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4篇
  18篇
综合类   250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浓缩饲料能为畜禽生长、发育、繁殖提供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钙、磷、微量元素以及抗生素药物等.浓缩饲料与玉米、大麦、薯类、高梁、米糠、小麦等经合理配制后就成为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532.
高粱种质资源是高粱改良的基础,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高粱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中国的及外引的高粱种质资源在高粱品种改良中得到了广泛地利用。建国初期,全国各地从搜集的高粱地方品种资源中经鉴定,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在引进外国高粱雄性不育系资源后,中国开创了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高粱种质资源作为恢复系的直接来源得到了广泛地利用。据不完全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推广的152个杂交种中,涉及到90个恢复系,其中直接利用地方品种资源为63个,占总数的70%。后来,利用我国和外国品种资源进行杂交,选育出一批又一批优良亲本系,并组配出高产杂交种应用于生产,促进了高粱生产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高粱种质资源,应进一步拓宽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建立核心种质库,采取多点鉴定、渐渗杂交、热带种质转换和转基因等技术手段,以创造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33.
多抗,高产,优质高梁杂交组合京农2A/8385是平凉地区农科所于1991年引进高梁雄性不育系京农2A作母本,自育高梁雄性不育恢复系838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平均产量9786.0kg/hm^2,比对照品种晋杂11平均产量7998.5kg/hm^2增产22.4%。生育期135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高抗高梁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自然条件下无高梁病害发生,经甘肃省农科院测试中心化验分析,籽粒含淀粉75.05%,蛋白质8.08%,赖氨酸0.25%,单宁0.74%.  相似文献   
534.
几种高粱属饲料作物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1个品种的高粱属牧草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在景泰县草窝滩乡(代表绿洲灌区)对其进行了物候期、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种子产量研究,结果表明:干草产量以甘露BMR最高,为42358.46kg/hm2,其次为瑞奥3号和意大利,分别为35516.16kg/hm2和33709.41kg/hm2;种子产量以瑞奥3号最高,为9753.30kg/hm2,其次为丽欧9202.60kg/hm2和海牛9160.58kg/hm2。研究表明在景泰地区,最适宜利用的是高丹草,最好的品种是甘露BMR,其次为瑞奥3号、意大利和丽欧。  相似文献   
535.
本文研究了7个高梁属牧草品种在我国南方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其中以苏丹草表现最好,鲜草产量高、再生能力强、分蘖能力强、病虫害轻,其次为先锋高丹草,这2个品种适合在我国南方农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6.
目前,有关高粱×苏丹草(Songhum bicolor L.)A1和A3细胞质杂种的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的资料尚未见报道。研究旨在比较A1和A3细胞质对高粱×苏丹草杂种的成熟性、结籽性、高度、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1989年,有8个苏丹草种群的花粉授给雄性不育的A1和A3细胞质高粱品系,所得杂种于1990~1991年种在内布拉斯大学的田间试验室。按裂区种植,自交为主区,细胞质处理为副区。土壤为粉质粘壤土(细蒙脱石)。细胞质对达到50%开花的天数,牧草的高度,产量以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粗蛋白没有影响。在套袋A3杂种上,观察到结籽与细胞质源和品系间具有互作作用。  相似文献   
537.
为明确黑龙江省高粱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自黑龙江省8个地区的75份高粱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选取的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2株病原菌菌株,按采集地选择的8株代表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不同,但形态学特征较一致,分生孢子为棕黄色,呈圆柱形,中部较宽,稍弯曲,大小为29~96 μm×9~15 μm,具3~9个隔膜,脐点明显,基部平脐;8 株代表菌株的ITS序列与高梁生双极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GenBank登录号为AF071332.1)的同源性为99%~100%;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确定黑龙江省高粱靶斑病病原菌为高梁生双极蠕孢菌B. sorghicola。8株代表菌株在燕麦片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但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存在差异;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但不同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生长的pH为8;不同菌株对碳、氮源的利用差异较大,表明高粱生双极蠕孢菌菌株间存在生物学特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