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篇 |
农学 | 4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23篇 | |
综合类 | 27篇 |
农作物 | 5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4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peregrine falcon (Falco peregrinus anatum) has not yet recolonized natural cliff sites in Illinois and much of the lower Midwestern US, and remains restricted to urban areas. We constructed a landscape-linked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 using RAMAS/GIS software to compare possible reintroduction strategies for the species. Habitat-specific (i.e. cliff and urban) demographic parameters such as survival, fecundity, and dispersal rates were derived from the Midwest Peregrine Society Database for peregrines in the central Mississippi River region during 1982-2006. We simulated a base scenario of no reintroduction and 18 models of reintroduction with varying cohort sizes, supplementation schedules, and number of reintroduction sites, and used the Lake Superior population to test our model. Ou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ven without reintroductions in Illinois, the peregrine population in the lower Midwestern region is slowly increasing and is not likely to go extinct. Recolonization of cliff sites in southern Illinois likely will occur via dispersal from urban populations,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on dispersal rates between urban areas and cliffs is needed.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cost-effective reintroduction strategy would be priced at approximately $280,000 and would result in only two additional breeding pairs compared to the no-action scenario. Thus, funds would be more effectively used in other management efforts such as habitat preserv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xample of how post-release monitoring can be used to inform future reintroduction plans.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利用软印刷法以不同浓度的聚乙烯醇(PVA)为弹性印章,以新鲜红玫瑰花为模板,经过二次复形将玫瑰花表面微纳褶皱结构转印到竹材表面,制备得到具有类玫瑰花表面微观结构的疏水竹材。试样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水接触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类玫瑰花竹材样品具有乳突状和凹槽状微纳米结构的粗糙褶皱表面。研究发现,以10% PVA为模板复形的竹材表面水接触角接近于新鲜玫瑰花瓣表面的水接触角数值,展现出良好的疏水特性。 相似文献
53.
54.
紧急排水装置是浮顶油罐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排出超载积水的重要安全装置。常用的水封结构浮子型紧急排水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维护保养工作量大,特别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需要频繁加水,存在水封失效的安全隐患且不易恢复等缺点。根据PVA与PVDC材料特点,设计了一种复合膜形式的新型紧急排水装置的解决方案:基于PVA阻燃性改性的特点,将PVA与PVDC进行复合,以复合膜为主体设计了一种紧急排水装置,弥补了水封结构浮子型紧急排水装置的不足。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膜形式的浮顶罐紧急排水装置无水封,减少了维护保养的工作量,提升了浮顶油罐运行的安全性。(图2,参21) 相似文献
55.
56.
采用有机助剂氨基磺酸、正硅酸乙酯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无机填料纳米二氧化硅和活性氧化镁对聚乙烯醇( PVA)交联硅酸钠木材胶黏剂进行耐水改性。研究有机助剂添加比例、无机填料配比以及有机助剂/无机填料配比对硅酸钠胶黏剂耐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研究耐水性提高机制。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有机助剂或无机填料改性硅酸钠胶黏剂相比,有机助剂和无机填料复合改性硅酸钠胶黏剂的耐水性有较大提高。 FTIR分析表明,相对于PVA交联处理硅酸钠胶黏剂,有机助剂和无机填料复合改性可以进一步促进硅酸钠胶黏剂固化,提高胶黏剂的交联度,从而提高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57.
马铃薯A病毒云南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马铃薯病毒A(Potato virusA,PVA)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的一对引物,以带病毒植株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得到长约800 bp的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并进行了序列测定,测得全长为807 bp的PVA CP基因。测序结果与PVA其他分离物CP基因序列比较,其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可达98.5%。根据GenBank中PVA CP氨基酸序列建立了病毒的系统进化树并对PVA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8.
59.
以Androhep稀释液为山羊精液液态保存基础稀释液,研究了葡萄糖和果糖,聚乙烯醇(PVA)含量,及牛磺酸的添加量对5℃保存山羊精液的影响.结果发现,Androhep稀释液中以只含葡萄糖保存效果最好,PVA的量以0.5%为最佳,牛磺酸添加21 mmol/L时保存6 d精子的活力和质膜完整率最高. 相似文献
60.
为了拓宽魔芋粉的应用领域,开发环境友好型木材胶黏剂,并更准确地把握该胶在胶合板生产中的工艺参数,该文在前期葡甘聚糖-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胶黏剂的胶合机理、微观结构表征和流变特性的研究基础上,通过TA流变仪的扫描测试进一步研究了该共混胶黏剂的流变模型。首先对胶黏剂分别进行动态温度扫描和等温时间扫描曲线分析,接着进行稳态和动态流变曲线分析建立了复数黏度与剪切黏度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Dual-Arrhenius方程建立了复合胶黏剂的化学流变模型,最后对胶黏剂的黏度和工艺条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通过动态温度扫描曲线分析,温度较低时,复数黏度缓慢下降;从玻璃化温度到凝胶化温度,复数黏度迅速下降;从凝胶化温度到160℃左右,复数黏度出现平台区;160℃以上复数黏度急剧增大;通过等温时间扫描曲线分析得到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越高固化增黏时间越短;通过对比稳态和动态流变曲线,验证了Cox-Merz定律对于该胶的有效性;100~160℃时胶黏剂体系的相对黏度特性符合Dual-Arrhenius黏度方程;该模型与测试结果吻合性较好,利用该模型可以预测胶合板热压工艺所需要的工艺参数,并能动态模拟整个热压工艺过程中的黏度变化;综合得出在160℃附近黏度急剧上升,黏度随时间延长增加,理想的加压时机是温度升至130℃后保温15~20 min。该研究成果为胶黏剂固化工艺条件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