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0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12篇
  33篇
综合类   389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植物病毒对寄主植物的危害极大 ,素有“植物癌症”之称 [1 ] 。近年来寻找和筛选抗植物病毒药物的研究一直颇受关注 ,虽然已涌现出多种化学药物 ,但防治效果仍不理想 [2 ]。作者前文 [3]报道了 1 2个新拟除虫菊酸肟酯类化学物 3的合成 ,并对其杀虫杀菌活性进行了讨论 ,本文将对这些化合物的抗植物病毒活性作简要报道。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毒源烟草花叶病毒 ( TMV) ;黄瓜花叶病毒 ( CMV) ;马铃薯 X病毒 ( PVX) ;马铃薯 Y病毒 ( PVY)。1 .2 供试植物三生烟 ( Nicotiana tabacum cv,“Samsum”) :TMV系统寄主 ,用于繁殖毒源 ;珊西…  相似文献   
142.
安徽省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及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田间用涕灭威作播前土壤处理抑制土壤中线虫虫口,测定分析田间小麦孢囊线虫对3个小麦品种分蘖期和孕穗期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模型为聚集分布,土壤中其卵密度范围为0~42.8粒/g土,平均密度为6.5粒/g土,已达到危害水平以上。小麦中前期生长调查表明,小麦孢囊线虫没有对分蘖期小麦生长造成显著影响;孕穗期小麦孢囊线虫的危害能造成小麦每株穗数减少13.8%、鲜重降低14.5%,但对株高没有影响;孕穗期小麦品种对孢囊线虫的反应差异显著,受小麦孢囊线虫危害后,新麦12和皖麦50的单株鲜重量分别降低23.3%和22.5%,孕穗数分别减少了25.9%和11.1%,但徐州8562孕穗数减少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3.
为了研究光照条件对龙芽楤木茎段水培中嫩芽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及光质对嫩芽生长的研究,通过对萌芽时间、芽长、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筛选出较适宜光照条件.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比较嫩芽鲜重、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优化水培光照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补光措施可以使嫩芽的萌发时间提前3 d,但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及光质的不同对嫩芽萌发时间无显著影响.光照强度是鲜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光照时间10 h、光照强度150μmol/(m2·s)、红蓝2:1时,鲜重最大,为46.07 g.光质是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总糖的主要影响因素,光照时间6 h、光照强度150μmol/(m2·s)、红蓝1:2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大,为8.5 g/kg.光照时间10 h、光照强度150μmol/(m2·s)、红蓝2:1时,可溶性总糖含量最大,为23.55 g/kg.光照时间是维生素C的主要影响因素,光照时间8 h、光照强度180μmol/(2·s)、红蓝1:2时,维生素C含量最大,为187.6 mg/kg.综合考虑影响各指标关键因素,可将龙芽楤木茎段水培光照条件设为光照时间8 h、光照强度150μmol/(m2·s)、红蓝2:1或红蓝1:2,培养30 d后采收.  相似文献   
144.
[目的]以实验室前期从驼乳中分离得到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为对象,并通过体外实验对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方法]以α-淀粉酶抑制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驼乳的参数条件。测定在不同储藏时间下试验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驼乳、对照组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牛乳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驼乳pH值、酸度、活菌数、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结果]驼乳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明串珠菌∶副干酪乳杆菌比例2∶3、接种量2%、发酵温度39 ℃,发酵时间24 h,此条件下测得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7.20%和20.85%,与未优化前相比,α-淀粉酶的抑制率提高14.10%,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提高4.4%。在4 ℃储藏期间发酵驼乳α-淀粉酶抑制率在第6d时最高为90.3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最高为36.32%,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0%以上,最高为94.9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78.10%,整个测定过程中试验组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乳酸菌发酵驼乳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在储藏期间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5.
为了筛选适合不同品种澳洲坚果幼苗的最佳培养基质,以“桂热1号”“695”“A16”“OC”“JW”“H2”为试验对象,将不同品种幼苗移栽至5种不同基质中,黄泥(CK)、草炭∶黄泥(2∶8、8∶2、5∶5、6∶4、4∶6),通过分析苗高、地径、主根长、须根长和鲜重等生理指标,计算比较壮苗指数,结果表明:基质配比T2草炭∶黄泥(8∶2)可作为澳洲坚果幼苗培育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146.
为研究药用大黄林药间作的关键技术,于陕西省镇巴县盐场镇响洞村退耕香椿林地下移栽一年生药用大黄种苗,并测定其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药用大黄生物量的积累随种植年度的增加而增加,第1年增长较为缓慢,第2年、第3年增速较快;不同郁闭度对药用大黄生物量的积累有显著性影响,当郁闭度为40%时,生物量积累最为显著,药用大黄平均单根鲜重高达5.3 kg。镇巴县药用大黄与香椿树林药间作,可以有效地缓解土地资源匮乏,保护野生资源不被破坏,同时也是生态种植的一种应用,为镇巴县林药间作模式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7.
