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72篇
  免费   1253篇
  国内免费   1523篇
林业   4682篇
农学   3097篇
基础科学   358篇
  1946篇
综合类   13917篇
农作物   2288篇
水产渔业   1227篇
畜牧兽医   3985篇
园艺   2394篇
植物保护   3354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527篇
  2019年   572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678篇
  2016年   998篇
  2015年   870篇
  2014年   1341篇
  2013年   1640篇
  2012年   2203篇
  2011年   2194篇
  2010年   1808篇
  2009年   1825篇
  2008年   1879篇
  2007年   2160篇
  2006年   1778篇
  2005年   1704篇
  2004年   1265篇
  2003年   1106篇
  2002年   1035篇
  2001年   1149篇
  2000年   926篇
  1999年   918篇
  1998年   698篇
  1997年   621篇
  1996年   679篇
  1995年   757篇
  1994年   761篇
  1993年   484篇
  1992年   493篇
  1991年   421篇
  1990年   449篇
  1989年   388篇
  1988年   418篇
  1987年   274篇
  1986年   131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92篇
  1983年   65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46篇
  1976年   9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80头,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组,测定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对横纹肌肌纤维特性和肉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大理石纹评分比对照组提高了23.33%(P<0.01)、肌间脂肪的含量增加了52.77%(P<0.01)、嫩度改善了13.53%(P<0.05);而失水率、贮存损失分别降低了5.03%(P<0.05)和20.35%(P<0.05).试验猪的肌纤维直径比对照组降低了7.98%(P<0.05)、而密度增加了4.70%(P<0.05).结果提示,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对肉质的改善的作用与横纹肌肌纤维直径的减少、肌间脂肪含量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翅果沙芥和距沙芥营养器官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沙芥属(Pugionium)的2个种——翅果沙芥(P.pterocarpum Kom.)、距沙芥(P.calcaraturm Kom.)根、花序轴、叶做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属于肉质多浆类植物,体内薄壁组织发达,适于作为食用植物予以开发。它们的花序轴表皮具发达的角质层、“异形细胞”、气孔,皮层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维管束为双韧维管束。另外翅果沙芥和距沙芥具有二元型的初生根,老根肉质化。它们的营养器官有分泌细胞等十字花科植物的特征。另外,本文讨论了沙芥属4个种在解剖结构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93.
中草药对建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7,自引:5,他引:67  
用添加中草药的鲤配合饲料饲喂建鲤(Cyprinnus var.Jian)后,测定了建鲤非特异性免疫指标。饲喂药饵Ⅰ 10、15、30 d后,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27±3.45、39±6.04和 38±4.81,溶菌酶活力分别为 0.013±0.0017、0.018±0.0053和 0.021±0.0037;饲喂药饵 Ⅱ 10、15、30 d后,NBT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30±2.23、87±8.57和82±7.42,溶菌酶活力分别为0.015±0.0020、0.044±0.0017和0.033±0.0011;而对照组NBT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8±2.18、27±4.05和29±3.56,溶菌酶活力分别为0.013±0.0010、0.012±0.0031和0.015±0.0046。结果表明,饲喂药饵Ⅱ 15、30d后的NBT阳性细胞数和溶菌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而,本配方的中草药按质量分数为1.0%的量加入到饲料中,既能明显提高建鲤的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又能提高其溶菌酶的活力,从而明显提高建鲤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94.
瓜栗病原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定了广州地区瓜栗「Pachira macrocarpa(Cham.et.Schlecht.)Walp.」上8种病原真菌,即大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carpae P.G.Xi.Z.D.Jiang et P.K.Chi sp.nov.),榴莲拟茎点霉(Phomopsis durionis H.Syd)、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胶  相似文献   
995.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种鸡后子代雏鸡的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现代免疫学新技术对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疫苗免疫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 T、B细胞数量和 Ig G,Ig M,Ig A含量及免疫器官组织的 T细胞、Ig G,Ig M,Ig 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 ,表明 IBD疫苗免疫母鸡后 ,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攻击子代雏鸡后 ,未免疫的子代雏鸡 ,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 ,这与 IBDV感染雏鸡后 ,其免疫器官组织严重损害 ,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6.
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无性系开花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4年在辽宁兴城种子园,3年的观测表明,49个无性系花期早晚和长短有较大差别。这与无性系本身的特性、花期前的积温、花期内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球花着生部位等有关。由于种子园中有部分无性系花期不遇,由此減少的杂交组合至少在1/10以上。嫁接后第九年雌球花产量较上年成倍增加,到第10年总产量仍持续上升,但早期结实量大于平均水平的约30%无性系,雌球花产量已有下降趋势。 迄今种子园中开花株数和雄球花产量稳定增长,多数无性系植株平均着花量约在700个上下,但仍有约半数无性系的1/3植株尚未开雄球花。种子园中花粉量不足,每公顷约产花粉2.8—3.7公斤,且种子园各无性系花粉比例极不平衡,5个无性系的雄花量占总量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997.
1979~1985年,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方式中,以耙地并投入玉米秸或投入玉米秸和小麦秸代替传統的麦前翻耕法,结果表明,“少耕”和“培肥”相结合,可以全面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耙层土壤容重偏小,促进小麦根系和地上部的生育,使小麦、玉米增产。便耙秸还田延至三、四年,耙层下部的容重比对照偏大,耙层的容重亦逐漸大于对照,影响根系良好发育,小麦、玉米不再表现增产。据此,提出了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方式中,將小麦播前翻耕的传統耕法改为耙、耕交替,即耙秸两年,翻耕一年的土壤耕作制。以改善土壤的营养和物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降低成本。并克服连续耙秸,土壤容重增大,有碍作物根系生育的缺点。  相似文献   
998.
地带性土壤发育成马肝土以后,表层、亚表层不同腐解程度的有机残体数量增加.铁质、铁锰质凝团数量减少,并形成许多腐殖质铗质扩散胶膜和根际铁质环状物。其渗育层、潴育层出现了许多体积较大的扩散状铁质,铁锰质凝团、凝块、凝粒集合体和无定形锈斑。 马肝土各发生层的孔隙壁、裂隙壁均无淀积粘粒胶膜的发育。相反原地带性母土在水稻土形成后,淀积粘粒胶膜消失并使扩散状胶膜出现褪色现象。在土壤微垒结类型上,除残留有起源土壤的特征外,马肝土多呈基质内有离析物的细粒物质微垒结。  相似文献   
999.
普通白菜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不结球白菜亚种、普通白菜变种中的南京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和短白梗、亮白叶、苏州青及矮抗青四个自交系,采用完全双列杂交D_1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旨在分析各杂交组合在与产量、品质和霜霉病抗性有关的28个性状方面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证明了Sprague等(1942)关于亲本选择选配的两个结论及其在白菜育种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普通白菜选择育种途径和选择选配亲本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配合力分析,初步选出了亮白叶、矮脚黄、矮抗青三个较好的杂交亲本和矮脚黄×矮抗青,矮脚黄×亮白叶、短白梗×矮抗青及亮白叶×苏州青等四个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00.
小麦品种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杂交、回交和抗病性鉴定等方法,测定了14个组合的F_1代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根据双亲正反杂交表现型一致的结果,可以确定控制小麦品种对该病毒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通过对F_1、F_2、BC_1及BC_2各代群体抗病株和感病株分离比值的分析,初步确定有关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可能受两对致病显性基因(S_1、S_2),和一对抑制基因(I)所控制,作者并对这一问题与前人工作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