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7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499篇
林业   425篇
农学   589篇
基础科学   95篇
  617篇
综合类   2158篇
农作物   819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879篇
园艺   575篇
植物保护   15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开垦年限对黑土氮初级转化速率和净转化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郎漫 《土壤学报》2020,57(1):165-173
以东北黑土区开垦2 a和开垦30 a的典型旱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15N同位素成对标记技术开展室内培养试验,利用数值计算模型(FLUAZ)计算不同开垦年限土壤的氮初级转化速率,以比较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氮初级转化速率和净转化速率的差异,明确开垦年限对黑土氮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开垦2a土壤相比,开垦30a土壤的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导致土壤氮初级矿化速率和初级固定速率也显著降低。但开垦30a土壤的初级硝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却显著高于开垦2a土壤。两个开垦年限土壤的初级硝化速率分别为净硝化速率的1.15倍和1.02倍,说明土壤微生物对硝态氮的固定很少。开垦30a土壤的m/i值(氮初级矿化速率与初级固定速率之比)和n/ia值(初级硝化速率与初级铵态氮固定速率之比)均显著大于1,而开垦2 a土壤的m/i值和n/ia值均接近1。表明开垦2 a土壤的氮矿化与固定过程紧密偶联,氮素损失的风险较小,而开垦30 a土壤中氮矿化量超过了固定量,这为硝化作用的进行提供了底物,增加了硝酸盐反硝化和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112.
田间试验、温室盆栽和生长室水培试验研究了Zn和Cd超富集植物伴矿景天不同叶龄叶片的Zn、Cd富集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田间条件下伴矿景天新叶中Cd浓度高于成熟叶、但新叶中Zn浓度低于成熟叶。温室盆栽试验发现,连续种植伴矿景天,第4季时低污染土壤(S1)上新叶中Zn浓度低于成熟叶,但高污染土壤(S4)上新叶中Zn浓度高于成熟叶;而到了第6季,S1、S4上新叶中Zn浓度均低于成熟叶,且在S1上两者达到显著水平;第4和第6季,伴矿景天新叶中Cd浓度始终高于成熟叶(除S1成熟叶中Cd浓度略高于新叶外)。水培试验结果发现,无论在高Zn(600 mmol/L)、高Cd(100 mmol/L),还是低Zn(10 mmol/L)、低Cd(1 mmol/L)处理,新叶中Zn、Cd浓度均高于成熟叶;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新叶和成熟叶中Zn、Cd浓度均明显上升。水培条件下,新叶和成熟叶中Zn最高分别为43 107、33 774 mg/kg(以干重计)(600 mmol/L,处理56 天);新叶和成熟叶中Cd的最高浓度分别为15 057、9 060 mg/kg(以干重计)(100 mmol/L Cd,处理56 天)。这些结果表明,Zn、Cd在伴矿景天新叶和成熟叶中富集和分布与其生长介质中Zn、Cd的浓度尤其是有效态浓度、处理时间及植物所处的生长阶段等有关,同时也表明Zn、Cd优先分布于新叶可能与伴矿景天超富集Zn、Cd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3.
在甘肃张掖大规模制种过程,采用人工调控土壤生态环境和田间调查方法,针对不同土体温度、湿度、酸碱度、养分含量,研究了菌丝体的生长状况和对寄主侵染的规律,提出了抗病品种为主的栽培措施以外的以调控土壤环境为主的防治方法。结果表明:致病菌枝顶头孢霉Acrrmonium strictum W.Gams在土壤pH7.0-8.0时生长迅速;生长适温为28~32℃,较菌丝体在培养基上的适温高;当绝对含水量在10%或20%时生长迅速;肥力因子N、K、P素对该病的影响较大,养分有效N素含量高、有效P素含量低、有效K含量不足发病重;病菌对幼苗的侵染也具明显的规律性,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对幼苗的侵染,病情指数增高,感病品种较抗病品种病情指数低。  相似文献   
114.