石斛兰属(Dendrobium)是兰科的一大属,其中许多种如铁皮石斛(D.candidum)、美花石斛(D.loddigessi)等是贵重的药材[1],也有许多种类如美花石斛、密花石斛(D.densiflorum)等具较高观赏价值[1].在泰国和新加坡,石斛兰的切花生产量是最高的[2],其杂交种花大、色艳、花枝长、秆硬、瓶插花期长,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水剪对弯颈月季切花的保鲜效果,为长途运输后的弯颈月季切花提供有效的保鲜复苏方法.[方法]分别从失水胁迫后的弯颈月季切花花枝基部水剪掉5、10和15 cm茎杆,以不水剪为对照,对比不同处理下月季切花的花头弯曲程度、鲜重、花朵直径、花朵寿命及水分平衡值.[结果]在水中剪切掉弯颈月季切花大于或等于5 em花枝基部,瓶插1d内吸水量明显增加,弯颈处挺直,萎蔫柔软的花苞恢复坚实状态,花梗表皮由皱缩变光滑、饱满,花朵鲜重明显增加,花朵直径变化明显且呈正常的桔红色,花朵能正常开放至寿命结束,花朵平均寿命约7 d.[结论]水剪大于或等于5 cm花枝基部,可确保弯颈月季切花茎杆基部的输导系统畅通,促使月季切花瓶插后能恢复正常状态,是弯颈月季切花有效的保鲜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49.
为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蚕豆根瘤形成及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明确氮肥施用与豆科作物结瘤固氮、氮素吸收累积和产量的关系,通过2年田间试验,分析了N0、N1、N2和N3 4个施氮水平(蚕豆:0、45、90、135kg/hm2;小麦:0、90、180、270kg/hm2)下,单作、间作蚕豆各关键生育期根瘤鲜重、氮素吸收关键参数、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产量的特征。结果表明,N0、N1和N2水平下,间作蚕豆根瘤鲜重比单作分别提高40.9%、27.2%和34.1%;高氮(N3)水平下,单作、间作蚕豆根瘤鲜重无显著差异。与单作相比,4个施氮水平下间作蚕豆的最大氮素累积量(A)和最大氮素吸收速率(Rmax)降幅分别为8.01%~13.93%和10.27%~12.98%,表明氮素吸收累积特点与根瘤鲜重相反。在蚕豆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后90d内),单作、间作蚕豆氮素累积量无差异;进入结荚期后(出苗90d后),间作显著降低了蚕豆的氮素累积量。同时,蚕豆产量也受施氮量和种植模式的调控,与单作相比,4个施氮水平下,间作降低蚕豆产量平均达20.66%。整体而言,在N1水平下,蚕豆根瘤鲜重和产量达最大值,随着施氮量增加,蚕豆根瘤鲜重、氮素累积量和产量均随之降低,间作促进根瘤形成的优势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间作体系中蚕豆氮肥的运筹与间作优势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筛选出效果最佳的硝化抑制剂剂型及剂量并应用于枸杞园土壤,研究其对枸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室内恒温培养试验供试硝化抑制剂为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双氰胺(DCD)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共设17个处理:未添加硝化抑制剂(CK),添加Nitrapyrin(纯氮量的0.1%、0.2%、0.3%、0.4%、0.5%、0.6%),添加DMPP(纯氮量的0.5%、1.0%、1.5%和2.0%),添加DCD(纯氮量的1.0%、2.0%、3.0%、3.5%、4.0%和5.0%)。结果表明:在砂土的培养中,三者硝化抑制效果表现为DMPP≥Nitrapyrin>DCD;DMPP和Nitrapyrin的硝化抑制率分别为71.90%~75.17%和4.83%~77.28%。但由于DMPP的价格(240~360元·kg-1)及用量均高于Nitrapyrin(155元·kg-1),故选择纯氮量0.5%的Nitrapyrin应用于大田试验。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农民习惯施肥为SF100,SFN100、SFN80及SFN60处理是在SF100处理基础上分别减少0%、40%、60%的枸杞专用肥同时添加纯氮量为0.5%浓度的Nitrapyrin。结果表明:田间试验中施用Nitrapyrin处理的产量较SF100处理分别提高了6.67%,5.80%及3.52%,同时与SF100处理相比,SFN100处理的多糖及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6.22%及8.67%。综合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浓度为纯氮量0.5%的Nitrapyrin为最佳处理。在大田试验中施用Nitrapyrin同时减少枸杞专用肥的用量,枸杞产量及效益均有所提高,且蛋白质及多糖含量有显著增加。因此,可初步认为硝化抑制剂的施用对枸杞的种植有“减肥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