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8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亢菊侠  杨林  兰文学 《植物保护》2021,47(5):164-170
植物病毒与介体蚜虫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前人关于植物病毒对蚜虫调控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病毒通过寄主植物对蚜虫的间接影响上,未见植物病毒对介体蚜虫适合度直接调控的报道。鉴于此,我们以麦长管蚜Sitobion miscanthi (Takahashi)为试虫,以其传播的大麦黄矮病毒-GAV(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GAV,BYDV-GAV)为测试病毒,以全纯人工饲料加入BYDV-GAV病毒提取液饲养麦长管蚜4 d,使之在不接触寄主植物条件下获毒,然后分别在全纯人工饲料和无毒小麦叶片上继续饲养,直至死亡。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毒小麦叶片饲养条件下,与未获毒对照麦长管蚜相比,获毒后麦长管蚜生活史参数成虫历期和产仔天数显著降低,繁殖力显著增加;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净繁殖率、周限增长率显著增加,平均世代周期显著降低。在全纯人工饲料条件下,与未获毒对照相比,获毒后麦长管蚜仅成虫历期和产仔天数显著下降,而其他生活史参数及种群参数均无显著差异。说明BYDV-GAV使得介体麦长管蚜在小麦叶片上的适合度显著提高,这是由麦长管蚜与寄主植物互作引起的,而病毒对介体麦长管蚜的适合度无直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明确小麦禾谷类作物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CCN)江苏群体的种类组成及群体间遗传变异情况,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利用以及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的13个代表性CCN群体进行孢囊、阴门锥和2龄幼虫的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并与相似种进行比较;PCR扩增上述群体的rDNA-ITS区并克隆测序,构建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通过形态观察和形态测计值的比较,所测定的江苏群体均与已报道的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中国群体的测计值相接近;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CCN江苏群体、国内其它地区以及国外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均处于同一大的进化分子簇,且国内和国外群体分别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所测定的13个江苏省CCN代表性群体均为禾谷孢囊线虫,各群体间形态及ITS序列变异较小,江苏省目前尚未发现菲利普孢囊线虫(H. filipjevi)。  相似文献   
83.
麦长管蚜在不同物候期的3个小麦品种上取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刺吸电位(EPG)技术对麦长管蚜在不同物候期的3种不同抗蚜性小麦品种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麦长管蚜在不同生育期小麦上取食行为差异较大,说明小麦抗性随小麦生长发育有所变化,普遍以穗期抗蚜性最高.其次,根据相关波形出现的频次与时间,可以判断出小麦品种抗蚜机制类型,供试的3种小麦品种的抗蚜机制有所不同:既有以物理抗性为主的品种,也有生化抗性为主的品种.研究结果还表明,小麦对麦长管蚜的生化抗性效果要优于物理抗性.  相似文献   
84.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葫芦科作物及空心菜的叶片、茎及花上共分离到95个菌株,采用抑菌圈法共筛选到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拮抗作用的菌株46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8.4%;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5株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其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8.75%-93.24%.内生性测定结果表明这5株菌株均能在西瓜体内定殖,5株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一些生理生化测定,初步被确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Zn2+处理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生态遗传学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为研究种群暴发、综合防治、重金属毒性效应的分子机理及重金属对昆虫种群遗传进化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Zn2+(0(对照),2.5,5.0,10.0mmol/L)浇灌小麦幼苗,在其叶片上饲养麦长管蚜及其后代,制作F1、F2、F3代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重金属Zn2+对麦长管蚜生态遗传学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Zn2+处理后,麦长管蚜的世代周期在低浓度(2.5mmol/L)时较对照延长,高浓度时(5.0~10.0mmol/L)则较对照显著缩短;种群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随Zn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Zn2+对麦长管蚜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抑制作用,10.0mmol/L Zn2+处理后,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和2.5mmol/L Zn2+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各代麦长管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5mmol/L Zn2+处理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对照显著升高,而5.0和10.0mmol/L Zn2+处理蚜虫后,SOD活性较对照显著降低;除2.5mmol/L Zn2+处理的F1代外,F1、F2、F3的羧酸酯酶(CarE)活性均高于对照。Zn2+处理后,麦长管蚜体内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不同浓度Zn2+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F1、F2、F3代麦长管蚜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7.1,42.9,47.9μg/mg,且差异显著。【结论】Zn2+对麦长管蚜的毒害已遗传给后代并在后代中累积,高浓度Zn2+处理的毒害作用比低浓度Zn2+处理强。  相似文献   
86.
