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林业   14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13篇
  23篇
综合类   1049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647篇
畜牧兽医   296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月鳢鱼种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2种规格月鳢鱼种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月鳢的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体重3~4 g的个体平均耗氧率为0.31773 mg/g·h,窒息点为0.441 mg/L;7~8 g的个体平均耗氧率0.17943 mg/g·h,窒息点0.700 mg/L.  相似文献   
142.
低氧胁迫对河川沙塘鳢抗氧化酶及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急性低氧1.5 h、5 h和慢性低氧3 d下,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5种组织(心、脑、肝、鳃和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种抗氧化酶和ATP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急性低氧暴露1.5 h时,河川沙塘鳢SOD和GPX的活力在各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CAT活力在心、鳃和肝3种组织呈现显著升高(P0.05),ATP酶活力在心和肝组织极显著升高(P0.01);在急性低氧暴露5 h时,除肝组织SOD酶活性显著降低外(P0.05),其它4种组织的CAT、GPX和ATP酶均不同程度显著升高(P0.05);在慢性低氧处理3 d时,心、脑组织的抗氧化酶已基本恢复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水平,但鳃、肝和肾中酶活力仍较高(P0.05)。研究表明,河川沙塘鳢能通过自身调节抗氧化酶及ATP酶活性,改变代谢底物,提高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3.
尖塘鳢的育苗生产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没有尖塘鳢属鱼类的记载,世界上报道的有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尾斑尖塘鳢等,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诸国及澳洲大陆.其中,云斑尖塘鳢(1986年)和线纹尖塘鳢(1996年)先后引进我国珠三角地区.前者在泰国和我国俗称"泰国笋壳鱼",后者在澳洲英文俗称"睡鲶",在我国因怕误认为与鲶鱼近似,故又译成"睡鳕",俗称为"澳洲笋壳鱼".澳洲笋壳鱼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北昆士兰.目前,泰国笋壳鱼和澳洲笋壳鱼在广东已有了一定的市场,现就这两种笋壳鱼的繁殖生产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4.
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hanna maculatus,♀)是杂交鳢"杭鳢1号"的亲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乌鳢和斑鳢的肝脏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大量EST序列后,利用MISA软件进行微卫星信息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乌鳢EST序列59 959条,长度45 mb,发现15 428个SSR,出现频率为25.73%;获得斑鳢EST序列44 337条,长度27 mb,发现8 439个SSR,出现频率为19.03%。在乌鳢和斑鳢EST-SSR中,重复单元以1~2碱基重复为最多,并以长度小于16 bp的短重复序列为主,间隔SSR和复合SSR的EST序列RPKM均值要低于单纯型SSR的EST序列RPKM均值,且在单纯型SSR中SSR长度越长,其RPKM均值则越低。  相似文献   
145.
斑鳢和月鳢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肾脏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两种鳢科鱼—斑鳢和月鳢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斑鳢,2n=42,核型公式为2m+4sm+18st+18t,NF=48;月鳢2n=46,核型公式为2m+14sm+18st+12t,NF=62。讨论了鳢科鱼的核型与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6.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浒苔种类有80余种,主要为海产,少数种类分布在半咸水或江河中,我国已知浒苔属中有19种,主要种类有缘管浒苔、浒苔、条浒苔、肠浒苔、扁浒苔和管浒苔。  相似文献   
147.
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 ophila)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性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初期,其胃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很低,在孵化前期,其胃蛋白酶的活性增高,之后继续升高,在孵出后5 d的仔鱼,其胃蛋白酶的活性达到最高。在胚胎发育初期,其胰蛋白酶活性相对较高,在眼黑色素出现期时明显升高,而在孵化前期时再次升高,孵出后5 d的仔鱼,其胰蛋白酶的活性亦达到最高。这也说明在河川沙塘鳢的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其蛋白酶的活性总体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8.
3.虾微孢子虫病【症状】病虾肌肉松弛,呈乳白色、不透明;鳃、皮下、卵巢、心、肝胰脏、中肠等部位变白,并出现瘤状白色肿块,如侵害生殖腺,则在背部中线有不透明的白色区。常将患病的虾称为牛奶虾、棉花虾。【流行及危害】该病对幼体和成体均可造成感染。发病季节在6~9月,虾的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诊断】根据虾体发白的症状可作初步判断;病变组织制成压片,镜检时若见到孢子结构即可确诊。【防治方法】①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进行预防,对于混养池,发现病虾要彻底捞出并销毁,还要对同池混养的其它品种进行消毒处理;②用0.15~0.2克/千克体重…  相似文献   
149.
以沙塘鳢夏花培育水体为实验水体,应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的复合制剂作为养殖水体净化生物,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沙塘鳢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实验设3个浓度组,分别为300、600、900mg/m3。每隔6d测定氨氮和亚硝态氮,7d测定总氮、总磷和COD。沙塘鳢经过60d养殖后,经测量后计算增重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总氮,氨氮,提高沙塘鳢的增重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0.
采用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的方法对由初孵仔鱼至23日龄的大鳞鲃消化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初孵大鳞鲃仔鱼卵黄囊呈圆球形,消化道位于卵黄囊上方并伸展至卵黄囊后部,由柱状上皮细胞所组成,大部分为细胞索。2日龄时,口裂形成,口咽腔向鱼体后部进一步延伸。4日龄时,大鳞鲃的消化道由口至肛门全部打通,消化道分化为口咽腔、食道、前肠和后肠四部分。5日龄时,整个食道形成黏膜层,杯状细胞迅速增多,开始形成纵向褶皱。7日龄时,肝脏和胰脏的基本结构形成,并在肝脏和胰脏之间出现由单层柱状细胞围成的胆囊。10日龄时,卵黄囊消失,大鳞鲃完全通过摄取外界食物获取营养。10日龄—14日龄,消化道长度增长,褶皱加深,吸收表面积增加。14日龄后,通过大量摄食外源食物,大鳞鲃的体长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