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1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12篇
  33篇
综合类   377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01.
以中国柽柳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混合碱(NaHCO3和Na2CO3摩尔比为9:1)在不同浓度胁迫下(100、200、300和400 mmol/L)对中国柽柳幼苗叶片生理特性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中国柽柳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在碱浓度为100、200、300和400 mmol/L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8.82%、34.49%、43.27%和45.43%;而叶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则随着碱浓度的升高呈递增的趋势,其中100、200、300和400 mmol/L碱处理的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高出36.37%、56.41%、77.35%和84.25%。此外,不同碱浓度处理的株高大小次序为:对照>100 mmol/L>200 mmol/L>300 mmol/L≈400 mmol/L,其中100、200、300和400 mmol/L处理的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45.95%、62.16%、70.27%和74.05%,表明不同程度的碱胁迫均显著抑制了中国柽柳的生长。综合分析认为,以NaHCO3和Na2CO3为主要盐分的碱胁迫对中国柽柳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碱胁迫程度的加剧,抑制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2.
河北省滨海沙地应用保水剂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量对沙地土壤含水量、芙蓉葵植株生长、光合特性、干重、鲜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保水剂1 800、2 250、2 700 kg/hm~2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未施保水剂处理,其中,施保水剂1 800 kg/hm~2的土壤含水量最大。施保水剂的各处理的株高均显著高于未施保水剂,其中,施保水剂2 700 kg/hm~2的株高最高,而各施保水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土壤正常含水条件下,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大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施保水剂1 800、2 250、3 150 kg/hm~2显著高于未施保水剂处理,施保水剂2 250 kg/hm~2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在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大致呈上升趋势,施保水剂3 150 kg/hm~2的净光合速率最大,显著高于未施保水剂处理。施保水剂的各处理干、鲜重均显著高于未施保水剂处理,施保水剂的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中,施保水剂2 250 kg/hm~2的鲜重、干重均为最高。适量保水剂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沙地土壤含水量,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和光合能力的提高,显著增加了植物干物质的积累;正常土壤含水条件下保水剂的适宜用量为1 800~2 250 kg/hm~2,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为3 150 kg/hm~2。  相似文献   
103.
真菌AT9对禾谷孢囊线虫的寄生作用及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小麦孢囊线虫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用化学药剂防治存在毒性大、易残留等问题,所以筛选对该病害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对该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室内试验测定菌株AT9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卵的寄生作用和对孵化的抑制作用,并进行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鉴定.【结果】不同浓度AT9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卵具有明显的寄生和抑制孵化作用,且不同浓度之间存在差异;寄生率和孵化抑制率随着AT9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时间越长,寄生和抑制孵化作用越明显.在第12天浓度为4.42×107 CFU/mL的AT9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卵的寄生率为76.17%,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60.83%.菌株AT9鉴定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结论】菌株AT9是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大潜在开发价值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0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南艾蒿(Artemisia verlotorum Lamotte)乙醇提取物及其萃取物、乙酸乙酯相活性富集片段对田七(Panax notoginseng)主要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0 mg/m L的南艾蒿乙醇提取物对田七炭疽病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ehum gloeosporioides)、田七根腐病原茄镰孢(Fusarium solani)、田七黑斑病原人参链格孢(Alternaria panax)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9.66%、74.42%和75.93%;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种病原菌抑制率最大,分别为90.41%、82.68%、71.79%;富集片段F2在10 mg/m L浓度下对3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比较了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喷雾、假茎注射和叶鞘点滴3种施用方法对香蕉病毒病病株的灭除效果。结果表明:(1)香蕉假茎注射3、5和10mL草甘膦异丙胺盐,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香蕉株高抑制率、叶片死亡率、植株枯死率增加,注射10mL,药后30d的植株死亡率为90.0%,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2)草甘膦异丙胺盐稀释成200倍液喷雾处理香蕉,药后30d,植株枯死率达93.3%,显著高于300、400倍液处理。(3)3种使用方法比较,药后15d,喷雾法处理的叶片、植株枯死率显著高于假茎注射和叶鞘点滴法,而对株高抑制率差异不显著,药后30d,3种使用方法的灭除效果等于或高于90.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考虑操作的方便,叶鞘点滴法和假茎注射法可作为防除感染病毒病香蕉植株的高效使用方法,注射和点滴剂量为10mL。  相似文献   
106.
诱致性节育:农村计生新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文彬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93-197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实现人口与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保证。通过历史回顾和对比分析,我们认为,以高压政策为主的强制性节育,虽然达到了控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的目的,但严重地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而自发性节育政策,是以农民生育观念改善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在当前中国一时难以产生预想效果,反而引起农民的误解,招致新一轮生育小高峰;所以本文提倡“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诱致性节育政策,通过构建具有实际益处的社会保障机制可以更好地逐步引导农民自觉节育,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7.
三种铁素对小麦幼芽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形态铁索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对植物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测定小麦幼芽根芽叶的生长指标和其中丙二醛的含量,探究了FeSO_4、EDTA-Fe、AA-Fe对小麦幼芽生长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铁盐在低浓度时促进了小麦幼芽根和芽的伸长,而高浓度铁盐则抑制根和芽的伸长及生物量.同浓度时三种铁盐的根伸长抑制率为AA.Fe>FeSO_4>EDTA-Fe.小麦幼芽根与芽叶组织中丙二醛浓度随着外源铁盐浓度的提高而提高,FeSO_4与EDTA-Fe处理高浓度时略有降低.丙二醛浓度在根的变化幅度均大于芽叶,根质膜系统对铁盐的响应度高于芽叶.  相似文献   
108.
采用盆栽法,设置不同生活污水浇灌水平,对奶白菜根际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最终单株鲜重.结果表明,随着奶白菜的生长,所有处理的酶活性均有增加,但在增加幅度和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转化酶活性增加显示出较复杂的变化态势;不同处理磷酸酶活性差异随着时间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除处理B和处理C之间的酶活性始终相似外,其他处理之间的酶活性差异都随着时间增加.除处理C和处理B及处理D的地上鲜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任何2个处理间的地上部分鲜重都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9.
重金属Pb、Zn、Cd对小麦出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子清  肖昕  魏欣  于文超  王晨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378-7379
[目的]为促进农业安全生产。[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小麦为受试作物,研究单一重金属元素(Pb、Zn、Cd)对小麦种子出芽率的影响。[结果]Cd、Pb、Zn的曲线均呈波浪式变化,且Cd、Pb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同一重金属,浓度不同对小麦出芽的影响不同。同一浓度不同重金属对小麦出芽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0.
林董  何爱明  吴丽萍  吴祖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264-17266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于实验室高效、快速的体外抗肝癌活性物质筛选模型。[方法]通过MTT法,对芸香草、半边莲、蜜蒙花、甘草、地榆、柴胡、旱芹和莪术等8种中草药体外抗肝癌细胞SMMC7721的活性进行初测;描绘肿瘤细胞生长曲线,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不同阶段的生长状况。[结果]受活性物质作用细胞尽管仍然贴壁,但萎缩,边缘清晰化,与生长状况良好的细胞形态有明显区别;浓度为1.0~1.5mg/ml的甘草乙醇浸提液(ESCG)、莪术乙醇浸提液(ESCC)和柴胡乙醇浸提液(ESCB)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SMMC7721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1.6%、48.5%和52.9%,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结论]MTT法筛选可作为重要抗肿瘤的1个基本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