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7篇
  50篇
综合类   49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民勤退化人工梭梭种群雨养恢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民勤人工梭梭种群更新、平茬矮化和林地结皮改造试验,探讨梭梭种群雨养恢复关键技术措施。结果表明:民勤人工梭梭种群以半固定沙丘、沙地上更新较好,更新苗平均密度为1 130~2 280株.hm-2,但当年生幼苗保存率低,为20.6%~53.3%,这主要受降水和风蚀环境的限制;人工梭梭全平茬处理明显促进了梭梭枝条生长和萌发,平茬后当年高生长量平均58.9 cm,新枝平均长度27.0 cm,二次枝萌发数平均16.9个,分别为半平茬梭梭的1.1倍、1.6倍和1.3倍;梭梭林地结皮的穴状破坏加速了降水水分入渗过程,降水入渗深度可达70 cm,结皮带状和片状处理对降水产生一定的截留,降水在50~70 cm之间入渗。  相似文献   
92.
在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及时了解植被和土壤环境在特定区域的关系有助于预测植被群落的演替变化。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民勤绿洲边缘沙拐枣群落空间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民勤绿洲边缘沙拐枣群落出现14种植物,分属7科14属,物种组成贫乏,科属组成较为分散,结构简单。除了pH和电导率之外,沙拐枣群落土壤其他因子在各样带之间差异不显著。整体上看,沙拐枣群落生境土壤水分条件差,养分贫瘠,以粗化呈弱碱性的风沙土为主。冗余分析表明,电导率和pH对沙拐枣群落空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沙拐枣是干旱区优良的固沙造林树种,建议在选择造林地时要考虑土壤盐碱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民勤县生态承载力动态趋势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双重驱动下,民勤县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民勤县生态承载力动态趋势的定量评价和驱动力分析对于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生态承载力时间动态趋势评价方法,建立了民勤县1990-2007年18年间生态承载力供给与需求的时间动态趋势模型,对其趋势的变化速率与剪刀差进行了定量评价,预测了各项指标2008-2017年10年间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导致该趋势变化的自然与人文因素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民勤县过去18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供给和需求呈差异不断增大的反向发展趋势,其中人均生态承载力需求加速增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供给加速降低,供求趋势的剪刀差呈持续增大趋势,年均增长率达7.12%;其间,全县可载人口数持续降低,至2007年,民勤县可载人口数降至16.5万人,超载人口数增至14.7万人;未来10年内民勤县的生态承载力供求矛盾将呈不断加剧的态势,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将日趋严重。导致民勤县生态承载力供求矛盾不断加剧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水资源日益匮乏、土地生产力不断降低、人口压力持续增大,人口消费量急剧增长,消费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等等。  相似文献   
94.
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层次评价--以民勤县为例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利用多目标层次分析模型,对民勤县未来5,10,20a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预测,并采用水资源承载隶属度对民勤县未来20a内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评判。结果表明,随着节水水平提高、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污水处理等措施的实施,民勤县的生态与环境有所改善,社会经济状况会随经济的发展逐步得到改善,最终达到可承载的程度。而水资源短缺将是一个长期问题,今后须加大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增加跨流域调水,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面积,逐渐转向牧业经营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5.
民勤绿洲物候季节划分及景观季相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 1 974- 2 0 0 2年的物候观测资料 ,应用“植物物候频率分布型法”对民勤绿洲物候季节和季相特征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 ,民勤绿洲物候季节可分为 4个大季段和 1 2个小季段 ,春、夏、秋、冬四大季段中冬长秋短 ,春夏居中 ,每个季段都具有明显的指示物候、典型的植物物候形态组合以及独特的季相特征。这一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自然季节更替的规律和景观季相的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96.
2003-2008年甘肃民勤绿洲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03年和2008年2期覆盖民勤的TM影像解译,对民勤绿洲及其外围20 km范围内8 355.20 km2土地进行荒漠化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土地荒漠化严重,荒漠化土地占到监测区的80%以上。荒漠化类型分为风蚀和盐渍荒漠化2种,呈带状分布在绿洲外围或镶嵌于绿洲内部。2003年监测区内共有荒漠化土地671 ...  相似文献   
97.
由于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巨大作用力使之成为当今生物圈变化的首要因素 ,因此关注人类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重要。以民勤盆地为例 ,本文聚焦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区域自然系统和文化系统的演变 ,提出了人地系统演进的概念性框架体系 ,分析了区域人地系统演进的机制和驱动力 ,从而为加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认识并了解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民勤盆地经历了并正在发生什么样的重大变化 ,探讨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性质和数量关系 ,以及这一关系的时间序列、地域结构与体系的形成、发展特点及规律、未来发展趋势和今后改善人地关系的调控措施 ,对于以民勤盆地为代表的西北内陆干旱区的资源开发与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资料,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Ochiai、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生态位量化方法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拐枣群落种间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荒漠区固沙植被抚育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方差比率分析发现,沙拐枣群落总体上呈现显著正联结的关系,群落处于稳定状态。2)χ2检验正关联种对数(98)高于负关联种对数(92),正负联结种对比1.07,显著关联种对占总种对数的7.37%。3)沙拐枣与沙蓬、梭梭的正联结Ochiai指数最大分别为0.90和0.79,体现出互相促进的种间关系,但大部分种对Ochiai联结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较低,种间联结关系松散。4)沙拐枣、梭梭、沙蓬、猪毛菜生态位宽度较大,对绿洲荒漠过渡带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5)生态位重叠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碟果虫实和骆驼蓬(0.93)>阿拉善碱蓬和红砂(0.89)>黄花补血草与画眉草(0.68)。其均值0.16,整体上群落种间竞争较小。建议干旱区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应以种间竞争较小的林草植物种为主,构建稳定人工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99.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that resolving desertification is better achieved by winning over the local population than by imposing an ‘expert’ solution from above.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so far been conducted into the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s of the general public in China. This study aimed to contribute to this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 by empirically exploring the lay public's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s regarding desertification in Minqin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 northern China. The study adopted as its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Zube and Sell's Process Model of the Perception of, and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1986). The primary data was collected via a questionnaire survey (n = 1138) administered between 14 and 31 December 2002.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1) although many respondents were aware of desertification, they did not fully understand the various issues involved; (2) respondents' perceptions of desertifi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ir personal attributes; and (3) there was a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in the way in which desertification in Minqin County was perceived by experts and laymen respectively. As far as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concerned, two approaches are essential to encourage self‐motivated social participation to resolve desertification in Minqin County: (1) th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laymen and experts of the problem must be addressed at the outset in the formulation of any desertification‐mitigating policies; and (2) any attempts to educate the lay public should not assume the existence of a homogenous community of like‐minded people.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
民勤绿洲因水资源缺乏,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等问题,处于民勤北部的湖区这些问题更为突出。通过对民勤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原因的分析,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民勤湖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互动模式,旨在构建一个和谐长远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重建民勤绿洲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平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