeli vine growers have been reluctant to adopt the mating disruption technique for control of the European vine moth, Lobesia botrana Den. & Schiff. Since the chemically controlled honeydew moth, Cryptoblabes gnidiella Mill., coexists with the European vine moth, growers have maintained that the use of mating disruption would fail to bring about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esticide use. In this study, the efficacy of mating disruption techniques against C. gnidiella was tested,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these methods on pesticide use and damage to clusters when the method was employed against both of the pests in wine grapes.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plots treated with (1) L. botrana mating disruption pheromone, (2) L. botrana and C. gnidiella mating disruption pheromones and (3) control plo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clusters infested with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the moths was seen between pheromone-treated plots and controls, while no such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plots treated with one versus two pheromones. A similar pattern was observed in the number of insecticide applications; the greatest number of applications was used in control plots, followed by plots treated with L. botrana mating disruption pheromone and by plots treated with pheromones against both pests, in which no pesticides were appl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