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年来,同工酶电泳技术已成为昆虫种群分化研究的一种有用工具。Markert认为种群基因结构可以根据酶或同工酶的多态性来决定。吉武成美指出,醋酶同工酶是昆虫基因的直接产物,并非生理性修饰酶类。  相似文献   
42.
43.
王莉 《种业导刊》2013,(3):30-30
1形态特征麦蚜虫体很小,体色浅绿、绿色至深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以无翅型孤雌蚜生活。在营养不良、环境恶化或群体密度大时,则产生有翅型迁飞扩散。2发生规律麦蚜一般一年发生10~20代。麦二叉蚜以卵越冬,翌年3月底4月初开始孵化,进行孤雌生殖2~3代后产生有翅蚜迁飞转移。气温升高后,一个孤雌蚜一天可生2~8头若蚜,最多20多头,4~10d可完成一代。小麦收获后,在田边杂草上和土缝内过夏,秋播麦苗出土后,又转到麦苗上繁殖危害,秋末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在麦根部越冬。麦二叉蚜耐寒力强,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求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利福平处理得到脱共生麦二叉蚜,在不同品种(系)小麦苗上单头饲养,研究了共生和脱共生麦二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 (1)在中抗小麦品系35Q10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和寿命显著短于脱共生麦二叉蚜。而成虫发育历期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在高抗小麦品系35Q9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显著短于脱共生麦二叉蚜,而成虫发育历期、寿命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在小偃22小麦品种上,共生麦二叉蚜的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发育历期、平均世代时间与脱共生麦二叉蚜均无显著差异,而共生麦二叉蚜的寿命显著长于脱共生麦二叉蚜。(2)在3个小麦品种(系)上,共生麦二叉蚜内禀增长率、周缘增长率、净繁殖率、粗繁殖率均显著高于脱共生麦二叉蚜,且在中抗小麦品系35Q10上变化最大。(3)在3个小麦品种(系)上,共生麦二叉蚜的日均繁殖率及日繁殖总数曲线峰值均比脱共生麦二叉蚜出现的早,且峰值高度均比脱共生麦二叉蚜高。由此认为,胞内共生菌对麦二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取食小麦品种(系)不同,促进作用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5.
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在麦二叉蚜体内的运行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物学测定和酶联检测鉴定出的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为材料,研究了病毒在麦二叉蚜体内的运行途径。在麦二叉蚜不同组织的超薄切片中,只有在唾液附腺组织中观察到膜包被的病毒粒体,在后肠腔和血淋巴中的病毒粒体是游离的。说明病毒与唾液附腺膜上传毒蛋白(受体)的相互识别是介导传播的根本原因,而麦蚜的获毒过程不存在专化的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46.
阿维菌素与4种生物杀虫剂复配对麦二叉蚜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实现生物农药的高效使用,进而减少农药残留危害和延缓害虫抗药性,采用带虫浸渍法探讨了阿维菌素分别与多杀菌素、苦参碱、除虫菊素和鱼藤酮4种生物农药复配对麦二叉蚜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多杀菌素的有效成分以1∶50、1∶75、3∶100、3∶350、9∶50、1∶200和7∶150比例复配时,均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复配比为1∶200时,其共毒系数为277.3,毒力效果最佳,其LC_(50)为14.493μg·mL~(-1);阿维菌素与苦参碱的有效成分比为7∶270和1∶360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71.3和222.4,最佳配比为1∶360,其致死中浓度LC_(50)为32.465μg·mL~(-1);阿维菌素与除虫菊素的有效成分比为4∶1、3∶7和7∶3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96.5、188.7和224.7,最佳配比为7∶3,其LC_(50)为0.445μg·mL~(-1);阿维菌素与鱼藤酮的有效成分比为2∶35、9∶70、1∶280、1∶105和1∶630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88.1、189.2、257.4、224.8和286.6,最佳配比为1∶630,其LC_(50)为22.017μg·mL~(-1)。因此,阿维菌素与不同生物杀虫剂以增效显著的配比混配使用,可为麦二叉蚜的有效防治和农药的减量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7.
<正>麦蚜是麦类作物经常发生的一类害虫,主要有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无网长管蚜,一般以麦长管蚜为主,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无网长管蚜为辅。麦蚜寄主主要有大麦、小麦、燕麦和玉米等,麦长管蚜还能为害水稻及禾本科杂草(看麦娘、早熟禾等)。一、危害特点麦蚜以成虫、若虫在小麦茎、叶和穗部刺吸汁液危害。被害处呈浅黄色斑  相似文献   
48.
天水地区小麦病虫害以条锈病、白粉病和麦蚜为主。通过1986~1990年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适于该地区推广的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发挥品种本身抗性,保护、利用天敌的策略和配套的技术措施。在2万亩示范区实施5年,累计挽回小麦2766t,折合182.5万元,还有力地带动了天水市小麦病虫害综防工作,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9.
麦蚜分布极广,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从小麦苗期到乳熟期都可危害,刺吸小麦汁液,造成严重减产,麦蚜还可传播小麦黄矮病病毒,是小麦的主要害虫。1形态特征1.1麦二叉蚜。成蚜椭圆形或卵圆形,体长1.5~2毫米,无翅雌蚜和有翅雌蚜体均为淡绿色或绿色,腹部中央有一深绿色纵纹,腹管圆筒形,长0.25毫米,触角比体短,有翅雌蚜的前翅中脉分为二叉。  相似文献   
50.
各种天敌对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种群数量影响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993-1996年两种麦蚜的种群数量及其天敌的捕食总量之间的追随关系进行分析,并研究各种天敌与理想优势种天敌之间的联系程度,结果显示,麦长管蚜的优势种天敌是食捕蝇、龟纹飘虫、蚜茧峰和草间小黑蛛;对麦二叉划种群数量影响大的主要天敌是草间小黑蛛、龟纹瓢虫、食划蝇和蚜茧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