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林业   14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13篇
  23篇
综合类   1048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647篇
畜牧兽医   296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海洋与渔业》2010,(3):34-3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斑鳢(Channa maculam)的环境条件、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培育、食用鱼饲养及病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2.
生产中,舍饲生长后备母猪发情不明显或迟迟不发情的现象居多。正常发情、排卵,适时参加配种是饲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用"鸡肠",即下架蛋鸡、肉用鸡肠道和卵巢等内脏器官饲喂生长后备母猪,结果表明:试猪不仅表现出性成熟早,而且增重效果也明显。  相似文献   
93.
旨在调查和分析广东省养禽场肠球菌的亚型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性及其毒力因子流行分布特征,为控制禽源肠球菌耐药性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作者于2018年从广东省4个养禽场采集肠道样品493份,进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方法检测肠球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显示:1)共分离到125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84株(鸡源66株,鸭源18株);屎肠球菌41株,均来自鸡肠道样本。2)菌株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几乎全部耐药,对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9.60%和74.40%。屎肠球菌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而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鸭源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94%)显著高于鸡源粪肠球菌(39.4%),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均敏感。从鸡分离的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3)耐药基因在屎肠球菌中的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鸭源分离株检出率高于鸡源。耐药基因tetL、fexA、ermB最为流行,检出率均高于90%。其次是optrA基因,检出率为73.60%,poxtAfexB的检出率均低于20%。在3株鸭源粪肠球菌中检测出cfr基因。4)已检测的毒力基因中efaA的携带率最高,为63.04%(58/92),其他依次为gelE(54.35%,50/92)、ace(47.83%,44/92)、asa1(44.57%,41/92)。对环丙沙星及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菌株及携带cfr基因的菌株,大多携带agg、asal、gelEace。本研究显示养殖场禽源肠球菌耐药严重,鸭源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高,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流行且多样,且检测出人医临床重要抗生素耐药基因,应加强对养禽场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94.
本试验旨在研究枸芪多糖对育肥猪肠黏膜免疫调控的关键基因,阐明其对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可能作用机理。选用80~90日龄的健康育肥母猪18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的枸芪多糖,试验期90 d。采集育肥猪的空肠肠段,提取RNA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免疫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枸芪多糖差异表达的免疫基因有75个,其中有26个上调基因和49个下调基因。2)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免疫调节、免疫应答和应激反应,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以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为主的免疫信号通路。3)通过对肠黏膜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原癌基因Jun(JUN)和原癌基因Fos(FOS)的探究可见,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白细胞介素-18(IL-18)、补体5(C5)、JUN和FOS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Jun和Fos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枸芪多糖可提高肥育猪的肠黏膜免疫功能。枸芪多糖通过调节JUN、FOS、IL-18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IL-17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以此来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5.
对仔猪直肠内容物分离的粪肠球菌进行体外耐受性研究。以粪肠球菌体外存活率为考察指标,通过耐酸性、耐胆盐、耐高温试验来研究菌株的体外培养特性。耐酸性试验采用pH为2.0、3.0和7.0培养基培养菌株3h,其存活率分别为2.18%、121.01%和134.02%;胆盐浓度在0.1%~0.3%培养菌株,生长良好且存活率均在70%以上;耐高温实验是在50℃和60℃处理30min后存活率菌小于50%,菌株对高温敏感。结果表明,仔猪肠源粪肠球菌有较好的耐酸性及耐胆盐能力,但对高温敏感。  相似文献   
96.
肉鸡肠毒综合征是在现代养禽生产中引起肉鸡伤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肉鸡生长,降低饲料回报率.本病发生对象以雏鸡为主,传播速度快,造成损失较大,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对本病发生的病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诊断方法,并从预防和疾病控制两个方面谈了一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畜牧与兽医》2016,(4):76-7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AP法探究波形蛋白在黄羽肉鸡肠道的分布规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波形蛋白在鸡小肠黏膜上皮、小肠腺细胞腔面、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均呈强阳性表达;在黏膜的固有膜呈阳性表达,肌间神经丛的血管壁周围呈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在鸡大肠黏膜上皮、大肠腺呈阳性表达,在固有膜、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均呈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之一,其在鸡肠道的分布特征表明肠神经胶质细胞(EGCs)不仅对肠神经系统(ENS)的肠神经节细胞起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而且可能参与肠黏膜屏障、肠腺分泌、肠道物质的分泌与吸收、肠蠕动及血液的供应调节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98.
随着抗生素在饲料产业中的全面禁用,如何在后抗生素时代中保证动物的高效生产成为当前饲料行业的主要任务。防御素作为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是机体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防御素参与并调控动物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而后者常被认为是决定高效生产中饲料养分沉积与转化的关键。因此,全面了解防御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参与动物肠道稳态调节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防御素的来源、功能及作用机制,并着重分析防御素在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肠道黏膜免疫反应以及调控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以期为防御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
目的是研究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导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将所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LPS组,每组按时间分为4个亚组:3h、6h、9h、12h。空白对照组加维持培养液,LPS组加1μg/ml LPS培养液,在CO2培养箱内静置培养。结果表明,一氧化氮(NO)分泌明显升高,3h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而内皮素(endothelin; ET)分泌急剧升高,9h后达到高峰,随后又开始逐渐降低,但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所以引起了NO和ET的升高可能是LPS导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报道了我国的3种枝角类雄体新记录,描述了形态特征。还对另2种枝角类雄体作了新的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