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26篇
林业   49篇
农学   183篇
基础科学   12篇
  152篇
综合类   1601篇
农作物   93篇
水产渔业   298篇
畜牧兽医   1924篇
园艺   134篇
植物保护   17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保守氨基酸对其受体结合位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受体结合位点相关的保守氨基酸分别进行以下位点的定点突变:35位K→R、45位D→N、98位Y→F、193位K→R和267位A→T,构建突变表达载体pCI-HA,转染293T细胞进行瞬时表达。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193位K→R的突变体的HA的表达显著增加;98位Y→F突变体的HA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同时,血球吸附试验表明,同一HA突变体吸附鸡红细胞和马红细胞时,显示出不同的红细胞吸附能力。因此,受体结合位点相关的193位和98位的保守氨基酸不仅对受体结合位点结构域的形成有影响,它们还在决定AIV感染的宿主特异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兔,美称“花花公子”。且专家预测,21世纪兔肉可望成为人类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兔肉具有特殊的食用价值,是理想的保健、美容、滋补肉食品,堪称肉中之王。兔肉与其他肉类相比,具有“三高”、“三低”的营养特点:高蛋白、高赖氨酸、高消化率;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美国营养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兔肉是益智,延寿食品,儿童长期食兔肉能提高智商30%,成年人常食兔肉,面部极少生皱纹并能延长寿命10~20年。  相似文献   
993.
最近,关于禽流感病毒如何与人的受体结合并感染人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据美国庥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2008年1月6日表示,他们发现了感染禽类的病毒和感染人类的病毒之间存在的关键性差别。对于感染人类的病毒,其感染能力取决于人类呼吸系统细胞表面受体是否有能够同病毒结合的特定形状。这项新的研究更详细地揭示出,正是由于流感病毒与特定的α-2,6半乳糖受体的特定形状结合的能力,决定了它是否能够感染人类。α-2,6半乳糖受体有两种形状——其中一种类似于伞形,另一种类似于圆锥。研究发现,流感病毒如果要感染人类,它们必须与伞形的α-2,6半乳糖受体结合。文中指出,虽然禽流感病毒通过家禽适应人并变为人传人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种演变进化的适应过程似乎有加快脚步的迹象。2007年10月4日,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一位科学家说:“我们已经检测到禽流感病毒的一种特殊变异,它能使病毒适应人类上呼吸道的生存环境”,也就是说,新的变异让H5N1型禽流感病毒能够在更低的温度下存活。尽管还没有转变为可以在人类间传播的病毒,但至少可以表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正在向这个方向演变进化。这对人类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994.
995.
水貂多巴胺受体D1基因多态性及与自咬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巴胺受体D1基因(DRD1)作为候选基因, 分析该基因对水貂自咬行为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首次从美洲黑貂脚部肌肉组织扩增出多巴胺受体D1基因的部分序列片段,并测序,现已将该序列提交到GenBank上,得到序列号为EU249297。通过序列比较,在179位点处发生了(T→C)转换,但并没有导致氨基酸的变化。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在不同个体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型。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自咬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RD1多态性对水貂自咬行为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该群体中A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B等位基因,AA型的基因型频率均高于BB型的基因型频率;自咬行为组AA基因型的频率远低于健康组,BB和AB基因型个体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显著。 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特有的蜜蜂品种,其高度灵敏的嗅觉系统能在复杂气味环境中识别群体内化学信号以及区分食物源散发的特异性气味分子,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 ORs)在中蜂识别气味分子的行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而又关键的作用。通过分析筛选OR1和OR2的互作蛋白,为深入探究OR1和OR2蛋白在蜜蜂嗅觉系统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构建OR1和OR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FastBac-OR1和pFastBac-OR2载体,转染Sf9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联合质谱分析技术筛选鉴定与OR1和OR2互作的细胞蛋白,并对这些互作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 KEGG信号通路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IP组和IgG组重组蛋白在细胞内得到正确表达,利用Co-IP联合质谱分析技术共筛选到273个与OR1互作的细胞蛋白和204个与OR2互作的细胞蛋白,主要为微管蛋白、热休克蛋白、核糖体蛋白等。对这些蛋白进行GO功能富积分析,发现这些蛋白质涉及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RNA剪接、核糖体和能量运输有关。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对发情周期小鼠卵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间情期小鼠腹腔注射GPER抑制剂G15,按注射剂量0.3,1.5和7.5nmol/只设3个注射组,另设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药物注射后,依次取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小鼠的卵巢,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卵巢EGFR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EGFR免疫组化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卵巢的各级卵泡中,阳性染色随卵泡发育而逐渐增强,其中颗粒细胞越靠近卵母细胞染色越强,发情周期卵巢EGFR相对表达量表现为发情期发情前期间情期发情后期。小鼠注射G15后,各情期卵巢中EGFR的表达呈G15剂量依赖性减弱,除发情后期外,均极显著下降(P0.01);1.5和7.5nmol/只G15注射组各情期EGFR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极显著低于0.3nmol/只G15注射组(P0.01)。EGFR mRNA的变化规律与EGFR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G15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GPER下调发情周期小鼠卵巢中EGFR的表达,从而影响发情周期卵巢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8.
许多研究表明,第一次"绿色革命"与植物激素的相关基因编码是密不可分的。植物激素是一类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功能的有机内源物质,激素受体是植物激素调控生长的中心环节,一直备受关注,而激素受体结构的发现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其调节植物生长的分子机制。综述了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3种经典植物激素受体结构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开展基于结构的新型人工植物激素的生物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兼并引物扩增及RACE技术,克隆大菱鲆促黄体激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基因,分析其相应生物信息学特征和组织表达。结果显示:LHR基因序列全长3 184 bp,编码685个氨基酸,同大西洋庸鲽同源性最高。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蛋白为疏水性蛋白,相对分子量76.54 ku,理论等电点7.22,存在信号肽序列和跨膜区;亚细胞定位主要在内质网和细胞膜;预测该蛋白含有33个磷酸化位点、5个糖基化位点、6个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7个跨膜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其结构域呈α螺旋状构象;蛋白功能预测表明,LHR主要在辅助、运载、翻译和代谢调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组织表达分析表明,LHR基因除在卵巢大量表达外,在其他非性腺组织也有表达,尤其是在肝脏表达较高。上述结果为深入探讨LHR基因在大菱鲆性腺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遗传信息基础,也为研究其他海水养殖鱼类生殖调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两栖类处于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阶段,进化地位重要。近年来因疾病的爆发、生境破碎化、环境污染、紫外辐射增加、人为过度捕捉和生物入侵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全球范围内两栖类种群数量锐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家族是一类从线虫到哺乳动物普遍存在的高度保守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可以识别侵入机体病原体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是两栖类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对两栖类TLRs的研究对两栖类TLRs结构特征、进化特点、在两栖类发育早期的差异表达特征和两栖类TLRs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表达研究进行概述。目前对于两栖类TLRs的研究发现两栖类TLRs兼具鱼类和哺乳类TLRs的特征,并在从鱼类到两栖类到哺乳类的进化过程中,TLRs家族部分成员如TLR2的配体识别功能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特化;在两栖类早期发育阶段,获得性免疫不够完善,以TLRs为主的先天免疫防御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特定病原菌和病毒的胁迫下,可能激活了TLRs下游不同的途径参与两栖类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