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麦二叉蚜生物型、燕麦种质资源对麦二叉蚜的排趋性、抗生性和耐害性鉴定、组合配置以及杂交后代群体抗性基因标记定位研究的分析,对燕麦抗蚜性鉴定技术、燕麦抗蚜机制、燕麦耐蚜性鉴定、燕麦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旨在为燕麦抗蚜种质创制提供思路,解决单基因抗蚜品系应用麦二叉蚜分化新生物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代锦  娄鹏  相建业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11):165-168
在室内20℃条件下研究了大麦黄矮病抗性不同的3个小麦品种对介体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若蚜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蚜寿命和生殖力有显著的影响,以张春20号对介体蚜虫的影响最大,小偃22号次之,小偃6号抗性最弱。通过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在供试的3个小麦品种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参数比较,小麦品种对介体蚜虫影响大小与小麦品种对大麦黄矮病抗性强弱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
3种小麦蚜虫的形态识别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芝 《农技服务》2008,25(3):50-50
介绍了3种小麦蚜虫的形态特征及其主要识别特征,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于长春 《北京农业》2012,(28):42-43
正小麦蚜虫又叫腻虫,山东省蚜虫种类主要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禾缢管蚜3种混合发生,以麦长管蚜为害最重。被害麦叶初期出现黄白色斑,后扩大为条状斑,严重时全叶皱缩枯黄,麦株枯死。小麦抽穗后,群集穗部为害,使麦粒不饱满,甚至成为枯白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二叉蚜的抗性,应用每株麦苗上接1头蚜虫的方法,在温室内用5个指标(发育历期DD、成虫与幼虫的体重差WD、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产子数F、相对日均体重增长量MRGR和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日均产仔数Rm)测定了10个小麦品种对麦二叉蚜的抗性,并以此为基础用多元方差分析法、多目标综合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了这10个小麦品种(系)对麦二叉蚜的抗性,结果表明,Amigo最不适于麦二叉蚜在其上取食,抗性最好,Batis抗性较好,其他品种抗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紫穗槐种子杀蚜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和栖息法测定了紫穗槐种子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对麦二叉蚜具有毒杀活性和拒食活性,最低作用浓度为6.25 mg/mL.紫穗槐对麦二叉蚜的杀虫活性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石油醚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0.695 0、0.562 1 mg/mL;正丁醇萃取物在24 h、48 h后LC(50)分别为0.687 6、0.572 6 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在24、48 h后LC(50)分别为1.205 4、0.755 8 mg/mL.在浓度为25 mg/mL时,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对麦二叉蚜的24 h拒食率分别为96.67%,80%、86.67%.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麦二叉蚜生物型、燕麦种质资源对麦二叉蚜的排趋性、抗生性和耐害性鉴定、组合配置以及杂交后代群体抗性基因标记定位研究的分析,对燕麦抗蚜性鉴定技术、燕麦抗蚜机制、燕麦耐蚜性鉴定、燕麦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旨在为燕麦抗蚜种质创制提供思路,解决单基因抗蚜品系应用麦二叉蚜分化新生物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陵地区麦二叉蚜在小麦品种Amigo上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麦三叉蚜种下生物型分化特性,设计了小麦品种Amigo的抗蚜性和麦二叉蚜生物型鉴定试验。分析了自然条件下小麦品种Amigo对麦二叉蚜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内秉增长度的影响,组建了自然条件下麦二叉蚜在小麦品种Amigo上的生命表。以生命表中的内秉增长度和稳定年龄组配为指标进行生物型鉴定分析。结果表明:①麦二叉蚜在Amigo上的生存曲线、繁殖曲线同麦二叉蚜在其它品种上的表现一致,分别为B型和偏峰曲线;②平均世代时间为11.7670d,周限增长率为1.1453;③种群的瞬时出生率为0.3220,瞬时死亡率为0.1846;④内秉增长率为0.1357;⑤稳定年龄期组配成蚜比例为37.64%,若蚜为62.37%,与二叉蚜在其它小麦品种上的参数差异不显著。参数分析表明,在Amigo品种上的麦二叉蚜种群发展趋势是上升的,种群数量是增长的,可见杨陵地区麦二叉蚜既非A、B,也非C生物型,品种Amigo不抗本地区麦二叉蚜。  相似文献   
20.
麦二叉蚜和俄罗斯麦蚜(RWA)是全球小麦的两大害虫,造成了巨大的产量损失。麦二叉蚜最初于1889年在阿根庭被发现而俄罗斯麦蚜是近年来才引入阿根庭的。RWA是俄罗斯南部地中海地区、南非、墨西哥小麦的长期害虫。RWA于1986年第一次在美国发现,现在广泛存在于美国和加拿大。南美于1990年首次在智利发现RWA,1992年在阿根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