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赵金萍  王炳文  孙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13-16016
[目的]研究棕竹灰斑病菌[Pestalotiopsis palmarum(Cke.)Stey.]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杀菌剂进行筛选。[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和病原菌纯化后进行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同时,测定了4种供试杀菌剂在3种不同浓度下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菌丝生长最适温度、pH、碳源、氮源分别为25℃、pH 6、葡萄糖、硝酸钾;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而光照条件则有利于孢子的产生。供试药剂中以70%甲基托布津和50%使百功防效最为明显,分别在2 000和500μg/m l时防效高达100%。[结论]为棕竹灰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药用真菌云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木腐性大型真菌,其多糖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护肝、抗癌等功效。笔者对云芝的分类、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方法、化学活性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云芝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芽黄’红瑞木枝干溃疡病在上海发生严重。本研究通过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形态学特征观察,将引起此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拟盘多毛孢属一种Pestalotiopsissp.。通过扩增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其在系统发育树上与拟盘多毛孢属中分生孢子中间三个细胞异色的类群处于同一分支,此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5种杀菌剂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对Pestalotiopsis sp.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639~1.787μg/mL。4种杀菌剂室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初期,25%丙环唑乳油和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当病害发展后,供试4种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均小于50%。  相似文献   
24.
The effect of inoculum concentrations,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RH), incubation period and leaf age on sporulation of 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rey blight disease on som (Persea bombycina Kost.) were studied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se factors had a significant role on spore germination and germ tube development of P. disseminata, the causal organism of the disease. The optimum inoculum concentration of the pathogen were found to be 1 × 107 spores ml−1 for maximum infection percentage.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spores at a given relative humidity (RH). However, 25 °C (±2) temperature and 70% RH were the optimum parameters for better spore germination of the pathogen. Young leaves (leaf no. 1–4 from the top) were more susceptible for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s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than the older leaves. The germination of spores started at 8 h of incubation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up to 20 h (maximum). The disease severity was favoured in the optimum range of temperature (25 ± 2 °C) and RH (70%) which had a combined effect. These epidemiological parameters could help in the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25.
以生态沟渠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 versicolor)为材料,采用便携式CID–340光合仪,在晴朗天气测定花叶芦竹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叶温(Tl)、叶周围气温(Ta)和蒸腾速率(Tr)等影响因子,对花叶芦竹光合特性日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花叶芦竹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峰值为19.76 μmol/(m2•s),峰值出现在15:00左右;②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主要受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叶温和气温的影响;③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也是影响花叶芦竹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且胞间CO2浓度的影响比蒸腾速率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6.
稻田赤斑黑沫蝉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aylar法和Iwao法测定了赤斑黑沫蝉成虫稻田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赤斑黑沫蝉成在稻田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田疃抽样以平行疆式、棋盘式两种抽样方法为佳,此外,利用分布型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27.
收集马尾松、罗汉松、竹柏、山茶、茶和茶梅等植物的内生和病原拟盘多毛孢菌株,进行形态鉴定,根据rDNA ITS序列分析建立的系统发育树探讨病原与内生拟盘多毛孢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同一个种拟盘多毛孢不论是内生还是病原均聚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个分支,如罗氏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lawsoniae)既是马尾松枝条的内生真菌,又是马尾松针叶的病原真菌;卡斯特尼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karstenii)是山茶枝条的内生真菌,在山茶叶片上也是病原真菌;石楠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hotiniae)是山茶和茶梅枝务的内生真菌,在马尾松针叶上也是病原真菌;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是茶的病原真菌,在金花茶枝叶和罗汉松枝上是内生真菌.说明某些拟盘多毛孢在不同(或相同)的植物或器官中可以表现为内生状态或病原状态,内生拟盘多毛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病原拟盘多毛孢.本研究结果还支持拟盘多毛孢种一般对寄主植物没有专化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8.
随着石油资源短缺形势日趋严峻,燃料乙醇作为可再生的替代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消化大量陈化粮,我国于2001年批准了4个用陈化粮生产燃料乙醇的试点企业.但是,目前粮食燃料乙醇已经开始叫停,2007年5月,财政部制定施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亦未把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列为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  相似文献   
29.
云芝液体培养过程中胞外酶与胞外多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芝在液体培养过程中胞外酶与胞外多糖等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28℃,150 r/min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云芝茵丝体生物量在第12 d达到最大值(6.436 g/L);发酵液的pH值在整个液体培养过程中变化不大;胞外蛋白质浓度于第11 d达到峰值;愈创木酚氧化酶在第12 d达产酶高峰,酶活性为713.2 u;多酚氧化酶分别在第12 d与第18 d出现产酶高峰,其酶活峰值分别是660.1 u和1 001. 0 u;胞外多糖含量的最大值(23.70 mg/L)也出现在第12 d.  相似文献   
30.
摘 要:在澳洲坚果园进行病样采集时,发现一种叶部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的病叶进行分离,并运用科赫法则测定致病性,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形态都与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ITS序列与小孢拟盘多毛孢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将引起澳洲坚果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最有利于病原菌生长,培养3天后,菌落直径达62.9 mm,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硫酸铵,病原菌在15-30 ℃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病原菌在pH为4-11范围内均可生长,pH为7时生长最佳,全光照有利于病原菌生长。本文首次报道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引起澳洲坚果叶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