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0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林业   317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19篇
  46篇
综合类   1606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464篇
植物保护   66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异色瓢虫1.捕食对象梨二叉蚜、梨粉蚜、梨圆尾蚜、苹果黄蚜、苹果瘤蚜、桃蚜、桃粉蚜、桃瘤蚜以及麦蚜、菜蚜、棉蚜、豆蚜、玉米蚜、高梁蚜、栗角斑蚜等。也能捕食松干蚧幼虫及卵、棉铃虫卵等其他害虫。2.生活习性以成虫在石缝、落叶、草堆、房屋内等处越冬。1年发生4 ̄6代  相似文献   
42.
2019~2021年定点系统观察了绣线菊蚜的发生规律,结果显示:(1)科左中旗沙棘林绣线菊绣线菊蚜5月上中旬始见,6月上中旬为始盛期,7月上中旬为发生高峰期,8月为发生盛末期,9月下旬为终见期;平均温度15.8℃以上开台活动活跃,平均温度28℃以内时,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其发生。均匀适度的降雨结合适宜的温度,适宜绣线菊蚜大量繁殖、生长。(2)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虫啉等3种农药可作为防治绣线菊蚜的专用药剂,交替使用。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25%噻虫嗪WD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施药推荐浓度分别是4 000~5 000倍液、5 000~10 000倍液、3 000~4 0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绣线菊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作为防治绣线菊蚜的兼治药剂,一般不推荐为专用杀蚜剂。  相似文献   
43.
抗蚜威在青菜—土壤系统中行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江峰  孙锦荷 《核农学报》1995,9(A00):100-106
  相似文献   
44.
黑胫突眼隐翅虫捕食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5.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和范围逐年扩大,葡萄苗木的跨地区调运日益频繁,尤其是近年来葡萄线虫和葡萄根瘤蚜等土传性病虫害日益严重,这些检疫性病虫害一旦传入,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6.
由于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大气CO2浓度升高,这不但加速全球变暖,还将影响地球上动植物的生存和分布,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为探明CO2浓度升高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虫口密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片内化学物质的影响,明确CO2浓度升高和蚜虫密度在紫花苜蓿生理生化中的作用,试验在CO2光照培养箱内设置380 μL·L-1(对照)、550 μL·L-1和750 μL·L-1 3个CO2浓度培育苜蓿幼苗并接入10日龄成蚜10头·株-1、20头·株-1、30头·株-1,并以0头·株-1作为空白对照,1周后测定植物体内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CO2浓度升高,蚜虫密度为30头·株-1时紫花苜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均上升,在750 μL·L-1 CO2浓度下分别比CK上升11.62倍、0.49倍和0.24倍;黄酮、总酚和简单酚含量也显著上升。随蚜虫危害程度加重,同一CO2浓度下紫花苜蓿淀粉、简单酚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高CO2浓度蚜虫密度为30头·株-1时比0头·株-1时可溶性糖、总酚以及单宁含量上升1.66倍、1.49 mg·g-1和1.09 mg·g-1,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植物更易于适应CO2浓度升高的变化,从而在受到刺吸胁迫后增强自身诱导抗虫性以抵御害虫为害。  相似文献   
47.
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用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转化吉林省主推品种吉林20号、吉林30号、吉林45号品种大豆。通过接蚜鉴定和PCR鉴定,从所获得的种子苗中筛选出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的后代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1)PCR分析,转基因植株97TGR1和97TGR2的T2代表现阳性,第5代表现阳性纯合;97TGR1、97TGR2和98FD1~98FD20的T3代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证明,GNA基因在蛋白质水平有表达,最高表达量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7%;97TGR1、98TGR2和99JI45 TGR2的South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GNA基因已插入大豆基因组;(2)遗传学分析,97TRG1的T2代呈孟德尔3:1分离,97TGR2的T3代出现种皮颜色不规则分离。经过抗蚜性鉴定和连续的筛选,获得抗性纯系;(3)抗蚜性鉴定,转基因株的T1、T2世代转基因植株可抑制蚜虫繁殖量50%~90%;(4)品系鉴定,转基因大豆的抗蚜性达到农学标准抗(R)和高抗(HR)水平;大面积环境释放试验自然感蚜鉴定,转基因系蚜虫发生的高峰比对照延迟,高峰期过后群体蚜量的下降速度也比对照快。本研究认为,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可以利用于大豆的转基因研究和应用中,GNA基因在改良大豆的抗蚜性上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48.
采用冷浸法按溶剂与植物干粉6:1体积比对大蒜、葱、韭菜和辣椒4种植物样品浸泡提取.在提取物浓度为l g/mL下,测定了各提取物对玉米蚜的忌避效果.结果表明:辣椒、大蒜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玉米蚜均表现出较好的忌避作用.辣椒乙醚提取物对玉米蚜的忌避效果最佳,忌避率平均为0.64;其次忌避效果较好的为大蒜丙酮提取物,忌避率平均为0.62.忌避效果较低的为葱乙醚提取物,忌避率仅为0.25.  相似文献   
49.
苹果绵蚜属半翅目瘿绵蚜科(作者注:昆虫分类体系有变动,原半翅目和同翅目昆虫现划归半翅目),是危害苹果属部分植物的重要害虫。笔者以生产无公害果品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多年的田间调查观察和防治试验示范实践,并结合苹果树的年生长规律、苹果园的管理特点等,总结出一整套苹果绵蚜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0.
苹果绵蚜又称血蚜、赤蚜,属同翅目绵蚜科,是国家二类检疫对象;原产北美洲,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辽宁、四川等省份,其寄主主要有榆科、蔷薇科植物,是目前果树主要虫害之一。2007年7月,在兴隆县半壁山镇田杖子村郝家果园内发生小面积苹果绵蚜,经进一步观察,2008年6-7月,发现虫枝率达25%,群居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