为明确小麦叶毛物理性状(密度和长度)与小麦抗蚜性的关系,在人工气候室内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在11个小麦品种(材料)上的发育历期、成虫与幼虫的体重差、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若蚜死亡率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测定,采用聚类分析法评价了其对麦长管蚜的抗性,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叶毛的超显微结构,并对叶毛密度和长度与蚜虫生物学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亲本98-10-35、Amigo及杂交后代O31、L87最不适于麦长管蚜的生长,抗性最好;O63、A253、A33抗性次之;L71、1376、H23抗性较弱,H19对麦长管蚜的适应性最好,抗性最差。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叶毛长度和发育历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叶毛密度和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叶毛长度和密度与小麦品种(材料)的抗蚜性显著相关。表明小麦物理性状是小麦抗蚜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抗虫育种的目标之一;抗感杂交小麦后代可遗传亲本的抗感特性。  相似文献   
87.
麦长管蚜在不同温度下的年龄-龄期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温度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 种群动态的影响,采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16、19、22、25、28 ℃共5个不同温度下麦长管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分析了温度对麦长管蚜各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繁殖力(F)、净生殖率(R0)、成蚜历期及寿命均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22 ℃时最大,分别为16.7±2.0头、14.11±1.90头、15.6±1.6 d、26.4±1.5 d。各龄若蚜发育历期和平均世代周期(T)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5 ℃时最短,其中T为12.83±0.30 d。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5 ℃时最大,分别为0.20±0.01/d和1.22±0.01/d。当温度达到28 ℃,内禀增长率出现负值为-0.14±0.02/d,周限增长率、净生殖率、繁殖力、寿命均最小,分别为0.87±0.02/d、0.16±0.04头、0.4±0.1头、15.5±0.3 d。除平均世代周期外,其它参数值在22 ℃均高于19 ℃,但无显著差异。表明麦长管蚜的生长繁殖在19 ℃和22 ℃较适,而在28 ℃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8.
C. Dayteg    M. Rasmussen    S. Tuvesson    A. Merker    A. Jahoor 《Plant Breeding》2008,127(1):24-27
Cereal cyst nematodes ( Heterodera avenae Woll.) are economically damaging barley parasites in most cereal growing areas of the worl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t cultivars is the best measure against the pathogen. An ISSR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 identified a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H. avenae race 1 and 2 resistance gene ( Ha2 ) has been converted into a codominant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marker ( Ha2S18 ) and mapped in barley 'SW Buddy' × 'SW Cecilia' DH population at 4.3 cM from the Ha2 locus on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2H. The potential usefulness of Ha2S18 in large scale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schemes has been evaluated in a broad genetic background and is an important complement to the bioassay and to other linked DNA-markers for this trait.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2015年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Ha)在胶东麦田的发生状况,在莱阳和即墨样田对Ha定点和定期取样,通过土壤中线虫分离和根组织中线虫染色后镜检,测定不同时期Ha各虫态群体密度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Ha 2龄幼虫土壤孵出量和根系侵入量上,莱阳样田均是即墨样田的1.4倍;在3龄幼虫和4龄幼虫发育量上,莱阳样田分别是即墨样田的1.8倍和1.7倍;在白色雌虫产生量上,莱阳样田是即墨样田的39倍;在Ha繁殖系数上,莱阳样田是即墨样田的6.5倍.有迹象表明,更加严重的土壤干旱状况是导致即墨样田Ha繁殖系数极其低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90.
为明确不同燕麦种质资源抗白粉病差异,于2012-2014年采用田间自然感病法对213份燕麦(Avena sativa)种质进行了由禾布氏白粉菌燕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avenae)引起的燕麦白粉病的田间抗性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未监测到免疫材料;12份材料青永久420、青永久316、青永久9、青永久252、青永久98、青永久180、青永久479、青永久25、青永久87、永118、青永久304和五燕6号表现高抗(HR);199、青永久164、青永久237、青永久260、青永久83、青永久49、青永久016、青永久94、青321、青永久154、原45、永73-1、83-27、S20-36-6、保罗、330、原15和白苏鲁2055共18份材料表现中抗;其余183份表现中感、高感和极感,分别占供试材料的5.6%、8.5%和85.9%。获得的这些有效抗病种质,可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