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14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13篇
  23篇
综合类   1050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648篇
畜牧兽医   296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的方法对由初孵仔鱼至23日龄的大鳞鲃消化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初孵大鳞鲃仔鱼卵黄囊呈圆球形,消化道位于卵黄囊上方并伸展至卵黄囊后部,由柱状上皮细胞所组成,大部分为细胞索。2日龄时,口裂形成,口咽腔向鱼体后部进一步延伸。4日龄时,大鳞鲃的消化道由口至肛门全部打通,消化道分化为口咽腔、食道、前肠和后肠四部分。5日龄时,整个食道形成黏膜层,杯状细胞迅速增多,开始形成纵向褶皱。7日龄时,肝脏和胰脏的基本结构形成,并在肝脏和胰脏之间出现由单层柱状细胞围成的胆囊。10日龄时,卵黄囊消失,大鳞鲃完全通过摄取外界食物获取营养。10日龄—14日龄,消化道长度增长,褶皱加深,吸收表面积增加。14日龄后,通过大量摄食外源食物,大鳞鲃的体长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12.
斑鳢和月鳢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肾脏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两种鳢科鱼—斑鳢和月鳢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斑鳢,2n=42,核型公式为2m+4sm+18st+18t,NF=48;月鳢2n=46,核型公式为2m+14sm+18st+12t,NF=62。讨论了鳢科鱼的核型与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3.
河川沙塘鳢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利平 《内陆水产》2001,26(11):4-5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potamophilaGünther)属鲈形目,虎鱼亚目,塘鳢科,俗名塘鳢鱼,为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鱼类,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中下游、钱塘江、闽江等水系(伍汉霖,1993)。其个体虽小,但肉嫩刺少,味道鲜美,可食部分比例大,经济价值高,深受江浙、沪、闽等地人们的喜爱。孙帼英等(1996)对河川沙塘鳢年龄、生长、摄食和繁殖等作了周期的研究,本文仅就其繁殖期间生物学作初步探讨,为开展对该鱼的人工繁殖和集约化养殖、资源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材料于2000年4月下旬和2001年4月下旬采自…  相似文献   
114.
在35d的试验周期内,研究了不同盐度(2、4、6、8)对杂交鳢(斑鳢♀×乌鳢♂)幼鱼生长及血液红细胞数量(RBC)、白细胞数量(WBC)、溶菌酶(LZM)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升高,杂交鳢增重率分别为67.81%、68.26%、71.14%、32.96%和14.26%,存活率分别为100%、100%、100%、100%和93.3%。盐度2、4组增重率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盐度6、8组增重率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度的升高,血液红细胞数量呈下降的趋势,对照组和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而白细胞数量先急剧上升后又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盐度6组达到最高。血液中溶菌酶浓度随着盐度变化出现波动,盐度6组达到最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8组溶菌酶浓度有所回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与溶菌酶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当盐度升至6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至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盐度的增加逐步升高,盐度8组达到最高,且各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5.
尖塘鳢的育苗生产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没有尖塘鳢属鱼类的记载,世界上报道的有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尾斑尖塘鳢等,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诸国及澳洲大陆.其中,云斑尖塘鳢(1986年)和线纹尖塘鳢(1996年)先后引进我国珠三角地区.前者在泰国和我国俗称"泰国笋壳鱼",后者在澳洲英文俗称"睡鲶",在我国因怕误认为与鲶鱼近似,故又译成"睡鳕",俗称为"澳洲笋壳鱼".澳洲笋壳鱼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北昆士兰.目前,泰国笋壳鱼和澳洲笋壳鱼在广东已有了一定的市场,现就这两种笋壳鱼的繁殖生产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6.
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从国外引进的云斑、线纹尖塘鳢的自繁后代,经过强化培育、性腺促熟后,2009年5-9月开展人工杂交试验。试验结果:孵化水温28~30℃时,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孵化时间68h,受精率为90.0%,孵化率为83.6%,培苗出苗率为60.51%,研究证明尖塘鳢属种间杂交可以成功。  相似文献   
117.
为了解滤食性鱼类的消化生理指标及其生态适应性,2005年1-10月,调查了太湖梅梁湾生物控藻围栏中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比肠长和比肝重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比肠长和比肝重与温度、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鲢、鳙比肠长和比肝重的季节变化都非常明显,比肠长均值分别为9.66和5.73,夏季的比肠长均明显增大。总的来看,鲢的比肠长和季节变化幅度均大于鳙,表明在滤食和消化浮游植物上,鲢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鲢、鳙的比肠长与水温显著正相关(鲢P<0.01;鳙P<0.05),而与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的相关性不显著;温度导致的摄食强度变化应是鲢、鳙比肠长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鲢、鳙的比肝重均值分别为1.57%和1.91%,鳙的比肝重明显大于鲢,这可能与鳙摄食更多的浮游动物有关;鲢、鳙的比肝重与温度、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表明生物个体的形态特征与其所利用的资源环境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8.
索觅如 《畜禽业》2007,(12):34-34
<正>仔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是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断奶后仔猪急性高度致死性、散发性传染病。猪只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胃壁后肠系膜水肿为特征。该病发病率高达15%~35%,致死率达50%~80%,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近年来,仔猪水肿病虽有所缓和,但仍不能忽视。及时确诊本病并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9.
魏南  路斌  余德光  谢骏  王广军  陈成勋 《水产学报》2016,40(8):1239-1248
利用Peeper透析装置(dialysis peepers)的沉积物间隙水采集技术结合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密度杂交鳢养殖围隔中原位上覆水及沉积物间隙水中主要离子的浓度,分析各离子在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整个垂直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并估算其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处的扩散通量。结果显示,1NH4+-N、NO3–-N、NO2–-N、PO43–-P、SO42–-S和Fe2+都具有较强的垂直分布规律。NH4+-N在沉积物0~18 cm中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增加,18 cm后相对稳定;NO2–-N和PO43–-P在沉积物表层2~4 cm出现峰值,而在上覆水和深层沉积物中都相对较低;NO3–-N和SO42–-S在上覆水中远大于沉积物中浓度,并且进入沉积物4 cm内浓度迅速降低。2水样根据不同深度测定的理化性质,分别聚类为3组差异显著的类群:上覆水组、表层沉积物组(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组)和下层沉积物组。3通过Fick第一定律估算离子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的扩散通量得出,NH4+-N、NO2–-N、PO43–-P和Fe2+为沉积物扩散至上覆水中;NO3–-N和SO42–-S为上覆水扩散至沉积物中。NH4+-N和SO42–-S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具有相对较大扩散通量,其余离子则相对较小。NH4+-N在3个实验围隔中的扩散通量分别为76.432、111.631和209.835 mg/(m2·d),为主要的沉积物内源释放离子。  相似文献   
120.
中华乌塘鳢精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江世贵 《水产学报》2000,24(2):119-122
对中华乌塘鳢精子激活的生理生态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中华乌塘鳢精子超低温保存方法,中华乌塘鳢精子激活的适宜盐度为5-15;其精子的激活不仅与激活溶溶盐度有关,而且与激活溶液的离子成份有关,激活溶液中K^+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精子的活动有抑帛和;中华乌塘鳢精子对PH的适应性强,在PH5.5-9.5范围内,激活率均在709%以上,尤以中性及弱酸性条件下的激活率最高,在PH6.0时精子活力最好。使用筛选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