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7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林业   179篇
农学   158篇
基础科学   16篇
  475篇
综合类   1357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421篇
畜牧兽医   869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5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砷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原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低浓度的砷对水稻生长发育有刺激作用,砷浓度较高时则会对水稻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砷的毒害作用不仅有十分明显的外观症状,而且还会使水稻的生长发育推迟。刺激作用的机理可能与砷合理地抑制植物呼吸、减少光合产物的无益消耗有关。砷的毒害作用所造成的水稻籽粒减产,是由于穗粒数、结实率、有效穗、千粒重四个产量构成因素受砷的毒害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刚进入土壤系统时,As(Ⅲ)的毒性比As(Ⅴ)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在对土壤和植物系统的影响方面的差异会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122.
铅、镉、汞对皱纹盘鲍幼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水温14 ̄16℃的条件下,分别用铅、汞、镉溶液对皱纹盘鲍幼鲍(6月龄)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汞〉镉〉铅。汞对幼鲍24,48,96h的LC50(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282,0.164,0.123mg/L。镉对幼鲍24,48,96h的LC50分别为8.68,7.10,4.60mg/L。铅浓度达到10mg/L时,水中出现沉淀,幼鲍96h无死亡现象。幼鲍对汞中毒和镉中毒的反应现象不  相似文献   
123.
测定表明,1#配方和治萎灵SL的抑菌效果相近,EC50值分别为1.25mg·kg-1和1.12mg·kg-1。在开花初期进行田间喷洒625mg·kg-1有效成份的药液,1#、2#配方和治萎灵SL的田间防效分别达83.43%、82.27%和83.08%,高于3#配方的72.46%和多菌灵WP的66.70%,1#、2#配方显示出替代治萎灵SL和其它药剂在生产上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4.
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的稳定性、刺激性、毒性及其对细菌、病毒、细菌芽胞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室温下本品有效期至少为1a,对皮肤无刺激性,半数致死量(LD50)为2787mg·kg-1.18-22℃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杀灭率达99.9%,分别需7.5、5.0、7.5mg·L-1有效溴氯海因作用1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杀灭率达99.9%,需200mg·L-1有效溴氯海因作用60min;对猪水泡病强毒、猪瘟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灭活率达100%,分别需1500、150和1500mg·L-1有效溴氯海因作用30min.  相似文献   
125.
咪鲜安及其主要代谢物对常见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正确评价味鲜安的生态环境效应和毒性,采用静态试验法,研究了味鲜安及其制剂和咪鲜安的主要代谢物对泥鳅、湘云鲫和蝌蚪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咪鲜安制剂的毒性作用稍大于咪鲜安的;咪鲜安及其制剂对湘云鲫、泥鳅和蝌蚪的急性毒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蝌蚪、泥鳅、湘云鲫;咪鲜安(BTS 40542)及其主要代谢物(包括BTS 44595,BTS 44596和BTS 45186)对蝌蚪的毒性作用大于泥鳅的,其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BTS 45186,BTS 40542,BTS 44595,BTS 44596;在评价咪鲜安的生态环境效应时,不仅要注意咪鲜安母体及其使用制剂的残留与毒性,还要特别重视咪鲜安主要代谢物的残留与毒性.  相似文献   
126.
对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和敌百虫等 2种杀虫剂的敏感毒力基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敌百虫和溴氰菊酯对马尾松毛虫的致死中量LD50 分别为 0 2 1 81 μg·g-1和 1 2 4 61× 1 0 -4μg·g-1,其b值分别为 4 8和 4 9。由于b值远大于 1 ,说明供试马尾松毛虫种群对这 2种药剂的异质性小 ,敏感性好 ,测得结果可作为相对敏感毒力基线。表 1参 7  相似文献   
127.
研究了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苯甲酰基脲类(氟铃脲)和双苯甲酰基肼类(抑食肼和虫酰肼)昆虫生长调节剂(IGR)及其混用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方式。供试3龄幼虫经氟铃脲点滴处理后,逐渐表现活动缓慢、反应迟钝、取食减少,最终死亡。死亡幼虫体壁薄而易破,头部背面呈现明显突起的白色透明水泡状(易破体并有体液流出),部分虫体黑化,表现明显的蜕皮障碍。3龄幼虫经抑食肼处理后,最先也表现为行为迟缓、食量减小,最终死亡的幼虫虫体缩小并发黑,部分存活的幼虫2d后即蜕皮。氟铃脲与抑食肼混合处理后,部分试虫呈现氟铃脲的中毒症状,部分试虫则表现抑食肼中毒症状,少量个体两种症状并发。氟铃脲对棉铃虫3幼虫的LD50值(点滴法)和1龄幼虫的LC50值(叶片法)分别为0.7434μga.i./头和2.0592mg/L,表现出很强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  相似文献   
128.
韩国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韩国不同地区采集的620个土壤样品中分离出67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属于10种不同的血清型,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67株分离株中,35.82%的菌株对鳞翅目昆虫具有生物活性,22.39%的菌株对双翅目昆虫有毒,32.84%的菌株对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都具有杀虫活性,8.95%的菌株为没有杀虫活性的无毒菌株,其中对鳞翅目昆虫有毒的菌株产生典型双金字塔形伴孢晶体对双翅目昆虫有毒的菌株和无毒菌株都产生球形伴  相似文献   
129.
马桑毒素致毒后试虫酯酶同工酶变化的时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earson相似性比较及欧氏聚类法,对马桑毒素处理后试虫血液、中肠及组织酯酶同工酶谱及酶带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处理组侧柏毒蛾幼虫的中肠、组织、血液的酯酶同工酶在处理后1~4 h之间酶带数减少,8~12 h内酶带增多,24 h以后这种激应性变化相对稳定.试虫受马桑毒素干扰后可使虫肠组织的分子量相对较小、组织及血液中分子量为中等的酯酶的酶谱变化较大,但是该毒素侵入虫体后的后期致毒性与前期基本接近,毒性效应有较为稳定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0.
饮水高钠致肉鸡急性和慢性肺动脉高压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 (PHS)的发病机制 ,将 2 4 0羽 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C)、试验Ⅰ组 (T1)和试验Ⅱ组 (T2 )。从 8日龄起实验组在饮水中添加Na+ ,使水中Na+ 含量分别达 6 0 0和 12 0 0mg·L-1,动态观察和检测各组肉鸡临床表现、PHS发病率、右心与全心重量比 (RV/TV)、红细胞压积 (PCV)、红细胞滤过指数 (FI)和血容量 (BV) ,对各组患病鸡与对照鸡的肺小动脉结构变化进行动态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饮水高钠成功诱发了肉鸡PHS ,并显著提高了肉鸡PHS发病率、RV/TV和PCV (P <0 0 5 )。在 2 8日龄以前 ,试验组患病鸡的FI和BV显著增加 (P <0 0 5 ) ,而血管肌化百分率 (%MA和 %WTPV)、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之比 (WA/TA)、平均中膜厚度 (mMTPA)和血管非肌化百分率 (%NMA)无显著差异。 35和 4 2日龄时 ,试验组患病鸡肺血管 %MA、%WTPV、WA/TA和mMTPA显著增加 (P <0 0 5 ) ,%NMA则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FI和BV无变化。从而揭示了饮水高钠使 14~ 2 1日龄的PHS患鸡出现了以肺动脉血流量增加和肺血管阻力升高的血液流变力学变化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肺动脉高压综合征。使 35~ 4 2日龄的PHS患鸡出现了以肺小动脉肌型化和管壁增生肥厚的血管重构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肺动脉高压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