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27篇
  167篇
综合类   289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41.
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引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领域,有助于更全面地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资金补偿关系和补偿行为。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总体情况入手,针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补偿意愿和补偿力度方面的博弈,着重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提出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法规,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机制、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以及多层次补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2.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的竞争力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从要素禀赋优势、产量优势和品质优势方面分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农业的竞争力;剖析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生产基础薄弱、规模效应不足、精深加工滞后和科技含量低。提出政策建议: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特色农业生产环境;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特色优势产业一体化经营;加大农业科技支撑,提高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建设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提高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943.
[目的] 分析公路洪灾风险指标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以及公路洪灾风险评价指标由定性描述转化为定量表达的问题,为提高公路洪灾风险防控能力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降低社会经济损失。[方法] 首先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性3个准则层出发选取12项指标,构建公路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AHP-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基于可拓云模型构建了公路洪灾风险评价模型,将重庆市中心城区公路洪灾风险等级划分为Ⅰ—Ⅴ级(非常低、比较低、一般、比较高和非常高),[结果] ①重庆市中心城区69.52%的公路洪灾风险为Ⅰ—Ⅲ级,仅30.38%的公路为Ⅳ—Ⅴ级;渝中区(64%)、巴南区(47%)和江北区(41%)高风险公路比例最高,应针对全区公路进行总体防控;②渝中区(71.06%)、巴南区(57.43%)和江北区(38.76%)的高风险公路长度最长,应针对区内Ⅳ—Ⅴ级公路进行防控。[结论] “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高风险公路最为密集,各大流域、湖泊及水库附近为次密集。应保障及完善两江水上交通系统及周边地区路网体系,同时推进各大流域水文站及防汛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编制防御及应急预案等。  相似文献   
944.
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氮硫配施对冬小麦氮硫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施氮量[kg(N)·hm-2]设75(N1)、108(N2)、187.5(N3)、267(N4)和300(N5)5个水平,施硫量[kg(S)·hm-2]设75(S1)、97.5(S2)、150(S3)、202.5(S4)和225(S5)5个水平,组成N4S4、N4S2、N2S4、N2S2、N5S3、N1S3、N3S5、N3S1、N3S3 9个处理。结果表明:拔节期至开花期是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硫积累的高峰期,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内干物质和氮、硫积累量的43.33%~48.42%、28.71%~44.77%和40.11%~50.43%。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63.61%~70.64%)远高于硫素向籽粒的转运率(10.63%~30.98%);氮硫配施促进了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氮硫向籽粒的运转,同时增加了总转运量对籽粒氮硫的贡献率。在N2(108 kg·hm-2)和S2(97.5 kg·hm-2)水平,氮硫积累量及转运量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3(187.5 kg·hm-2)和S3(150 kg·hm-2)水平,则随施硫量或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植株体内的氮素和硫素吸收累积量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综合考虑氮素(硫素)表观利用率及生理效率,在施氮量(170.64~204.52 kg·hm-2)与施硫量(97.35~139.32 kg·hm-2)水平下,氮硫肥利用率较高。因此,在冬小麦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施氮量和施硫量,充分利用氮硫交互效应,提高氮硫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45.
宁夏地区中南部干旱区域林草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地区中南部干旱区域气象资料、植被分布、水资源状况等为依据,估算了现有林、草地生长季的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并对降雨消耗性及径流消耗性林草地生态需水量进行了降水资源平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位于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在350~550mm之间的隆德和泾原县降雨消耗性林、草地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均能依靠降水得以满足,林草植被生长状况良好。(2)位于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在350mm左右的彭阳县和原州区,降雨能够满足林、草地最小生态需水量的需求,而适宜生态需水量不能得到满足。因此,该区域要合理考虑林草地种植结构。(3)年均降雨量在175~280mm,位于中部干旱带的海原、盐池和同心县以及南部山区的西吉县降雨消耗性林、草地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均不能得到满足。该区域不宜于大面积发展林草业。  相似文献   
946.
