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出版年(降序)
出版年(升序)
被引次数(降序)
被引次数(升序)
更新时间(降序)
更新时间(升序)
杂志中文名(升序)
杂志中文名(降序)
杂志英文名(升序)
杂志英文名(降序)
作者中文名(升序)
作者中文名(降序)
作者英文名(升序)
作者英文名(降序)
相关性
共有2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相似文献
182.
在 (25±0.5) ℃ 下 , 设置 4 个水流速度实验组 , 分别为静水对照组 0 bl/s( 体长 / 秒 ) 、 1.0 bl/s 组、 2.0 bl/s 组和 4.0 bl/s 组 , 研究不同水流速度对中华倒刺鲃 (Spinibarbus sinensis ) 幼鱼肌肉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 训练周期为 8 周。结果显示 , 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 的活性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升高 , 训练组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 而抗氧化物谷胱甘肽 (GSH) 的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 (P> 0.05) ; 训练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 (T-AOC) 均高于对照组 , 2.0 bl/s 组最高 , 4.0 bl/s 组次之 , 1.0 bl/s 组最低 , 且 2.0 bl/s 和 4.0 bl/s 组 T-AOC 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 8 周训练后 , 2.0 bl/s 组丙二醛 (MDA) 含量显著低于其他 3 组 (P <0.05), 而 H2 O2 含量随着水流速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8 周运动训练对骨骼肌 B 细胞淋巴瘤因子 -2 ( Bcl-2) 、 Bcl-2 相关 X 蛋白 (Bax) 的含量及血清肌酸激酶 (CK) 活性无显著影响 (P> 0.05) , 但 2.0 bl/s 组 Bax 和 Bax/ Bcl-2 显著低于 4.0 bl/s 组 (P <0.05) 。结果表明 , 2.0 bl/s 的水流速度可提高中华倒刺鲃肌肉的抗氧化能力 , 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 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3.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 5 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 , 分别为全鱼油 (F1) 、 25%(F2) 、 50%(F3) 和 75%(F4) 豆油替代组和全豆油组 (F5) , 每组 4 个重复 , 投喂初始体质量为 (0.27±0.03) g 的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 幼蟹 6 周 , 评价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 各组幼蟹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 (P >0.05); F4 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 F1 组 (P <0.05) , 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 (P >0.05) 。 F4 组幼蟹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05) , F5 组最低。幼蟹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 F4 组最高 , 显著高于 F3 组 (P <0.05) , F3 和 F4 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05) , 其他 F1 、 F2 和 F5 三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05) 。 F1 组幼蟹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最高 (P <0.05) , 其余各组之间则差异不显著 (P> 0.05); F4 组幼蟹的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最高 , 而 F5 组最低 (P <0.05); 各组幼蟹的溶菌酶差异不显著 (P >0.05) 。实验结束后 , 采用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 攻毒 10 d , 发现 F5 组幼蟹最早出现死亡 , 且该组幼蟹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 F1 和 F4 组 (P <0.05) 。结果提示 , 采用豆油完全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对幼蟹的生长影响不显著 , 但会降低其抵抗感染疾病的能力 ; 用 75% 豆油替代鱼油可在明显提高幼蟹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水温、饵料和投饵率对河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26℃水温范围内,河蟹对不同饵料的摄饵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相比之下,用配饵投喂,河蟹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但配饵的饲养效果明显次于螺蛳。随着水温的升高,当螺蛳的投饵率由半饱增至全饱时,河蟹的湿重生长率增长不明显,而体蛋白量则增加了13%~28%。在适温范围内,适当降低投饵率可提高饵料转化率和蛋白质利用率,可是蟹体蛋白量的增加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5.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dietary vitamin E supplements on non-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in juvenile soft-shelled turtles. Turtles were fed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vitamin E at 0 (control), 50, 250, 500, 1000 and 5000 mg/kg, respectively, for 4 weeks. Results showed that blood cell phagocytosis and serum bactericidal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urtles from two diets (250 and 500 mg/kg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while had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urtles from the three remaining diets (50, 1000 and 5000 mg/kg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when compared to turtles from the control group. Serum bacteriolytic activity in turtles from diets with 50, 250, 500 and 1000 mg/kg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were higher than activity levels quantified for the control group,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5000 mg/kg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diet and the control die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vitamin E has an upper and lower threshold for improving non-specific immune function in soft-shelled turtles, and the optimal supplementation may be between 250 and 500 mg/kg.
