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帝陵古柏保护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陵拥有我国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且最古老的古柏林。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优良种质资源价值及景观旅游价值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概述了黄帝陵古柏保护研究现状,包括衰老机理和保护与复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寝所在地,世称“天下第一陵”。桥山古柏是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古柏群,总面积5800亩.生长着82000余棵古柏,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占五分之一。古柏参天,山环水抱,其状宛如巨龙.腾空而起,盘空而游.历经几千年沧桑,至今根深叶茂.郁郁葱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不断发展壮大.雄立东方,亿万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具有五千年的黄帝手植柏,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3.
黄帝陵与药王山侧柏叶污染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帝陵和药王山两地受粉尘污染侧柏叶的形态特征从显微和超微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药王山侧柏林受污染的程度比黄帝陵的严重,得出了在现存污染条件下,粉尘污染对侧柏植物没有致命伤害的结论。对两地侧柏林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给予了确认。探讨了侧柏为抗逆性强的树种是其器官综合形态结构特征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森林健康经营理论为指导,适当借鉴人体健康诊疗机制,对黄帝陵古柏林健康实质和评判标准、主要"疾病"、健康经营措施、古柏林健康档案卡,4个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为黄帝陵古柏健康经营理论和技术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黄帝陵古柏金绿宽盾蝽为害及防治技术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实验和林地调查、观察、试验,初步探明了黄帝陵古柏金绿宽盾蝽危害现状、发生规律、生活史及习性,提出了药剂等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黄帝陵古侧柏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帝陵轩辕庙内19株千年古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研究对象, 在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专家意见,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从树干、树冠及根系等3方面选取树干倾斜度、树皮完整程度、树干损伤程度、树干病虫害等13个评价指标, 并用Delphi-AHP法确定各指标相对权重, 建立古侧柏健康评价模型。且将黄帝陵古侧柏健康等级分为4级, 旨在无损评估古侧柏健康状况, 及时制定和调整保护与复壮方案。结果表明:19株古柏健康状况可分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等3级, 其中以亚健康状态为主。评分结果表征树势强弱, 与实际调查情况一致; 并分析得出顶梢枯死、病虫害、树干损伤、立地条件差、人为干扰等是影响古侧柏健康程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黄帝陵轩辕庙对古柏环境保护的特殊要求,结合黄帝陵文化内涵,在黄帝陵绿化规划总体思考的前提下,从园路、排水、绿化和喷灌4方面系统改造着手,探索富含文化意蕴的寺庙环境绿化改造建设的有效途径,既为古柏提供有利的生态环境,又为游人提供便捷、舒适的游览环境.  相似文献   
18.
黄帝陵风景区陵园区主要景点的植物景观进行了规划设计,提出了植物景观主要树种的选择,分析了植物造景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黄帝陵古柏群的可持续保护,从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出发,对黄帝陵古柏群林下天然更新密度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更新密度与9个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林下天然更新影响因子关联度排序为:人为干扰强度>郁闭度>枯落物厚度>坡位>坡度>坡向>枯落物盖度>灌草盖度>海拔,即人为干扰、郁闭度和枯落物盖度对林下天然更新密度影响最大。同时阐明了黄陵古柏群林下天然更新呈现的更新密度小、更新岛屿化以及只见当年生幼苗不见幼树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分区管理,保留更新区;选择性清理林下,保存更新幼苗;适度修剪枯病枝,改善林内环境等促进古柏群林下更新的经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