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38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榆林地区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榆林地区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能源富集区,生态环境脆弱。建国以来的土地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利用1998-2004年SPOT VEGETATION NDVI分析了榆林地区植被变化情况。并且利用多年气象数据分析了降水和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榆林地区植被状况有明显改善,改善集中于8、9、10月份。而且植被覆盖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北部植被覆盖改善趋势明显,且变化平稳;南部增加趋势不明显,有的地方还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42.
榆林沙区城镇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榆林沙区城镇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榆林沙区的气候环境特征,从城镇园林绿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出发,分析了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与规划的要求,提出了榆林沙区城镇园林绿化树种选择的原则和适合栽植的主要树种,为沙区城镇园林绿化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COD浓度、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用水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GDP、用水效益、生态环境用水率等9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影响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四大主成分,对榆林市各分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分布不均,综合评价值差异明显;横山、定边、府谷、榆阳区和神木的综合评价值介于1 365.12~10 447.86之间,水资源承载力属中等水平;靖边的综合评价值为10 468.962,略大于Ⅰ级标准值10 447.86,可知其水资源承载力较弱;子洲、佳县、清涧、绥德、米脂、吴堡各区综合评价值均小于1 365.12的三级标准界限值,说明该六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强,其水资源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最后提出提高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4.
榆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榆林市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提出了榆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45.
榆林沙区无排灌条件盐碱地水盐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榆林沙区无排灌条件盐碱地水盐运动的时空变化,其水盐运行主要是随着季节、地形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干旱季节,由于蒸发强烈,盐分随着水分的蒸发,处于上行状态,为积盐期;到了雨季,盐分又随着水分的下渗,处于下行状态,为淋溶期;由于地形的起伏变化,水盐运动也随着变化,随着地势的降低,地下水位升高,盐分含量增加。通过对榆林沙区无排灌条件盐碱地水盐运动的研究,为改良利用榆林沙区无排灌条件盐碱地提供了理论依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6.
榆林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科技园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榆林市农业生态科技园为例,阐述了农业生态科技园的内涵与设计原则,分析了本区设立科技园的优势,它集科技农业示范、干旱区生态农业示范、农产品加工和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并结合农业培训、农业科技推广等相互协调发展,以沙产业为中心,突出干旱区特色,同时提出了产业园的管理模式,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求对干旱区农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7.
毛乌素沙地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近年来针对其在榆林境内的沙地整治利用取得显著成效,也对土壤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了探究沙地不同整治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该研究选取榆林市显性沙地,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及相关光谱指数,结合沙地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通过XGBoost机器学习方法,反演1990—202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通过半变异函数揭示了其空间变异性,厘清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30 a间榆林5 460 km2沙地中超过半数得到整治和利用,沙地-草地是最主要的地类转变方式,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迅速;沙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但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有机质均值由0.34%增长至0.79%,近10年降低至0.51%;榆林沙区土壤有机质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起初,人为利用对其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沙地的利用强度增大,对土壤有机质产生负向作用,进而致使其含量下降,面临土地退化危机。建议加强退化林草的修复改良,放缓建设用地开发力度,研究以期为沙地整治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保护榆林沙地土壤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48.
榆林市城区绿化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87-3289
对榆林市城区绿化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绿化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有163种(含变种、变型及栽培变种),隶属49科96属。综合分析了城市绿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9.
根据气象台站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陕北榆林地区太阳总辐射及其分布特征,并对榆林地区太阳能资源潜力进行了客观评估.结果表明,榆林地区春、夏、秋3季是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季节,年太阳总辐射最高值区位于长城沿线一带,较低值区位于定边西南部和子洲南部;榆林地区所有县(区)均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其中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大部-佳县-米脂-吴堡-绥德-子洲北部属于资源很丰富区,定边-靖边西南和子洲以南地区属于资源丰富区.全区太阳能资源稳定,储量丰富且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区域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及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
基于GIS/RS的榆林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1997年和2010年2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运用遥感监督分类方法得到榆林市近13 a土地利用分类图;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榆林市能源基地建设以来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土地退化时空规律,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997-2010年,榆林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果园、草地、林地面积大幅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1 578.8%,108%,84.6%;耕地及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减少,减幅为57.1%和59.3%.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各类型间的转化总体表现为未利用土地、沙地、耕地通过综合治理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转化为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林地、草地、果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