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68篇 |
免费 | 340篇 |
国内免费 | 39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7篇 |
农学 | 900篇 |
基础科学 | 380篇 |
469篇 | |
综合类 | 10436篇 |
农作物 | 136篇 |
水产渔业 | 564篇 |
畜牧兽医 | 11070篇 |
园艺 | 4646篇 |
植物保护 | 7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2篇 |
2023年 | 300篇 |
2022年 | 547篇 |
2021年 | 778篇 |
2020年 | 570篇 |
2019年 | 680篇 |
2018年 | 239篇 |
2017年 | 479篇 |
2016年 | 594篇 |
2015年 | 682篇 |
2014年 | 1750篇 |
2013年 | 1523篇 |
2012年 | 2070篇 |
2011年 | 2214篇 |
2010年 | 2056篇 |
2009年 | 2107篇 |
2008年 | 2183篇 |
2007年 | 1703篇 |
2006年 | 1551篇 |
2005年 | 1416篇 |
2004年 | 1025篇 |
2003年 | 870篇 |
2002年 | 683篇 |
2001年 | 611篇 |
2000年 | 374篇 |
1999年 | 319篇 |
1998年 | 271篇 |
1997年 | 273篇 |
1996年 | 233篇 |
1995年 | 242篇 |
1994年 | 188篇 |
1993年 | 149篇 |
1992年 | 138篇 |
1991年 | 139篇 |
1990年 | 121篇 |
1989年 | 13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7年 | 13篇 |
1955年 | 4篇 |
1953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近年来博白县充分利用果蔗生长前期的土地和空间,进行套种黄瓜,一般果蔗产量120t/hm^2。黄瓜产量30t/hm^2以上,产值达17万元/hm^2,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本文详细介绍该套种模式的田间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62.
动物防疫体系,主要包括防疫、检疫、监督等三方面。作为重大危机应对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常年免疫,关键是要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63.
肉羊养殖逐渐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布病等疫病防控面临形势愈加严重.需要从羊场设计、加强饲养管理、消毒、驱虫、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加强防检疫工作等多方面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疫病风险,取得最大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64.
在冀北地区开展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可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药剂.试验选取马铃薯品种夏波蒂,在田间初次发现马铃薯早疫病时第1次施药,施药间隔7 d,共施药3次,第3次施药后7 d,调查药剂防治效果以及药剂对马铃薯植株的安全性,并对供试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治效果与试验小区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药剂茎叶喷雾对马铃薯生长均安全;70%丙森锌WP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1.05%,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75%肟菌·戊唑醇WG、60%唑醚·代森联WG以及18.7%烯酰·吡唑酯WG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70%以上,其余供试药剂防治效果分布在36%~65%.70%丙森锌WP、75%肟菌·戊唑醇WG和60%唑醚·代森联WG对马铃薯总产量的增产率和商品薯增产率都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和其他供试药剂处理,与对照相比,马铃薯总产量的增产率分别为19.96%、16.03%和14.3%,商品薯增产率分别为56.17%、50.02%和40.77%.根据冀北地区马铃薯种植和杀菌剂使用现状,在发病初期使用70%丙森锌WP、75%肟菌·戊唑醇WG和60%唑醚·代森联这3种药剂处理效果最佳,连续施药3次,间隔7 d,三者可交替使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65.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西瓜和黄瓜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散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快速检测西瓜和黄瓜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 (PSA) 和C18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GC-MS/MS) 测定,多反应检测模式 (MRM) 分析,内标法定量。考察了提取溶剂及吸附剂种类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气相色谱-质谱条件。结果表明:在1~500 μg/L范围内,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为0.994 3~0.999 9。在0.01、0.1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在西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105%,相对标准偏差 (RSD,n = 5) 为3.4%~13%;在黄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104%,相对标准偏差 (RSD,n = 5) 为1.3%~9.3%。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的定量限 (LOQ,S/N = 10) 为0.3~0.6 μg/kg,检出限 (LOD,S/N = 3) 为0.1~0.2 ng。该方法简单、高效、快速,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适用于西瓜、黄瓜中吡唑萘菌胺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66.
依据NY/T761—2008标准第二部分,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黄瓜中乙烯菌核利残留进行测定,分析检测过程中的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建立了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进而对各不确定分量进行合成与扩展。结果表明:黄瓜中乙烯菌核利残留测量结果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78%和5.56%(k=2),其中标准溶液的稀释与定容过程、乙烯菌核利残留的提取和净化过程所产生的回收率差异、色谱峰面积测量导致的误差是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结果可为客观评价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7.
968.
为了解2012~2014年信阳地区土鸡主要疫病流行情况,对36个规模化土鸡养殖场的3 782个病鸡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雏鸡阶段主要流行疾病有沙门菌病、支原体感染、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青年鸡的主要疾病有寄生虫病、支原体感染、大肠杆菌病、禽霍乱、鸡传染性鼻炎、新城疫、禽流感、禽白血病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成年鸡的主要疾病有寄生虫病、支原体感染、大肠杆菌病、禽霍乱、鸡传染性鼻炎、新城疫、禽流感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各阶段多病原混合感染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969.
970.
王伟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8):60-62
<正>羊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本文介绍了基层羊链球菌病流行情况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提升基层兽医对动物疫病的诊治水平,保证基层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1疫病临床调查1.1疫病调查基层兽医需全面了解所辖范围内医院现状以及周边环境,还需了解周围环境质量以及温度变化。在发生疫病之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