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林业   408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105篇
  809篇
综合类   2822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147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01.
Soil chemical, biochemical, biolog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in two New Zealand loessial soils that were topsoil-mined 10 and 25 years ago respectively. Measurements at the 10-year site were compared to some earlier measurements made at this site and the data combined in a chronological sequence for analysis. Topsoil mining had a large, detrimental impact on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the earthworm populations, easily mineralizable N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However, most of these properties substantially recovered, to 80-90 per cent of the levels in unmined soils, within 10-25 years of restoration under pasture. In contrast, while total soil C and N were less affected by topsoil mining, their recovery was much slower. Stabilities of macro-aggregates of soil had fully recovered within 10-25 years after topsoil mining. The apparent changes in all the measured properties between 10 and 25 years of restoration were small in comparison with changes between 0-10 years of restoration after topsoil mining. The total C content of both soils under pasture appeared unlikely to attain the levels present in unmined soils. In soils undergoing restoration, the ratio of microbial C/total soil C may be a useful index of soil ‘biological stability’. Sulphatase activity may reflect the recovery of pastur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02.
浅谈耕地休耕模式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黄明镜  赵聪  黄学芳 《农学学报》2020,10(10):46-49
休耕制度是保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体实现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笔者详细归纳了美国、欧洲和日本休耕制度的提出背景以及休耕制度实施的具体方式和休耕补偿办法,并且分析了中国在资源匮乏地区、耕地破坏地区、生态薄弱区等区域耕地存在的独特性问题,以及相对应的科学改良措施和当前施行的休耕补贴政策。通过对比国外模式和分析国内现行休耕制度,笔者认为国内当前土地休耕应当大力发展预测模型,科学规划休耕区域,并且加强政府监督,改变当前的休耕补贴方式,刺激更多科研单位和商业公司加入到土地休耕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究“治沟造地”重大工程项目(GLCP)中新增耕地快速改良的方法,达到营造良好土壤、提升新增耕地生产能力的目的,以延安羊圈沟流域的GLCP为背景,利用马兰黄土(ML)和红黏土(RC)对新造耕地0~30 cm土层进行复配试验。结果表明:当RC为20 cm、ML为10 cm(T3处理)时,复配层土壤孔隙度较对照处理增加了16.7%,容重下降了11.1%。与对照组相比,T3处理0~10、10~20、20~30 cm土层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0.25)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1.8、12.3倍和27.9倍;T2(RC为25 cm、ML为5 cm)、T3处理更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较对照组除在0.25~0.5、0.5~1 mm的粒级有较大增加外,在2~5 mm和>5 mm粒径范围也有明显增加。0~20 cm土层中,即使在考虑对照组前期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情况下,T3处理的土壤有机质也与对照组相近甚至更高,且高于其他试验组,表现出更好的有机质赋存能力。T3处理的玉米生长状况较好,其地上生物量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23.9%。研究表明,当复配土壤RC为20 cm、ML为10 cm时,土壤具有最佳的性状和生产力。试验初步证明土层复配是一种可行的快速营造高质量土壤的方法,该方法可为GLCP新造地的改良及类似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以东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试验设传统玉米单作、花生单作、不同秸秆还田量下(30%、60%和100%)玉米‖花生轮作5个处理。通过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农田土壤水热特性、产量及土地当量比(LER)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作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玉米区播前0~4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提高了1.9%~3.9%,花生区提高了11.0%~13.9%;成熟期,秸秆还田花生区0:00~8:00平均地温比传统单作提高了0.2℃~1.1℃,10:00~22:00平均地温较传统单作降低了0.5℃~1.0℃。2016年和2017年玉米‖花生轮作系统LER为1.05~1.16,2018年各处理LER均小于1。吉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进行秸秆还田改善了作物播前的土壤水分状况,但对于作物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揭示飞播后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于2013—2017年在浑善达克沙地11个飞播区进行了植被调查试验,并从功能型角度出发,结合对应分析、关联度分析以及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飞播区植被恢复的阶段性以及各功能型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显示: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19 a恢复时间共分为3个恢复阶段,且飞播后,伴随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一/二年生杂类草、多年生豆科牧草、多年生禾草、一/二年生禾草7个功能型植物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渐减弱;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群落的稳定性逐渐增大。不同恢复阶段,植被恢复的主导功能型并不唯一,可在不同阶段进行适时管理,从而使植物群落的演替阶段和整体发展趋势更有利于退化沙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06.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土地调查小斑为评价单元,评价了隰县黄土高原残塬沟壑试验区的土地利用适宜性;依据广泛适宜性指数划分了若干土地开发适宜性类型区;采用多目标局势决策方法制定出了农、林、果、草4个地类的开发利用方案。该项研究成果已得到初步实施,对于同类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7.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24-7225
以山东省阳信县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通过灌排方案的选择和水资源供需分析对山东省阳信县土地整理项目中的水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项目采用引黄河水灌溉为主,排涝沟蓄水为辅的灌溉方式,明沟排水的排水方式,保证了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08.
不同种植方式土地利用效率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针对目前土地当量比在间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土地当量比概念的实质是评价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地利用效率。【方法】采用理论分析与田间试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研究土地当量比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一步就应用土地当量比评价复种套作、间混作及轮作等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土地当量比是评价不同种植方式土地利用效率的客观指标。【结论】复种套作、间混作及轮作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68、1.38和1.21,三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土地利用效率较单作分别提高68%、38%和21%。  相似文献   
109.
冯树辉  刘月  刘影  孙福贵  王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552-10553
在GIS1∶1万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中,准确把握"面积处理与汇总"的方法是确保面积统计精度的重要环节。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以及部分行业和技术标准,以可操作性为基本原则,提出了与面积相关的各类数据的处理及对面积进行汇总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0.
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及环境保护的综合角度考虑,采用“五级指标逐级推断法”,即岩土污染程度、重塑地形坡度、地表物质组成、有效覆土厚度和土体容重五级分类指标逐级推断,确定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为:(1)厚层覆土平台;(2)薄层覆土斜坡;(3)岩土混排斜坡;(4)混岩、页岩碎砾坡;(5)砂岩石砾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