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于2013年和2014年在北京市的农业植物疫情监测点,利用黑光灯诱集到大量蛾类昆虫。经对部分诱集昆虫制作标本并进行种类鉴定,发现中国新记录蛾类昆虫4种,包括夜蛾科3种及草螟科1种:鉴定为帕委夜蛾Athetis pallidipennis Sugi、蒲裳夜蛾Catocala puella Leech、蒙逸夜蛾Caradrina montana Bremer、边薄翅螟Evergestis limbata(Linnaeus)。该4种昆虫在北京的发现为中国昆虫分类学研究增加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52.
毒土、毒饵法防治二点委夜蛾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 (M?schler)是中国玉米在2005年新发害虫,2011年暴发,发生范围扩大到6个夏玉米主产省,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药剂。为了寻求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有效防控措施和理想的农药品种,采用9种药剂11个处理和毒土、毒饵两种施药方法进行田间试验,对用药前后被害株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辛硫磷、敌敌畏、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敌百虫、高效氟氯氰菊酯6种药剂的毒土和毒饵法,对二点委夜蛾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毒饵法对二点委夜蛾幼虫诱杀效果更为明显。同时还对这些药剂及施药方法在玉米苗期的安全性进行了评定,用毒死蜱防治后,7天内使用烟嘧磺隆类除草剂,玉米新叶会出现药害。 相似文献
53.
为了筛选拌种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有效药剂,并明确其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培养皿法和室内盆栽试验比较了9种不同类型杀虫剂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保苗效果。结果表明,60%溴氰虫酰胺SC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拌种处理效果较好,保苗效果分别达到90.02%和70.07%,可将死苗率控制在10%以内,被害指数控制在20%以内,且对玉米出苗安全。因此,60%溴氰虫酰胺SC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可作为拌种防止玉米二点委夜蛾为害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54.
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为近年新发生的农业害虫,具有隐蔽为害的习性。为探索有效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实验室内测定了YB8、TB1126、YB12、TB1349和YB15共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双委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出高致病力白僵菌菌株,并测定其在玉米植株中的定殖率。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双委夜蛾的致病力存在较大的差异,LT50分别为1.35、2.16、2.61、1.68和2.16 d,LC50分别为9.09×107、5.00×108、5.54×109、1.41×1011和2.61×1012孢子/mL。菌株YB8在26℃下,产孢量1.094×107个/mL,孢子萌发率89.66%,1×109孢子/mL 10 d时双委夜蛾2龄幼虫死亡率达到100%,感染僵死率达到86.67%,在玉米根中定殖率为44.44%,茎中定殖率为51.59%,叶片中定殖率为36.30%。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