相似文献
186.
选择长江中游的牛山湖、武湖和东汤逊湖三个典型的河蟹养殖湖区作为研究地点,从2009年2月起逐月调查湖泊放流河蟹体重和壳宽的生长变化,并同时记录投喂管理情况和收集试验湖区的水化特征及底栖生物资源状况。调查发现,河蟹在4、5、6月特定生长率最大,此时为河蟹生长的高峰期。在三个湖区间,生长有显著性差异,在收获季节,武湖河蟹的平均壳宽和体重均显著性大于另外两个湖区(P<0.05),牛山湖和东汤逊湖之间则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这种情形可能主要与为湖泊的天然饵料资源的种类和丰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7.
采用Darch蜕皮周期分期方法,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蜕皮周期进行了划分,并初步探讨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变化。根据第三颚足末端刚毛和表皮的形态学特征,可将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分为蜕皮后期(A-B期)、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期(D期)和蜕皮期(E期),其中D期可进一步分为D0、D1、D3-43个亚期。在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蜕皮后A-B期开始升高,于蜕皮前早期D0阶段达最大(P<0.05),随后又逐渐降低,至蜕皮前晚期D3-4阶段降至最低(P<0.05);胃蛋白酶活力在蜕皮周期中于蜕皮前晚期D3-4阶段显著降低(P<0.05),其他阶段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认为,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可分为C、D0、D1、D3-4、A-B 5个时期,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发生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8.
核糖体DNA通常被选作系统发育研究的分子标记,核糖体DNA中IGS部分序列的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的生长。报道了中华绒螯蟹核糖体DNA全序列的分离和序列特征。中华绒螯蟹核糖体DNA全长11660bp,包括18S(1873bp),ITS1(317bp),5.8S(163bp),ITS2(614bp),28S(4461bp)和IGS(4240bp);不同部分AT含量在40.1%~48.6%之间,低于果蝇(55.8%~80.0%),高于鲤(22.0%~43.7%)。平均100个核苷酸含简单重复序列(SSR)数由高到低依次为ITS2(0.98%),IGS(0.49%),28S(0.38%),ITS1(0.32%),18S(0.21%),5.8S(0%)。个体内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个体内存在两类ITS2序列,其中一类在405nt处有一12bp(CGCAGGACCACC)插入序列。中华绒螯蟹rDNA的IGS部分长4240bp,AT含量为42.6%。IGS部分包含一个有约7个连续136~139bp单元组成的重复序列区,重复序列单元中存在XhoⅠ内切酶位点,为河蟹特有的重复序列;重复序列区后有一个由182个碱基对...
相似文献
189.
采集江苏启东和东台青蛤(Cyclina sinensis)2个地域群体的样本,测量其形态学性状并分析差异性.结果表明,2个地域群体青蛤在受检测的19个形态学性状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只在肉重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青蛤性状间的相关基本上是以正相关为主,但差异较大,不同群体的相关系数中均是总重和壳重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总重与肉重间属于中等以上相关性,虽然不是最强的相关性,但基本上反映出总重与肉重间的直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0.
在洪湖湖滨地区筛选了4种当地主要的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方式,对池塘与水源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比较,分析各因子对河蟹收获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7—10月中,8月水温和氨氮含量最高,各池塘水体理化指标月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各池塘水草生物量逐月急剧下降,至10月底基本消失,其月平均值与成蟹体重、回捕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负相关。高温季节是防止河蟹氨氮中毒死亡的关键时期;水草调节水体营养、稳定底质、吸附水体悬浮质的功能对河蟹存活及生长有重要作用。当地优势池塘养殖方式为:放养规格约5 g/ind.,密度16875 ind./ha,水草移栽以伊乐藻为主,搭配其它种类,覆盖率约为60%,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约为66%,螺蛳投喂量约3638 kg/h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