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山东肥城单植桃园食心虫发生与为害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食心虫在山东肥城单植桃园的生活史和对肥桃的为害,对其在该园中成虫发生动态、幼虫为害和越冬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桃蛀螟、梨小食心虫在山东肥城单植桃园中一年分别发生2代、3代、5代,都具有世代重叠现象,其中梨小食心虫发生数量大,对肥桃为害最为严重。幼龄桃园与老龄桃园的折梢率分别为13.70%与24.20%,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在幼龄桃园中,5、6、7月份间折梢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80%、5.40%、33.80%,老龄桃园中,5月份的折梢率(9.20%)显著低于6、7月份的折梢率(29.40%、34.00%);肥桃树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的折梢率没有显著差异性,分别为23.00%、22.80%、25.80%、27.00%、22.00%。水蜜桃树6月份和7月份虫果率分别为10.40%和12.20%,差异不显著,其在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的分布也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2.
以蔗糖为原料,减压酯交换法合成辛酸蔗糖酯。大豆蚜虫室内防治试验表明,在施药5 d后,4、8mg/mL两个浓度处理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就达到80%左右,效果较好。烟粉虱大田防治试验表明,辛酸蔗糖酯对烟粉虱卵、低龄若虫、伪蛹及成虫防效优异,对成虫击倒速度快,防治效果可达到80%以上。由于合成辛酸蔗糖酯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而且对人畜无害,原料来源丰富,成本合理,附加值较大,环境友善,可发生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为探索防治二代玉米螟幼虫的新技术,在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后,应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药防治玉米螟.结果表明,此综合技术防治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达64.22%,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11.20%,而仅用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为56.95%,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9.25%.因此,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药对玉米螟二代幼虫有控制效果.松毛虫赤眼蜂结合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药的综合防治技术能够减少田间玉米螟一代和二代幼虫数量,在玉米螟多代发生区可根据玉米螟发生情况和粮食生产的需要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24.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about soybean aphid (Aphis glycines Matsumura) effects on the physiology and mineral nutrition of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Controlled-environment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measure soybean aphid infestation effects on dry weight, nitrogen (N) fixation, ureide-N, and nitrate-N concentration and accumulation. Plants grown in perlite using –N nutrient solution culture were infested at the 3rd trifoliolate (V3) stage and measured for N fixation, nodule characteristics, and ureide-N concentration at the full pod (R4) stage. When compared to uninfested control plants, aphid infestation reduced total nodule volume per plant by 34%, nodule leghemoglobin per plant by 31%, plant N fixation rate by 80% and shoot ureide-N concentration by 20%. Soil-grown plants were infested at the first trifoliolate (V1) stage and shoots were measured for dry weight, nitrate-N, and ureide-N at the full bloom (R2) stage. Infestation reduced shoot dry weight by 63%, increased nitrate-N concentration by 75%, bu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ureide-N concentration. Because nutrient concentration is a single-point measurement that results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two dynamic processes, nutrient accumulation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we conclude that aphid-induced reductions in N fixation, coupled with decreased dry weight accumulation, caused shoot ureide-N concentration to remain unchanged in aphid-injured plants when compared to uninfested plants. Because nitrate-N concentration was greater in aphid-damaged shoot tissue, we further conclude that nitrate-N accumulation was less sensitive to aphid injury than dry weight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25.
赤眼蜂rDNA—ITS2克隆测序及蜂种特异引物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公毛虫赤眼峰和玉米螟赤眼蜂ITS2基因(内部可转录间隔区)的克隆测序,并联机检索GenBank核酸序列库中其它相关序列,我们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5.0设计出蜂种的特异引物,对赤眼蜂各个发育期,包括卵期、幼期和成熟期进行检测,实现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快速、可靠的分子鉴定和检测。该技术可用于赤眼蜂的田间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26.
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触角电位及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证明反-8,反-10-十二碳二烯醇醋酸(B)是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性信息素的组分。通过触角电位(EAG)测试,发现反-10-十二碳烯醇醋酸酯(A)、B和反-7,顺-9-十二碳二烯醇醋酸酯(C)对该虫雄蛾触角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田间诱蛾试验表明,由A和B两化合物组成的性引诱剂,对该虫雄蛾有很高的引诱活性。其中A和B按5:2混合,剂量50μg/诱捕盆,单盆每日最多诱捕雄蛾达776头,诱捕雄蛾总数是1头活雌蛾的16.8倍。顺-10-十二碳烯醇醋酸酯(D)和反-10-十四碳烯醇醋酸酯(E)降低AB的引诱活性,甘油作为缓释剂,能延长诱芯的有效期,即诱蛾活性。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不同于日本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小面积防治应用试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7.
非典型气味受体是昆虫嗅觉识别过程中重要的蛋白之一。本研究利用RT-PCR和巢式PCR的方法克隆了大豆食心虫非典型气味受体Olfactory co-receptor基因,命名为Lgly Orco,其编码区为1 419 bp,编码47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中存在3个N位糖基化位点,分子量为53.5 k D,等电点为7.12,含7个跨膜结构以及4个位于细胞膜外的亲水区,符合气味受体的典型结构特征。与鳞翅目已知昆虫的Orco同源性达到89%以上。不同发育期Lgly Orco表达量分析表明,Lgly Orco在二龄和三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是一龄幼虫的4~5倍,在四龄和五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是一龄幼虫的70%和50%,而在雌性成虫中的表达量是雄性成虫中的11倍。本研究将为大豆食心虫的嗅觉识别系统和大豆食心虫防治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利用苹果饲养桃小食心虫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用苹果饲养桃小食心虫的技术。这种技术以苹果作为食料,卵保存在高湿的培养皿中,给予幼虫适宜的饲养方法,成虫饲养在适宜的湿度下,使得卵的孵化、幼虫脱果、成虫成活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能够持续多代饲养。  相似文献   
29.
为了明确异色瓢虫对两种常见苹果蚜虫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on der Goot)和苹果瘤蚜(Myzus malisuctus Matsumura)的控制作用,于2010年6月,在青岛农业大学实验室内,研究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两种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同时也研究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两种蚜虫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两种苹果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异色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和苹果瘤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3.91和180.98头/d,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9 1和1.335 7;4龄幼虫对绣线菊蚜和苹果瘤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8.88和187.29头/d,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56 0和1.163 4。在两种蚜虫的混合种群中,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苹果瘤蚜的选择效应略大于绣线菊蚜,但这种选择性差异在两种蚜虫之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0.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对大豆食心虫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20份大豆品种进行大豆食心虫的抗性评价,鉴定筛选出高抗材料8份,分别为黑农40、垦农4、垦农5、合丰25、垦丰8、垦农18、垦鉴豆3和合丰39.并对大豆品种抗虫性与荚皮总糖、纤维含量、籽粒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荚皮的总糖、大豆种子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和大豆品种的抗虫性没有明显相关,而大豆荚皮的纤维素含量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对大豆荚皮结构与抗虫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抗虫品种(东农8004、黑农40)果皮略厚,表皮角质层明显,皮下厚壁细胞排列紧密,壁加厚明显,细胞较小,东农8004厚壁细胞为1~3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