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35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51.
亚洲玉米螟发生动态及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07年6月和9月对秦皇岛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春玉米的严重程度及7月29日分别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区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了800粒和748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百株蛀穗孔数、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78%、340个、96%和102个、74%;松毛虫赤眼蜂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卵块寄生率分别达到了80.00%和81.44%,在夏玉米地,放蜂区和对照区相比,蛀茎虫孔减退率为53.05%,蛀穗虫孔减退率为69.63%。通过本文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52.
马拉硫磷对连续5代亚洲玉米螟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低致死剂量杀虫剂对亚洲玉米螟连续世代生殖力的影响,连续5个世代用低致死剂量(LD30)的马拉硫磷点滴于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胸部背面.当存活下来的幼虫经生长发育为成虫,研究亚洲玉米螟存活成蛾的交配成功率、产卵量、卵孵化率.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对亚洲玉米螟交配率有显著抑制作用,但随着代数的增加, 雌、雄蛾的交配能力有一定恢复;无论是雌、雄单方还是双方受到药剂处理,都能使亚洲玉米螟雌蛾的产卵量显著下降,卵块的孵化率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53.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1980~1998年玉米螟发生的系统观测资料及有关的气象资料,可以看出,玉米螟在商洛地区是典型的当地虫源害虫,前期虫源的数量和发育进度,当时的气象等生态条件,是影响其发生为害的主导因子。由此建立起影响玉米螟发生期和发生为害程度的4个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254.
We develop a nonlinear red tide dynamic model to study the effect on a system of two harmful phyt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 and of a toxicant emitted into the environment from external sources and a toxin excreted by phytoplankton. We use modern nonlinear dynamics to discuss stability and bifurcation, and obtain the thresholds of persistence and extinction for each species.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used to validate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equence of Hopf bifurcations occur at the interior equilibrium as the delay increases or the growth rates increase.  相似文献   
255.
【目的】测定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血细胞系SYSU-Of He-C的影响,为促进球孢白僵菌在防治亚洲玉米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和CCK-8法测定球孢白僵菌对亚洲玉米螟血细胞系SYSU-Of He-C的毒力,通过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球孢白僵菌生长及其对SYSU-Of He-C细胞的影响。【结果】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处理SYSU-Of He-C细胞24 h后,MTT法的IC_(50)值为2.8×10~5mL~(-1),CCK-8法的IC_(50)值为1.4×10~5mL~(-1)。光学显微镜实时监测发现,在SYSU-Of He-C细胞对数期接种球孢白僵菌浓度为3.5×10~4mL~(-1)时,球孢白僵菌具有明显竞争力,未发现囊胞化与吞噬等细胞免疫现象;处理10 h后,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开始萌发长出菌丝,而SYSU-Of He-C细胞减少且开始变形;处理24 h,球孢白僵菌几乎长满整个视野;SYSU-OfHe-C细胞从近似圆形变长或者变为不规则形状,出现聚集、破碎、胞内空泡、瘤状突起,以及被白僵菌菌丝穿透等现象。【结论】球孢白僵菌可改变亚洲玉米螟血细胞系SYSU-Of He-C的细胞形态,但不能使其发生细胞免疫现象。  相似文献   
256.
龟纹瓢虫成虫对亚洲玉米螟卵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成虫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啨e)卵的功能反应、寻找效应以及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功能反应Ⅱ型,拟合获得其模型为:Na=1.1945N/(1+0.00406N)。日最大捕食量为294粒。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描述,模型为:E=0.4497P-0.5777,相互干扰模型为:E=0.7153P-1.0851。3个模型为评价龟纹瓢虫成虫控制亚洲玉米螟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7.
单头饲养与群体饲养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亚洲玉米螟的生活习性,更好地在室内进行饲养,采用人工饲料,研究单头饲养与群体饲养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通过对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生殖力参数的比较,发现在供试条件下,其更适合于群体饲养。在群体饲养条件下,亚洲玉米螟的平均世代周期(41.98 d±1.76 d)和种群加倍时间(9.95 d±1.74 d)明显短于单头饲养,内禀增长率(0.07 d±0.01 d)也大于后者;而且化蛹率(71%)、羽化率(90%)及成活率(64%)也远大于单头饲养。  相似文献   
258.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持续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连续3年进行大面积防治玉米螟研究。结果表明:放蜂对当代玉米卵平均寄生率为75.1%,平均防效62.8%,玉米平均被害率减少62.3%。对二代玉米螟的持续效果为蛀孔率下降44.6%,折茎率下降51.9%,平均防效为48.3%。秋末虫量下降幅度在40.8%~49.0%,平均下降率为46.2%。在玉米螟一般发生年份,利用一代放蜂的持续效果可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相似文献   
259.
亚洲玉米螟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春玉米上人工模拟亚洲玉米螟自然发生情况,玉米螟为害主要影响单穗净重、百粒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接虫和不同接虫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沈单16号玉米1代接虫为害最重,产量损失为17.72%;丹玉39号玉米1、2代复合接虫为害最重为14.61%。接卵0、0.5、1、2、4块/株之间单穗净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60.
中间寄主贮存温度和时间对管氏肿腿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9、3、-3、-9℃条件下,分别将玉米螟老熟幼虫、大蜡螟老熟幼虫和黄粉甲蛹贮存5、15、25、35和45d,观察对繁育管氏肿腿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寄主玉米螟和大蜡螟老熟幼虫的最佳贮存条件为3℃贮存45d,黄粉甲蛹的最佳贮存条件为-9℃贮存2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