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对中国飞蝗各亚种线粒体DNA的COI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为单一带,大小约为1.3kb。对此扩增产物序列分析证明所扩增的COI基因序列是一个含混不清的序列,说明在中国飞蝗不同亚种的基因组DNA中存在线粒体的假基因序列,因此以飞蝗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出的mtDNA COI基因片段不适宜用作分析飞蝗种群遗传和系统发育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2.
【目的】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嗅觉选食机制,对由其寄主和非寄主植物挥发物诱发的蝗蝻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进行研究。【方法】以5龄蝗蝻为材料,测试整株小麦苗和棉花苗的气味及两种单个挥发物所引起的趋向性反应和触角电位反应,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整株小麦苗的气味能引起蝗蝻的正趋向性反应;整株棉花苗则相反。1-辛烯-3-醇和庚醇均可以引起显著的触角电位反应。行为反应上,1-辛烯-3-醇能引起不同饥饿状态的蝗蝻的正趋向性反应;庚醇能引起不同饥饿状态的蝗蝻的负趋向性反应。【结论】东亚飞蝗蝗蝻对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及其部分挥发物有明显趋向性,但趋向性因蝗蝻的饥饿程度和挥发物的浓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73.
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凯式定氮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对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虫体蛋白质及5种微量元素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1龄蝗蝻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87.6 mg/100mg,随着虫体的发育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至4龄蝗蝻再次升高,成虫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71.6~79.3 mg/100mg)。(2)5种微量元素中Fe、Ca和Zn在1龄蝗蝻中含量最高,随着发育的进程逐渐减少,在成虫期再次升高且雌虫含量显著高于雄虫;Mg和Cu在蝗蝻发育时期呈现周期性波动,成虫期雌虫体内Mg元素含量略高于雄虫,雄虫体内Cu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雌虫。  相似文献   
74.
西藏飞蝗是川西北草原主要的生物灾害之一,近年来平均危害面积在7.5万hm2左右,且呈现出逐年加重趋势。为加大对西藏飞蝗的防治力度,试验应用瑞·苏生防剂、2%阿维·苏云菌可湿性粉剂、1%苦参碱可溶液剂3种生物农药分别对西藏飞蝗进行小区和大面积防治试验,比较3种生物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生物农药对西藏飞蝗的小区试验防治效果在89.99%~92.12%之间,大面积防治效果在86.50%~92.41%之间,均具有较高的防效,可作为防治川西草原西藏飞蝗的选用药剂。  相似文献   
75.
为了明确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东亚飞蝗的致病机制,探讨绿僵菌对东亚飞蝗中肠保护酶系和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东亚飞蝗被绿僵菌侵染后,中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酚氧化酶(PO)、乙酰胆碱酯酶(AchE)、全酯酶(ESTs)6种酶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肠保护酶SOD、POD、CAT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PO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最后下降的趋势;解毒酶AChE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ESTs则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5 d时与对照趋于一致。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东亚飞蝗被绿僵菌侵染后,不同的酶活力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对于揭示绿僵菌的致病机理及寄主对真菌侵染的免疫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昆虫储存蛋白是在昆虫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异性淋巴蛋白,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分析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储存蛋白基因Lmi Hex-2的结构和时空表达特性,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Lmi Hex-2基因2 171 bp全长c DNA序列,其中开放阅读框2 022 bp,编码67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78.79 k D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Lmi Hex-2基因c DNA序列与直翅目蝗总科储存蛋白基因c DNA序列的相似性达到82%~89%。RT-PCR结果显示Lmi Hex-2基因在东亚飞蝗卵和若虫阶段均有表达,5龄6 d时表达量最大;成虫中脂肪体表达量最高。通过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直翅目储存蛋白为单系群,昆虫血蓝蛋白与昆虫储存蛋白聚为姐妹群,二者均由甲壳纲血蓝蛋白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77.
【目的】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是昆虫体内广泛分布的代谢解毒酶系,飞蝗(Locusta migratoria)是重要农业害虫,揭示其体内P450代谢解毒功能对飞蝗有效治理尤为必要。研究旨在将飞蝗2个P450基因CYP408B1CYP409A1分别转入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体中,建立转基因果蝇品系,测定果蝇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为进一步探索飞蝗CYP408B1CYP409A1对杀虫剂的代谢解毒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转基因技术成功构建转飞蝗P450基因CYP408B1CYP409A1的纯合果蝇品系;分别选择雄性转基因果蝇UAS-CYP408B1、UAS-CYP409A1和亲本果蝇attp40与tub-gal4的处女果蝇杂交,提取子一代启动目的基因CYP408B1CYP409A1表达的转基因果蝇品系tub>CYP408B1和tub>CYP409A1以及对照组果蝇品系tub>attp40的DNA和总RNA,并将RNA体外反转录为cDNA。分别以DNA和cDNA为模板,PCR方法验证转基因果蝇品系UAS-CYP408B1和UAS-CYP409A1;通过杀虫剂生物学测定,进一步分析转基因果蝇品系tub>CYP408B1、tub>CYP409A1以及对照组tub>attp40、UAS-CYP408B1、UAS-CYP409A1和attp40对溴氰菊酯、马拉硫磷和毒死蜱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采用荧光法定量测定转基因果蝇品系tub>CYP408B1、tub>CYP409A1以及对照组tub>attp40中细胞色素P450的总酶活性。【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以DNA为模板,启动目的基因表达的转基因果蝇品系tub>CYP408B1和tub>CYP409A1中均可以检测到目的条带,大小分别为1 555和1 585 bp;以cDNA为模板进行RT-PCR和RT-qPCR,结果显示在转基因果蝇品系中飞蝗CYP408B1CYP409A1均得到表达。对3种杀虫剂的生物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果蝇品系tub>CYP408B1和tub>CYP409A1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均较对照组高,且与tub>attp40相比,抗性比分别为1.59和1.83,而对马拉硫磷和毒死蜱的抗性比并未提高。细胞色素P450总酶活性结果显示转基因果蝇品系tub>CYP408B1和tub>CYP409A1总酶活性与对照组tub>attp40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构建了转飞蝗P450基因CYP408B1CYP409A1的果蝇品系UAS-CYP408B1和UAS-CYP409A1;飞蝗CYP408B1CYP409A1均对溴氰菊酯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78.
试验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温度及土壤含水量与卵孵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东亚飞蝗的卵在恒温30℃、35℃,土壤含水量20% 的组合情况下,孵化率最高、孵化所需时间最短、孵化整齐度最好。该结果可作为养殖过程中,较理想的孵化蝗卵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79.
tcdA1B1为昆虫病原细菌-发光杆菌Photorhabdus luminescens的杀虫毒素基因。本文测定了转tcdA1B1基因的阴沟肠杆菌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和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4种重要农业害虫的杀虫活性与毒力。在室内条件下,浓度为5.0×108cfu/mL的工程菌悬浮液,采用叶片浸渍法饲喂甜菜夜蛾2龄幼虫、斜纹夜蛾2龄幼虫、黄曲条跳甲成虫、东亚飞蝗2龄若虫,在11d、11d、15d、19d后的致死率分别为80.05%、81.83%、72.31%、39.74%;LT50分别为8.64d、8.38d、11.04d、28.22d。  相似文献   
80.
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萃取东亚飞蝗4龄、5龄以及成虫的唾液分泌物。通过GC-MS进行检测,研究发现唾液分泌物主要是2,4-二氨基[1H,3H]嘧啶二酮、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和胆甾醇5种成分,并且在4龄、5龄以及成虫的唾液分泌物这5种成分相同,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