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80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利用重庆34个观测站1973-2008年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EOF与REOF、最大熵谱分析,研究了重庆雷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年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有减少的趋势,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1.8 d;重庆雷暴季节变化显著,由冬至夏,雷暴逐渐增多;由夏至冬,雷暴逐月减少;夏半年占全年雷暴日数的89.4%.一致性异常分布特征是重庆夏半年雷暴日数的最主要空间模态;重庆夏半年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可分为4个主要区域.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4个区为显著的减少趋势;最大熵谱估计分析表明,近37年来重庆夏半年雷暴日数各区之间的周期振荡不太一致,均存在2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不同的分区主要还存在着5年的年际变化周期和12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202.
利用西藏地区38个气象台站的年、月、日、时等各个时段的雷暴资料,分析了西藏各个地区雷暴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特征、雷暴日和西藏气候的关系,以及年雷暴日的气候突变和异常年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沿江一线的大部分地区和那曲地区是青藏高原雷暴最多的地区;西藏地区雷暴具有出现次数频繁、生命史短的特点,有60%以上的雷暴持续时间在30 min以内,全区雷暴日内主要出现在13:00~20:00,占总数的98%;拉萨和那曲、林芝和聂拉木的月雷暴日分布曲线分别十分类似;历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除沿江一线和林芝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年雷暴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那曲地区减少趋势最为明显,为2.9 d/10a;那曲地区和昌都地区分别在1990~2013、1985~2013年呈现年雷暴日显著偏少趋势;全区年雷暴日异常偏多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前,而异常偏少年出现在80年代后,异常年平均为26年左右出现一次。  相似文献   
203.
利用云南省不同地理位置的13个闪电定位仪组成的闪电定位系统获得的2008年云地闪电资料对云南省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还利用同期云南省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对云南省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闪电密度高值区以中部地区为主,呈辐射状逐渐减少;就同纬度地区而言,雷电活动东部较西部频繁;全省雷电活动的月变化呈单峰单谷型,5—9月为雷暴活动的高发期。雷电灾害主要发生于4—9月,电力和通信行业受灾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4.
徐娓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5(12):2192-2196
利用四川省雷电监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3年四川地区春季(3~5月)雷暴时空分布及其与不同地域的对应关系、大气环流特征及影响系统演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2013年春季四川省雷电云地闪和雷暴表现出不同的区域差异:雷电云地闪电集中分布在川东至川南的盆地丘陵山地区域,3月至5月集中区由东向南扩展、由东向西增多;而雷暴日最多区域始终是川南凉山州和川西高原,3月份川东为雷暴日数最多区域之一,3至5月雷暴日最多区域由南向西北高原增多。全省春季雷暴活跃期表现在3月下旬、4月中下旬和5月上中下旬。各地区雷暴活跃时段不尽相同,但17时至23时时段均为雷暴多发时段。由于环流形势的变化,四川地区3至5月雷暴的影响系统有所不同:3月份影响系统主要为锋面、西风槽、高原槽、南支槽及其部分共同作用;4月主要是锋面、西风槽和副高西部偏南气流;5月主要是副高、锋面及藏高和副高之间的切变。  相似文献   
205.
[目的]深入了解合肥市雷暴活动的特征,对合肥市防雷减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方法]根据合肥地区1981~2010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与2010~2013年闪电定位仪资料,用统计方法对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合肥市雷暴分布规律。[结果]合肥市年均雷暴日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年变化分布极度不均;雷暴日数有明显的季、月变化,夏季为雷暴高发期,雷暴日月变化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7月;合肥市总闪和负闪的年变化呈典型的单峰分布特征,闪电的高发期集中在7~8月,其中8月最为突出;各月闪电最大强度跨度范围较大,其中7月份最为突出;12:00~21:00时属于强闪电高发时段;分析两种资料得出的分布规律有所差异的原因,常规雷暴观测资料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及闪电定位仪资料误判,对观测数据质量带来很大影响。[结论]此闪电定位仪需要结合长期人工观测资料对其探测效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6.
分析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2021年11月5日和2022年3月11日半夜至次日凌晨发生的2次“高架雷暴”时空分布、垂直热力特征等。结果表明:高架雷暴均出现在后半夜至早晨;700h Pa高度附近有强盛西南气流输送暖湿空气,使该高度层附近增温、增湿显著,存在明显湿层,假相当位温明显增加;逆温层顶之上存在对流性不稳定能量;平衡高度的温度在-20℃以下;对流触发机制是对流性不稳定层中的槽线,而不是逆温层中槽线或切变线。  相似文献   
207.
雷电监测预警服务是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环节。采用“阈值+过限计数”的预警算法,结合ADTD定位数据和SWAN拼图产品,分析了大气电场仪在一次典型雷暴天气过程中的预警效果。根据目标区域的大小,大气电场仪发出预警提前时间分别为10 min和50 min,但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均出现滞后。针对探头解除预警过早的问题,可设置预警驻留时间,综合采用“服务端算法”+“探头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予以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08.
利用2015—2017年6—8月的552个探空样本,结合唐山市气象局为中心、半径50 km范围内的闪电定位资料,应用动态聚类方法将唐山市区及周边的雷暴情况分为3类(分别记为1类、2类、3类),并应用雷达回波与闪电叠加资料验证了该分类的可靠性;用逐步选择法和逐步回归法探空样本中的对流参数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与雷暴有密切关系的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做主成分分析,给出预报因子与雷暴关系的相应解释,最后应用Bayes判别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判别雷暴潜势预报方法建立模型进行雷暴预报,得出预报方程,并在Logistic回归判别法中给出3类的预报概率,发现这2种方法对唐山市区雷暴的预报准确率都到达了70%以上,对唐山市区雷暴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9.
本文利用1980—2009年逐月雷暴日数观测资料,分析西藏地区雷暴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提出了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对策,仅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10.
利用内蒙古1980—2019年资料完整的43个气象站的雷暴观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雷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雷暴分布与地形走向关系紧密,在西部偏东和中部偏西地区,为沿阴山山脉的东西走向,且阴山山脉南侧多于北侧;在中部偏东和东部地区,为沿大兴安岭的南北走向,且大兴安岭东侧多于西侧;西部偏西和东部偏东北地区为少雷区。内蒙古20世纪80年代与40年平均相比较,正距平区明显多于负距平区,之后负距平区明显增大,到21世纪10年代正距平区明显少于负距平区。内蒙古全年雷暴总站次数随时间呈显著减少趋势,且主要表现为夏季雷暴的减少。内蒙古雷暴季节性极强,集中发生在6—8月份,7月份达到峰值。内蒙古雷暴在一天中以前半夜20时—01时发生最多,占一天中的51%,其次为下午14—19时,占22%。内蒙古初雷暴日普遍出现在3—4月份,40年中,28年出现在3月份,初雷暴日在波动中推迟;终雷暴日普遍出现在10—11月份,40年中,29年出现在10月份,终雷暴日在波动中提前。一年中雷暴周期在波动中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