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1篇
农学   79篇
  10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2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生长季苹果园冠层空气中斑点落叶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生长季苹果园冠层空气中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分生孢子逐日和逐小时的捕捉,同时记载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等气象数据,分析发现,6至7月份为整个生长季中孢子飞散的高峰期,影响孢子飞散的主要气象要素为降雨和风,一天中孢子飞散的动态是昼多夜少,9:00-22:00孢子飞散量占全天的87.2%,孢子飞散的最高峰为15:00-16:00,各小时孢子飞散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2.
在陕西洛南烟田发现一个链格孢属新种--烟草链格孢。该新种与烟草赤星病的分生孢子形态大小明显不同。引起的烟草病害症状相的,但前者病斑大,色泽深,有光泽,发病时间早,在烟叶生长中后期发病。  相似文献   
53.
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和其毒素都能刺激白菜叶片细胞的PAL和PO活性,而且均有2个活性高峰,在毒素的作用下抗病的山东四号PAL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12h和48h,PO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12h和60h;感病的小杂56PAL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2h和12h,PO只在8h有一个明显的活性高峰,经芸薹链格孢和毒素处理后,白菜叶片细胞的SOD活性在某一时间阶段受到刺激或抑制,但没有明显的活性高峰出现,总的结果看来,AB-毒素和芸薹链格孢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4.
辣椒黑斑病菌的室内防效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培养皿滤纸抑菌圈法测定两种杀虫剂对辣椒黑斑病(病原Alternaria alternata)抑菌能力的大小。试验采用75 %百菌清wp和72 % 菌无净wp,它们的毒力回归方程式分别是:()()8899.06482.58347.12,8958.08685.52966.13=+-==+-=rxyrxyjc,x和y呈正相关,其相对毒力分别是:49.14=cy,304.9=jy。由此可见这两种杀虫剂的抑菌能力为百菌清>菌无净。  相似文献   
55.
十字花科蔬菜种传黑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黑斑病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生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20世纪90年代前后在我国北方严重发生,目前在生产中仍有潜在风险。黑斑病病原芸薹链格孢、甘蓝链格孢、萝卜链格孢的鉴定主要借助病菌形态、病原变异、核酸序列、同工酶与酶联免疫分析,其中从核酸水平进行病原鉴定更为快捷;黑斑病菌毒素等次生代谢产物是重要致病因子。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用于十字花科蔬菜种传黑斑病菌种的检测和鉴定。在该病害的防治方法中,种子处理及施用高效低毒杀菌剂是有效途径。今后应在分子水平上注重对病原种群构成、病害流行及种子健康检测方法的研究,同时加强该病害生物防治的基础和技术性探索。  相似文献   
56.
转NDR1基因烟草对赤星病和晚疫病的抗性增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NDR1(nonrace-specific disease resistance)基因在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的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过量表达该基因的拟南芥对不同病原菌的抗性都有提高。利用PCR技术首次克隆了拟南芥Wassilewskija生态型的NDR1基因,与Columbia生态型相比,该基因共有7处碱基不同,引起编码氨基酸变化4处。构建了植物高效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经PCR和Southern鉴定,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随机挑选10个转基因株系进行抗病性分析,其中3个株系对赤星病和晚疫病的抗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7.
1989~1990年,对广州、惠州二市的鸡蛋果(Passiflora (?)is Sims)病害进行了调查,共鉴定10种病原真菌,包括2个新种:Phomopsis passiflorae J.F.Lu et P.K.Chi,引起果腐,及My-cosp(?)hella Passiflorae J.F.Lu et P.K.Chi,引起叶斑;1个新组合:sphoeropsis Passifloricola(Grove)J.F.Lu et P.K.Chi亦引起叶斑;2个国内新纪录:A(?)(?)(?)及Phommopsisterso(Sacc.)Sutton.但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是:Nectria haematocooca Berk.et Br.引起的茎基腐病及Ph(?) (?) VAr.p(?) (Dast.)Watern.引起的疫病,它们与病毒引起的花叶病是鸡蛋果生产中的三大病害。 新种及新组合的标本存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58.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ticular wax properties of Asian pear fruits (cv. Pingguoli), a series of assays was conducted on extraction, fractio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yield of wax from the fruit was obtained by chloroform/methanol (3:1), and then by chloroform extraction. Polar and low polar fractions occupied 64.3% and 26.9% of total crude wax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54 and 22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in polar and low polar fractions by GC/MS, respectively. Long-chain fatty acids and triterpenoids predominated in polar fraction and n-alkanes were predominant in low polar fraction. In vitro tests indicated that polar fraction, low polar fraction and total crude wax inhibited spore germination and mycelial growth of Alternaria alternata, which is a causal agent of Alternaria rot of pears, and the maximum inhibition was obtained by polar fractio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n-alkanes in low polar fraction and triterpenoids, fatty acid in polar fraction migh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antifungal properties of pear fruit cuticular waxes.  相似文献   
59.
茄链格孢菌侵染马铃薯叶片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茄链格孢菌对马铃薯叶片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接种2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分生孢子各个位置都可萌发产生芽管|接种6 h后,菌丝顶端出现附着孢|接种8 h后,菌丝从细胞间凹陷处直接侵入感病品种东农303叶片表皮细胞内|接种24 h后,受侵染寄主细胞中的菌丝向相邻细胞扩展蔓延,感病品种细胞内含物及各类细胞器基本完全消解。在抗病品种克新1号上,茄链格孢菌的侵染情况与感病品种基本一致,但发生时间明显较感病品种推迟,寄主细胞内的菌丝数量明显少于感病品种|并且在接种24 h后出现细胞壁加厚的防卫反应,在感病品种上没有观察到防卫反应现象。说明抗病品种对茄链格孢菌具有一定的抗侵入和抗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60.
滇重楼2种真菌性叶斑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栽培滇重楼病害进行调查、鉴定,明确滇重楼白霉病由半知菌类的柱隔孢(Ramularia)引起,褐斑病由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引起,并针对这2种病害提出了建议性的生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