Myanmar's 2015 elections have been credited with bringing about a myriad of changes within the country. 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changing political climate within Myanmar. One topic which has not yet been discussed adequately, however, is the role of Burmese women in these recent elections. This paper seeks to examine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Myanmar's recent move towards democratisation. Using rates of female candidacies in Burmese elections, comparing these figures with rates of female participation in other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ethnographic research with the Burmese voting public, this paper will contribute to the sparse scholarship regarding the role of women in new democracies and regime transitions. This paper finds that beliefs about traditional gender roles, rooted in traditional Buddhism, still shape the way both men and women in Myanmar view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hile women are better represented in Myanmar's government than they were in the past,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measures such as quotas or reserved seats based on gender may be the best way to increase Burmese women's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47.
辽宁中部适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推动机械粒收技术在东北玉米产区的推广,于2013-2017年在辽宁中部的铁岭、新民、沈北新区和海城开展了10个点次的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筛选试验。通过对73个参试品种135个品次测试表明:(1)玉米子粒含水率随收获时间的推迟总体呈下降趋势,在辽宁中部地区,在9月27日至10月22日期间收获,有92个品次子粒含水率≤25%,占68.1%;在10月20-22日收获,有93.0%的品种子粒含水率低于25%,处于适宜机械粒收的子粒含水率范围;(2)按产量水平和子粒含水率双向平均法作图分析表明,在2个以上点次稳定表现出产量高于平均值、含水率低于平均值的品种有迪卡159、德育919、农华205、丰垦139、东单6531和中科玉505,建议作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而产量高但含水率高的品种翔玉998可作为搭配品种;(3)推荐品种产量与当地生产参照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相当,但子粒含水率较郑单958低1.7~7.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48.
种植密度对川中丘陵夏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玉米品种‘正红505’为材料,设置4.50万株·hm~(-2)、5.25万株·hm~(-2)、6.00万株·hm~(-2)、6.75万株·hm~(-2)、7.50万株·hm~(-2) 5个密度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对川中丘陵夏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节间长、茎节长粗比逐渐增加,茎粗、茎粗系数、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逐渐减小,除穗位高外,其余各性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当种植密度增加到7.50万株·hm~(-2)时,第1、3、5茎节的外皮穿刺强度分别较4.50万株·hm~(-2)显著降低27.10%、22.78%和30.80%。在本试验设置的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在6.00万株·hm~(-2)处获得最大值,与4.50万株·hm~(-2)相比,6.00万株·hm~(-2)显著增产12.02%。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穗长、穗粗、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有效穗数和秃尖长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茎秆压碎强度与外皮穿刺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且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分别与茎粗、茎粗系数、节间粗、节间干重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株高、节间长和茎节长粗比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中,茎秆农艺性状与茎秆压碎强度的相关性更好。单株产量与茎粗、茎粗系数、节间粗、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物质重、茎秆压碎强度和外皮穿刺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长和茎节长粗比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茎粗系数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对茎秆压碎强度的影响最大。综上所述,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茎秆性状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显著增加玉米群体产量,茎粗系数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可以作为评价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重要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949.
自其专业地位确立以来,社会工作在政治中心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迎来了发展春天。而由于资源束缚、观念滞后和制度缺位等因素,当前,以L市为代表的中部社工机构遭遇了权力和合法性基础薄弱、政府购买服务不足、在地化资源欠缺、非在地化的社会资源匮乏、组织基本能力低下等发展困境。社工实务嵌入于地方政府福利服务体系的 “嵌入式”发展路径,可以为中部地区社会工作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其主要路径为:依附性嵌入与自主性嵌入相结合、浅层性嵌入与深层性嵌入相配合以及嵌入式发展的自身效应与社会效应相整合。  相似文献   
950.
中原竹类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业被誉为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朝阳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竹子的使用和研究范围也都更加广泛。我国竹资源丰富,共有39属500多种,主要分布在14个省区的丘陵地区。中国竹类资源大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因而分布在黄河以北的为数不多的竹林资源就显得更为珍贵。保护并发展好北方地区竹林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而且还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文章主要从竹林结构、南竹北移、新品种、病虫害防治、竹产业、发展前景展望6个方面,主要以河南省为例,综合阐述中原竹业的发展和研究情况,以期为今后中原竹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