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53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白背飞虱不同种群抗药性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采集自浙江、广西、云南和海南省的4个白背飞虱种群的抗药性进行了评价。对甲胺磷、马拉硫磷、叶蝉散和扑虱灵4种药剂的抗性,以云南和海南两种群较高,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就白背飞虱抗药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
扑虱灵、优乐得和甲胺磷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oth)田间自控力的影响十分显著.扑虱灵、优乐得防治曲线呈“r”型,比甲胺膦“N”型曲线的控虫率高20.3~20.7%、斜率大2.56~2.59,>80%防效的持效期长达20天以上,决定系数r~2值介于0.95~0.966间,防效稳定,对水稻寄主有促生增补效应.其增补值和经济效益均为扑虱灵>优乐得>甲胺磷.投入防效率为1∶17和1∶15,比甲胺磷高6~8倍.  相似文献   
33.
34.
The complex influence of rice variety, fertilization timing, and insecticides o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 and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and their natural enemies was studied in rice in Hangzhou, China. In the early season, S. furcifera adults immigrated to japonica Xiushui 11 (XS11) in a much higher density than to indica-japonica hybrid Xieyou 413 (XY413), which resulted in a higher density of the egg population of successive generations in XS11, while the peak density of the population peak of the 2nd generation in XY413 was higher due to a higher growth rate. In both of the rice varieties, spraying organic phosphorous triazophos in mid-season (during the 1st generation of the planthoppers) induced a population resurgence of the 2nd generations of S. furcifera and N. lugens. The main mechanism for the resurgence was the stimulation of reproduction of the 1st-generation adults and reduction of the density of predators, which in turn increased the survival of the planthoppers. Plots that were fertilized early attracted more N. lugens immigrants, but did not necessarily attract S. furcifera. Reproduction of the S. furcifera immigrants was enhanced by early fertilization of the fields of both rice varieties.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growth rate from the 1st to the 2nd generation of S. furcifera and the density of spider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of predators in the natural control of rice planthoppers.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初步筛选云南传统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感性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白背飞虱的抗虫水稻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析比较了13个来自云南元阳的地方水稻品种抗白背飞虱等级,不同品种对白背飞虱若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白背飞虱在各个品种上的取食量和产卵差异.[结果]在13个传统品种中,‘红皮糯谷’、‘绿脚谷’和‘车甲谷’无论在苗期还是分蘖期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等级均较一致.上述品种中,白背飞虱在‘红皮糯谷’、‘绿脚谷’和感虫对照‘TN1'上24 h的蜜露斑面积测定结果均>45 mm2,单雌产卵量超过90粒,孵化率高于80%;而在‘车甲谷’和抗虫对照‘RHT’上24 h的蜜露斑面积测定结果均<20 mm2,单雌产卵量均低于60粒,孵化率不足57%.白背飞虱若虫的发育历期在各供试品种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结论]白背飞虱在‘红皮糯谷,和‘绿脚谷’上的取食量、单雌产卵量和孵化率均较高,可以初步确定为感虫品种;而在‘车甲谷,上的取食量、单雌产卵量和孵化率均较低,初步确定属于抗虫品种.  相似文献   
36.
白背飞虱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白背飞虱的迁飞能力与能量代谢,利用同源克隆及RACE的方法,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中克隆获得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Q013797),该基因全长为3 278bp,包含353bp的3非编码区域(UTR)和501bp的5UTR,开放阅读框(ORF)为2 424bp,编码807个氨基酸。该基因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90.372kD,等电点为6.08,有3个预测的糖基化位点,无信号肽及跨膜结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白背飞虱的海藻糖合成酶与其它昆虫的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同源性较高,与褐飞虱相比较同源性高达98%。  相似文献   
37.
取食感虫品种的白背稻虱若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酶(AcpE)和碱性磷酸酶(AkpE)的活力明显高于取食抗虫品种的;取食中抗和中感品种的介于取食感虫品种和抗虫品种之间。水稻不同抗性品种对白背稻虱成虫及第二代若虫上述三种酶活力的影响也有类似倾向。  相似文献   
38.
双季稻白背飞虱的被寄生率暨存活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热带浙江金衢盆地的丘陵双季水稻田的早、晚稻期间研究了白背飞虱的被寄生和被捕食作用下的存活率。早、晚稻白背飞虱卵被缨小蜂寄生率分别为 1 1 %和 1 6 % ,被捕食及未知因子死亡率分别为 2 3%和 1 6 %。早稻白背飞虱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被螯蜂、线虫和捻翅虫寄生的总寄生率分别为 1 3%和 34% ,晚稻分别为 35%和 4 9% ,短翅型的被寄生率显著高于长翅型 ,晚稻高于早稻。晚稻期间螯蜂对长翅型成虫的寄生率高于短翅型 ,而线虫对其的寄生率则相反。存活分析表明 :白背飞虱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孵化期 ,从初产卵至成虫初期的累计存活率 ,早稻上为 2 %~ 1 8% ,晚稻上为 1 %~ 7% ;卵期至 1龄若虫和 4~ 5龄若虫期是影响季节、代次间白背飞虱累计存活率变动的两个关键时期 ;卵期至 1龄若虫存活率和成虫期被线虫寄生率是除生殖力外决定种群增长率的两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9.
二代白背飞虱对粳稻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接虫笼罩法,研究了二代白背飞虱在武育粳三号上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二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61),关系式为Y=14.2503lg(X)-29.0955(X为7月19日白背飞虱百丛虫量),防治指标为180 ̄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介绍应用血清法评价狼蛛对白背飞虱的捕食作用。在早造和晚造两季水稻期间,测定了三种狼蛛捕食白背飞虱的阳性反应率;再根据飞虱和粮蛛当时发生数量,计算出飞虱的被捕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