园林植物病虫害系统控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系统控制的重要性,针对园林病虫害系统控制的特殊性,从园林健康方面,提出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系统控制需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园林工作者要具有园林健康意识,注重园林植物病虫害系统控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建立本地区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和天敌以及小环境的系统网络体系,重视园林植物病虫害系统控制的目标化;乡土树种的合理利用和优质苗木的选育;进一步探索园林健康及病虫害系统控制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5.
冬枣黑斑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山东省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冬枣黑斑病。该病在山东境内冬枣栽培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一般病果率在30%左右,感病重的枣园达80%以上;病原茵以茵丝在枣树牙鳞和皮痕内越冬,可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25℃下潜育期7天左右;7月下旬、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树龄、枣园种植结构、昆虫危害等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6.
我国泡桐抗丛枝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选种育种、引种和人工杂交育种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的泡桐抗丛枝病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阐述了目前泡桐抗病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7.
茶花无性繁殖实践经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茶花进行插穗、插叶芽、嫁接幼芽、大树嫁接换冠四种无性繁殖试验,扦插繁殖成苗率分别为80.8%、48.1%,嫁接繁殖成活率分别为85.3%、90%,表明叶芽繁殖不易控制,成苗率较低;大树嫁接换冠繁殖的成活率较高;嫁接繁殖比扦插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8.
鸡新城疫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ND Lasota株为种毒,福尔马林为灭活剂,7号白油为佐剂,吐温80、司本80为乳化剂,硫柳汞为防腐剂,高压匀浆泵为乳化工具,研制出ND油佐剂灭活疫苗。其剂型为双相型(W/O/W),呈稀薄乳状液,粒度为1um左右,粘度≤1s,通针性好。4 ̄8℃有效保存期1年。效力≥70PD50,最早产生免疫时间为12天(100%保护),生产中常用免疫剂量为2月龄内每只0.5ml,2月龄以上每只1.0ml皮下  相似文献   
119.
广州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广州城市绿地中不同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探讨了不同的绿地群落在物种丰富度、三维绿量、空气质量改善、降温增湿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指出叶面积指数在绿地生态结构与生态功能方面起着关键指标的作用,以期为城市绿地的生态建设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20.
The effect of seed water content (WC) (2–3, 5–6 and 22–25%, on a fresh weight basis), storage temperature (+4, −20, −80 and −196°C) and storage duration (6, 12, 24, 48 and 60 months) on the germination of white spruce (Picea glauca (Moench) Voss), black spruce (Picea mariana (Mill.) B.S.P.) and lodgepole pine (Pinus contorta Dougl. ex Loud. var. latifolia Engelm.) seed was investigated. Germination of white spruce control (untreated) seeds and seeds adjusted to 2–3% and 5–6% WC declined after 48 months of storage at −80 and −196°C, with a further decline at 60 months at −20, −80, −196°C. Germination remained high when control white spruce seeds and seeds with 2–3, 5–6% WC were stored at +4°C, over all storage durations. Generally, black spruce and lodgepole pine exhibited high germination at all storage temperatures at 2–3% and 5–6% WC as well as the control (untreated) seed, for up to 60 months in storage. Germination declined for all three species when seed was conditioned to 22–25% WC. This loss in germination was partially recovered in white spruce seed stored at +4, −20 and −80°C after storage durations of 24, 12 and 48 months, respectively, and in black spruce seeds stored at −20 and −196°C after storage durations of 24 months. Mean germination time (MGT) was relatively constant for all species, under all conditions, except for seed conditioned to 22–25% WC, where MGT increased for white spruce seed stored 48 months at −80 and −196°C, and for black spruce seed stored 24 months at +4 and −80°C and 60 months at −196°C.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storage temperatures are 4°C for white spruce, and 4, −20, −80, and −196°C for black spruce and lodgepole pine, and 2–6% water content is optimal for all 3 species at these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