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33篇
  免费   4305篇
  国内免费   4888篇
林业   8206篇
农学   4967篇
基础科学   4381篇
  11186篇
综合类   33600篇
农作物   3410篇
水产渔业   2048篇
畜牧兽医   8018篇
园艺   2227篇
植物保护   3083篇
  2024年   546篇
  2023年   1466篇
  2022年   2234篇
  2021年   2563篇
  2020年   2460篇
  2019年   2826篇
  2018年   1489篇
  2017年   2589篇
  2016年   3273篇
  2015年   2755篇
  2014年   4065篇
  2013年   3942篇
  2012年   5722篇
  2011年   5667篇
  2010年   4454篇
  2009年   4447篇
  2008年   3921篇
  2007年   4558篇
  2006年   3818篇
  2005年   3050篇
  2004年   2460篇
  2003年   2101篇
  2002年   1540篇
  2001年   1435篇
  2000年   1291篇
  1999年   1000篇
  1998年   799篇
  1997年   707篇
  1996年   642篇
  1995年   670篇
  1994年   587篇
  1993年   445篇
  1992年   368篇
  1991年   309篇
  1990年   241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彭琳玉  许方岳    王立夫  郑琪  叶清      张祖福  卜文圣      陈伏生      幸娇萍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233-239
负氧离子不仅对空气质量具有改善作用,而且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的影响。通过连续观测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分析负氧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水平达到Ⅰ级标准,对人体健康极有利。原始阔叶林中负氧离子浓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且原始阔叶林和人工林中负氧离子浓度都呈现夏秋高于冬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早晚浓度明显高于白天浓度的规律。因此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适合出游时间为夏秋季,且上午或傍晚最佳。此外,负氧离子的浓度与空气温度、湿度以及降水量都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也受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这些结果可以为推进森林旅游业的建设提供科学支持,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内负氧离子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992.
制度建设是科研院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开展科技服务的重要保障.文章重点介绍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制度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科研院所实际,从制度建设的方法、程序、执行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文章以贯彻国家大型设备开放共享精神为出发点,阐述了技术方法创新平台建设的背景,明确了该平台的基本工作任务,如提升设施运行效率、推进全面开放共享、完善均衡人员体系、支撑领域科技发展等,并提出了加强研究经费支持、推进运行绩效管理、探索人才引育模式、强化仪器配置管理等加强技术方法创新平台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意义]总结归纳中国公共图书馆基于馆藏古籍文献资源所开发出的文创产品的类型和开发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该类产品的开发优化建议。[方法/过程]采取网络调研分析法,选择有代表性的线上商店作为研究对象,以载体、实体元素为划分依据将古籍文创产品分类。[结果/结论]对于古籍文创产品的开发,要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深挖古籍内涵,拓宽元素获取渠道,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995.
研究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对于正确开展枸杞的栽培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I-600根系监测系统,在宁夏青铜峡市金沙湾试验基地对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5号’全年的根系形态特征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年周期内,枸杞根系根长有2次生长高峰期,分别在3月下旬-4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8月下旬;而枸杞根系根直径仅有1次生长高峰期,在8月下旬-9月下旬。枸杞细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先进行增长生长,后进行增粗生长;且在相同时间内,枸杞垂直根系的生长速率大于水平根系的生长速率。‘宁杞1号’枸杞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20~40cm的深度,水平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树干0~14cm的范围;‘宁杞5号’枸杞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40~60cm的深度,水平根系在距树干0~42cm的范围均匀分布,且在相同时间内较‘宁杞1号’的根系生长量更大,因此在相同生态环境条件及水肥管理措施下,同一树龄的‘宁杞5号’枸杞根系更发达。  相似文献   
996.
