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9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1136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761篇
基础科学   40篇
  289篇
综合类   4112篇
农作物   427篇
水产渔业   630篇
畜牧兽医   5648篇
园艺   595篇
植物保护   137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441篇
  2020年   428篇
  2019年   460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95篇
  2016年   547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950篇
  2011年   972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741篇
  2008年   647篇
  2007年   806篇
  2006年   657篇
  2005年   515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9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吉林省黄牛“猝死症”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以来,对吉林省黄牛“猝死症”的病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人工感染试验、毒物检验、牛毛硒元素分析及病尸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A型魏氏梭菌是主要病原菌,其他细菌有协同作用;牛冠状病毒或粘膜病病毒感染、缺硒等为本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962.
1991年夏秋之交徐州市各奶牛场暴发牛流行热。为确诊该病,采集了发病高热期抗凝血,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试验。病料经处理后,直接接种于BHK_21细胞,传至第二代可见典型的CPE。电镜下观察到80—150nm弹状病毒颗粒。分离毒的理化特性、核酸类型及中和试验结果均与标准BEFV相一致,证实该分离病毒为牛流行热病毒。  相似文献   
963.
基于分子的键距矩阵和键联矩阵提出一种新的分子拓扑指数Y.利用 Y计算了烷烃 ( 2~ 2 0个碳原子共 97个分子 )的 5种热力学性质 .结果表明 ,它比现有的拓扑指数具有更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4.
介绍了一种马铃薯淀粉生产设备DFB-80-65-230淀粉泵的设计方法,并不同技术性能同类泵的研制提供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65.
以郑州地区西瓜花叶病病叶分离物──西瓜花叶病毒2号(2-WMV-)为毒源,从繁殖寄主西葫芦病叶中分离、鉴定了病毒。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从cDNA中扩增和克隆了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其中包括3’端非编码区,完成了全部核苷酸序列分析。CP基因全长1099个苷耷酸,其中编码区长903个核苷酸,编码301个氨基酸,3’端非编码区长196个核苷酸。Z-WMV-2CP基因的编码区比A-WMV-2,U-WMV-2两株系的CP基因编码区分别长出60个核耷酸,多编码20个氨基酸。与两个株系相比,编码区的核昔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5%和87.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0%和88.7%,3,端非编码区的同源性分别为68.3%和71.8%。若不考虑Z-WMV-2多出的60个核苷酸及20个氨基酸,则上述同源性依次为95.4%、93.7%、96.4%、95.0%、88.8%和93.4%。构建了含WMV-2CP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达出了与天然病毒外壳蛋白分子量相同的蛋白。  相似文献   
966.
本研究将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基因组与含有LacZ标志基因的TK基因转移质料pUEKPZ共转染猪肾传代细胞PK-5,细胞出现病变后,反复冻融3次收毒,按1:5稀释接种于IBRS-2细胞。在X-gal存在下挑取蓝斑,蓝斑筛选3次,再进行空斑试验,同时用PCR扩增LacZ基因,经3次空斑纯化,随机挑取的空斑均能扩增出LacZ基因,证实所获得的重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TK^-/LacZ^ 突变株。TCID50试验表明,TK失活对Bartha株在细胞上增殖无影响;Balb/C小鼠试验表明,该突变对Balb/C小鼠的安全性明显高于Bartha亲本毒株。  相似文献   
967.
果子狸细小病毒性肠炎首次诊断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9~ 1 0月 ,湖南某果子狸驯养场发生一起以下痢、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60d内造成 1 87只果子狸发病 ,1 56只果子狸死亡 ,尤其是当年生仔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分别为 66 0 %和 96 2 %。根据流行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血清学检验 ,以及病原体分离、电镜检查和生物学试验证实 ,此疫情为细小病毒感染。用此病毒与细小病毒抗体血清做交叉血清学检测反应为阳性 ,因此证明此病毒与犬细小病毒有共同抗原关系。通过对健康狸进行紧急脏器疫苗接种和用犬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加强免疫 ,以及采取其他综合防治措施 ,迅速使本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68.
PCR/PFLP鉴别伉禽白血病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CR方法从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Y)亚群毒株RAV-1、RAV-2感染或未感染的SPF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分别扩增出1.2kb基因手段。RAV-1囊膜基因可初BglⅡ分为2条相近的600bp片段,RAV-2囊膜基因被BamHI分为2条约600bp片段,对照组基因片段(内源性病毒)不被BglⅡ和BamHI切割。结果显示,ALV囊膜基因PCR/RFLP可用于诊断禽白血病和鉴别不同的AVL毒株。  相似文献   
969.
采用 RT- PCR技术 ,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细胞适应株 GZ911中扩增了 A片段的 2个片段 GA5和 GA3,从中国分离的 IBDV超强毒株 L X中扩增了 B片段的 2个片段 L B5和 L B3。将 GA5和 GA3克隆到质粒p Bss K的 Eco R / Kpn 位点 ,将 L B5和 L B3克隆到 p Bss K的 Eco R / Xba 位点 ,获得携带 GZ911完整 A片段基因的质粒 GA- p Bss K和携带 L X完整 B片段基因的质粒 L B- p Bss K。然后将 GZ911的 A片段 c DNA和 L X的 B片段c DNA分别插入带有巨细胞病毒立即早期加强子 /启动子的质粒 p AL TER- MAX中 ,获得重组质粒 GA- p AL TER和L B- p AL TER。用 GA- p AL TER和 L B- p AL TER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获得具有感染活性的重组 IBDV,命名为 r IBDV- GZ L X。该方法的建立为在体外对 IBDV的基因组进行遗传操作 ,进而彻底了解 IBDV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0.
鸡,鸭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及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鸡及同群饲养的鸭体内各分离到1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试验证明两病毒均为IBDV,病毒血清型为Ⅰ型。病毒可致死鸡胚,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CPE)。理化性质比较表明,两病毒为同源IBDV。研究表明,鸭可成为IBDV的携带者或传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