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8篇 |
基础科学 | 9篇 |
70篇 | |
综合类 | 35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9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施加PAM与CMC对土壤水分入渗与蒸发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施加化学改良剂是改良土壤和提高农田水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深入了解化学改良剂对土壤水分运动过程的影响是合理利用化学方法改良土壤的基础。通过开展室内土柱试验研究表施聚丙烯酰胺(PAM)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2种化学改良剂,分析不同施量的化学改良剂(PAM和CMC)对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M和CMC施加量的增加,不同化学改良剂均降低了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抑制了土面蒸发过程。综合考虑不同化学改良剂的保水、抑蒸性能,施加CMC的减渗、抑蒸作用高于施用PAM,且CMC施量为0.08%的效果最佳。同等减渗、抑蒸效果下,CMC的施用量相对PAM的施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72.
聚丙烯酰胺处理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磷吸附和解析特性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Objective]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polyacrylamide(PAM).[Method]After PAM treatment,the soil aggregates were classified through dry sieve analysis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desorption capacity of all soil aggregates to phosphorus at different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 The phosphorus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soil sample treated by PAM declined. The amount of phosphorus adsorp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and this increase was fast in low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area but slow in high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area.At different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adsorption showed a へ shape changing trend.The phosphorus adsorption was related to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and the 2-3 mm aggregate had the highest desorption rate while 0.1-0.25 mm aggregate and 0.45-1 mm aggregate had lowest desorption rate.[Conclusion]The PAM treatment generate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hosphorus adsorption and analytic features of aggregate in all size fractions. 相似文献
73.
应用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在黄河水处理中,对影响其絮凝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100mL低浊度的黄河水中,添加浓度为0.1%的PAM0.09mL,温度25℃、180r/min搅拌速度下搅拌2min,再静置6min以上的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4.
聚丙烯酰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状况,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土、保肥、保温能力,具有一定的增产功能。针对聚丙烯酰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了其特性、作用机理、涉及的因素、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聚丙烯酰胺的施用效果随土壤类型、施用方法、施用量的不同而异,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聚丙烯酰胺应用于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垃圾渗滤液的混凝处理效果,为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初期的垃圾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烧杯搅拌对其进行混凝沉淀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和投加时间以及初始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pH的增加,COD去除率也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pH 8.0,PAC投加量为20 g/L时,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最佳,为24.1%;另外,PAM的加入增强了混凝效果,在混合阶段投加15 ml0.1%PAM,混凝后COD的去除率达到了47.4%。[结论]垃圾渗滤液的混凝处理研究为垃圾渗滤液的实际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6.
土壤扰动是引起土壤侵蚀主要原因之一,土壤侵蚀常常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退化.应用聚丙烯酰胺(PAM)控制土壤封闭和减少侵蚀已有过许多研究,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最有效的PAM分子量和电荷密度.应用喷射工艺,研究不同特性参数的PAM对坡面扰动土壤水分物性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PAM对土壤物性的调控作用显著,土壤容重的降低、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的提高以分子量为10 mg/mol的PAM为最优,同一分子量不同水解度调控效果有显著差别(F=9.44**).对于土壤中>0.25 mm水稳性团粒结构的调控效果以分子量为10~12 mg/mol的PAM最为明显.相同分子量不同水解度的PAM对土壤水稳性团粒的影响差异性大,其中以水解度为30%作用效果最好.与PAM用于缓坡土壤改良相比,对于陡坡的扰动土壤,采用PAM进行改良仍然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PAM与PG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旱地区地表蒸发引起土壤水的散失是造成作物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聚丙烯酰胺(PAM)与磷石膏(PG)是效果良好的土壤结构改良剂,用于改良土壤结构,可能影响土壤水分的运动/输运及蒸发过程。本研究以不同PAM与PG用量的组合,定量研究这两种土壤结构改良剂用量对土壤水分蒸发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在实验室人工气候箱内,采用不同的土柱高度(10,20,30cm)、PAM用量(0、1、2、4gm-2)、及PG用量(0、200、400、800gm-2),在温度为恒定(15、25、25℃)、相对湿度为(50±2)%的条件下,用称重法逐日测量各处理的土壤蒸发动态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结构改良剂对蒸发确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AM用量的增加,累积蒸发量和蒸发失水比均有所降低;而PG的作用效果则不同,表现为随着PG用量的增加,累积蒸发量有所增加,且这种差异随着用量渐趋明显,而蒸发失水比在各PG用量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8.
PAM与尿素混施对渭北旱塬苹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保水剂聚丙烯酰胺(PAM)在旱地果园中的作用和效果,确定田间应用技术参数,以生长17 a的富士苹果树为试材,采用二因素四水平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PAM与尿素混施对渭北旱塬土壤及苹果树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新梢生长量、单果重和果实横径随着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百叶重和产量随着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新梢生长量、单果重、果实横径和产量随着PAM用量的增加总体上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PAM为0.25 kg·株-1水平表现出最大值;果实中含酸量在PAM为0.15 kg·株-1水平下相对较低。综上,在渭北旱塬苹果园推广PAM与尿素混施时,推荐PAM与尿素最佳配比为尿素1.36 kg·株
-1、PAM 0.25 kg·株-1 相似文献
79.
化学覆盖与干湿变化对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干旱防雨棚下盆栽的方法,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下土壤表面化学覆盖对玉米抗旱成苗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保水剂和土壤改良剂PAM进行土壤表面覆盖能够提高玉米出苗率,有效降低土表蒸发,同时土壤干湿变化对玉米的生长更为有利,它可以引起强烈的生长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80.
Marlos O. ReisOrlando Necchi Jr. Pio ColepicoloMarcelo P. Barros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2011,99(1):7-15
Diur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found N-phenylurea herbicides in marine/estuarine waters that promotes toxic effects by inhibiting photosynthesis and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autotrophs. Since photo- and thermoacclimation are also ROS-mediated processes, this work evaluates a hypothetical additive effect of high light (HL) and chilling (12 °C) on 50 nM diuron toxicity to the highly-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apices of the red alga Kappaphycus alvarezii. Additive 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 was mainly evidenced by significant decreases of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stem II and electron transfer rates upon co-stressors exposure to diuron-treated algae. Under extreme 12 °C/HL/diuron conditions, unexpected lower correlations between H2O2 concentrations in seawater and radical-sensitive protein thiols were concomitantly measured with the highest indexes of photoinhibition (parameter β). Altogether, these data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co-stressors chilling/HL additively inhibit photosynthesis in diuron-exposed K. alvarezii but with less involvement of H2O2 in injury effects than with only chilling or H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