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2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973篇
林业   329篇
农学   846篇
基础科学   193篇
  661篇
综合类   5108篇
农作物   525篇
水产渔业   583篇
畜牧兽医   3624篇
园艺   440篇
植物保护   502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392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427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404篇
  2016年   504篇
  2015年   540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890篇
  2011年   1021篇
  2010年   953篇
  2009年   863篇
  2008年   907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1.
以常熟市小麦主推品种扬麦16号为试验对象,进行氮、磷、钾化肥利用率试验,以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无氮区、常规施肥无磷区、常规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 586.60、5 125.65、5 589.60 kg/hm2,配方施肥无氮区、配方施肥无磷区、配方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 641.35、5 193.30、5 673.75 kg/hm2;常规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1.75、39.60、121.80 kg/hm2,配方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2.80、35.55、109.50 kg/hm2;常规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0.66%、11.18%、16.82%,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1.28%、11.76%、16.47%;与常规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0.62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0.5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2.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123-1126
通过3个种植方式(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机播、普通膜覆盖;露地机播)和3个种植密度(7.5万,6.5万,5.5万株/hm2)对特早熟玉米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进行高产配套技术集成试验。结果表明,并单16号特早熟玉米品种在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处理条件以及密度在7.5万株/hm2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露地机播条件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密度5.5万株/hm2条件下籽粒产量最低。由此得出,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最适宜的栽培模式为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密度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LEC1(Leafy Cotyledon 1)基因对油桐油脂合成过程的调控机理,以油桐种仁转录组数据库中基因的部分c DNA序列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油桐种子中克隆LEC1基因的全长c DNA,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油桐LEC1基因全长c DNA为1 152 bp,编码区为729 bp(142~870),编码243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和3′端非编码区分别为141 bp和263 bp。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 025.4 Da,理论等电点为6.97;蛋白二级结构以不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是不具有跨膜结构的膜外蛋白。经对比发现,油桐LEC1具有典型的HAP3结构特点,在不保守的N端和C端中间有1个十分保守的结构域,与拟南芥、玉米、麻风树、黄连木等的LEC1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94.
利用黑斑病的高抗无性系美洲黑杨I-69及黑斑病的高感无性系欧美杨I-45为材料建立的2个cDNA文库,随机挑取cDNA克隆进行5'端EST序列测序,共获得有效序列20 023条.序列经聚类分析和拼接后,共获得10 816个Unigene,其中包括3 734个Contig,7 082个独立的Singleton.被注释的8 853个具有同源性匹配序列基因中,按照GO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分3个不同分类角度进行分类.在具有功能注释的8 853个Unigene中,选出330个与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毛果杨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果发现有177个抗病相关候选基因出现在282个Unigene中,其中135个分布于杨树的18个不同连锁群上,其他42个基因位于还没定位的scaffolds上.所测定的这些EST序列为后期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杨树黑斑病的水平抗性遗传机制及进一步的相关基因发现奠定基础.
Abstract:
In an attempt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resistance of black spot disease in poplar,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leaves of Populus deltoides'Lus'(I-69/55)and P.euramericana'I-45/51',which were inoculated with the pathogen Marssonina brunnea f.sp.brunnea,were analyzed based on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A total of 20 023 valid ESTs from the 5'terminal ends derived from corresponding cDNA libraries of the two poplar species were sequenced.Cluster analysis of the 20 023 sequences yielded 10 816 tentative unigenes,including 3 734 contigs and 7 082 singletons.All tentative unigenes were classified by Gene Ontology functional categories.To find resistance-associated candidate genes and locate them on poplar genome,330 unigenes was chosen from 8 853 annotated tentative unigenes,and their BLAST alignment was conducted with Populus trichocarpa assembly,1 77 related candidate resistant genes were found,and they presented in 282 unigenes.Among these genes,there were 1 35 genes located on 18 different linkage groups of poplar genome,and 42 genes located on the different scaffolds.This study supplied a resource of candidate genes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genetic mechanism for the host horizontal resistance to the pathogen Marssonina brunnea at the whole genome range,and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gene discovery.  相似文献   
95.
96.
草莓白化相关病毒中国分离物全基因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道  张洁  吴祖建  丁新伦 《园艺学报》2021,37(1):146-150
草莓白化相关病毒(strawberrypallidosis-associatedvirus,SPa V)属于长线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可引起草莓病害,2017年在中国首次报道。采用高通量测序、RACE和RT-PCR技术获得了SPa V中国分离物(FJ)的基因组全长。该病毒含有两条正单链基因组RNA1和RNA2。RNA1全长8 048 nt,5′和3′非编码区序列分别为264和197 nt,含有3个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ORF 1a/1b融合蛋白和p9蛋白。RNA2全长7 977 nt,5′和3′非编码区序列分别为248和186 nt,含有8个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HSP70h、CPh、CP、CPm、p7、p6、p9和p28等8个蛋白。RNA1和RNA2与美国M1分离物分别具有98.5%和99.0%的核苷酸一致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Pa V中国分离物(FJ)单独处在一个分支。对SPa V来源的小RNA的分析表明,来源于SPa V的小RAN长度以21和22 nt为主。  相似文献   
97.
科丰16号是以自交系A45为母本,以自交系花大板为父本育成的西瓜一代杂种。中早熟,全生育期95 d左右,果实发育期30 d左右,主蔓第7~8节着生第1雌花,以后每5~7节现1雌花;植株长势强,坐瓜整齐,果实圆形,果皮绿色覆墨绿色条带,外形美观;瓤肉红色,口感好,瓤质沙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单瓜质量7 kg左右,667 m~2产量4 500 kg左右;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宜陕西及相同生态区早春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98.
99.
《中国瓜菜》2019,(11):48-52
为了探索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宁薯16号’合理补水量,设置6个不同水平的补水量,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补水量对‘宁薯16号’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宁薯16号’在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基本呈现增加趋势,但在蕾期的20~40 cm土层和花期的4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其他土层,除花期外各生育期补水量的不同对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差异显著,对60~100 cm影响较小;随着补水量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补水量为2 250 m~3·hm~(-2)时达到最大值,而且显著高于其他补水处理,S_(3750)显著低于对照S_0;随着补水量的增加,单株块茎质量、单薯质量、产量、增产率和商品薯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产量与生产效益,认为膜下滴灌条件下‘宁薯16号’最佳补水量为2 250 m3·hm~(-2)。  相似文献   
100.
猪伪狂犬病(PR)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可导致怀孕母猪流产、死胎,仔猪腹泻、呕吐和神经症状等,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9年4月初,怀化市某散养场从外地购入的仔猪爆发疑似PR的疫情,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结合实验室诊断,发病仔猪确诊为PRV感染。PCR及测序结果表明,引起该次疫情的PRV毒株,其gE基因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PRV中国流行的河南株同源性最高,为99.7%,提示该毒株为变异株。通过对发病猪群紧急免疫PRV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研究对PR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