陇东旱塬区复种不同藜麦品种(系)的适应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陇东雨养地区夏播复种的生态适应性,以12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藜麦品种(系)除LY-2无法复种成熟外,其余的11个品种(系)均能完成生育期;对其1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籽粒产量与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根倒率、茎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粗蛋白和淀粉分别与籽粒直径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其15个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提出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4%,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适应性最好、得分最高的2个品种(系)‘陇藜4号’和‘Q2’;聚类分析表明,11个藜麦品种(系)系统聚为3大类型,各品种(系)间性状与遗传距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三类产量最高,第二类有矮秆、早熟等特性,可根据生产需要和育种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97.
研究大黄与五倍子复合涂膜保鲜剂涂膜对番荔枝模拟贮运期间贮藏品质的影响,明确该保鲜剂的保鲜效果。将保鲜剂涂膜的番荔枝作为处理组、未涂膜的果实作为对照(CK),分别置于加冰的泡沫箱中贮藏20 h模拟当地贮运技术,之后开箱放置于常温下贮藏,考察复合涂膜保鲜剂对番荔枝感官品质及其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组比较,经涂膜处理后番荔枝果实的裂果、烂果、霉果和失重情况明显改善,褐变指数和乙烯释放量显著降低;有效延缓了果实软化,延迟了呼吸高峰第1次出现的时间,抑制呼吸高峰的第2次出现, 可显著降低淀粉酶活性、减缓淀粉转化为可溶性固形物的速度。该保鲜剂可有效延缓番荔枝模拟贮运期间果实的衰老,起到较为理想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998.
为深入认识四川冬春季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变化特征,利用1980—2016年四川35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气候倾向率和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其冬春季ET0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和贡献率分析了ET0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ET0的年代际变化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空间上呈明显的西南高东部低的分布特征,且高值区范围持续扩大,低值区范围波动缩小。ET0的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春季ET0气候倾向率和空间差异明显大于冬季,且ET0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分布受海拔高度影响明显。ET0的同一日多年平均值自初冬至初春逐渐上升,1月22日—5月2日仅有8 d的ET0值低于多年日平均值,具有明显连续的高值时段。ET0对日照时数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对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对三者均呈高敏感性。平均气温的正贡献率是引起ET0变化的主导因子,其次是相对湿度。研究时段内平均气温的升高对ET0的正效应和相对湿度的降低对ET0的负效应,超过了日照时数减少对ET0的减少效应,导致四川地区冬春季ET0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9.
对中国羊肉市场供需变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运用局部均衡模型探究中国羊肉市场供给与需求相互变动的主要原因,最后运用ARIMA模型预测方法对中国未来羊肉供需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羊肉市场需求的满足以国内市场供给为主,2017年国内供需缺口为74.28万t,约是1994年的3.82倍,供需缺口有扩大倾向。上一期肉羊存栏量、肉羊胴体质量水平、羊肉市场价格均显著影响国内羊肉市场供给量;上一期人均消费量与收入水平是影响城镇与农村居民当期人均消费量的重要因素;国际羊肉价格对国内羊肉出口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羊肉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羊肉消费量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30年达到843.03万t,羊肉进口量较大幅度提高,可一定程度弥补国内羊肉供需缺口。为此,一方面需通过技术与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国内肉羊产业,另一方面也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贸易协作。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粮食安全贡献度的FSP模型分析框架,从省际粮食供需平衡的角度测算中国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并探究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供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除2000—2003年粮食产量骤降造成粮食供给缺口外,1991—1999年、2004—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盈余(调出量)呈“稳中有降—绝对增长”的U型变化趋势,历年粮食安全贡献度均高于85%,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地位相对稳固。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供求格局经历了省际间的分化和重组。一方面,粮食供给向中北部地区集聚,而南部地区粮食产需紧平衡,粮食供需错配严重;另一方面,粮食供需空间分异明显,2000年后黑龙江、河南、吉林3省的粮食安全贡献度合计达50%左右,而湖南、江西、江苏、河北、湖北、四川、辽宁7省的历年粮食安全贡献度均低于5%,粮食调出总量合计仅占粮食主产区粮食调出总量的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