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27篇
  8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5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免耕补播对北方退化草地生产力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耕补播是恢复退化草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究在北方退化草地上补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对草地生产力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在四川若尔盖、甘肃夏河、青海祁连、陕西榆林设置不补播(CK)、补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或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ZW),以及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与无芒雀麦或垂穗披碱草(HW)3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补播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后豆科与禾本科优良牧草比例与地上总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牧草粗蛋白含量也显著提升(P<0.05),在甘肃夏河、青海祁连、陕西榆林试点HW处理下粗蛋白含量较ZW处理高;两种补播处理后牧草的相对饲喂价值与未补播处理相比也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在四个试验点补播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均改善了草地植被群落的组成与生产力以及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432.
为研究筛选可提高或促进黔南扁穗雀麦(Bromus carticus cv.Qiannan)种子萌发、幼根发生的溶磷菌,探索供试培养基对溶磷菌的生长及黔南扁穗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开展了溶磷菌Br24在以LB和PDA培养基为基质的不同剂量处理下对黔南扁穗雀麦种子发芽影响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改良LB培养基是溶磷菌生长较好的基质;经PDA培养液处理的扁穗雀麦种子,出苗速度和出苗整齐度较好;以LB和PDA作为培养基质,活化48 h的Br24菌液浸种6 min或分别接种菌液量不超过2 mL与1 mL,扁穗雀麦种子发芽率最好。菌株Br24可作为溶磷接种剂,具有一定生产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3.
雀麦对小麦危害损失及防除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雀麦对小麦经济产量的影响程度及与组成小麦产量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田间雀麦每增加1万穗/hm~2,小麦减产2.12 kg(回归关系式y=4481.7-2.12x)。根据危害损失和生产实际,将雀麦发生程度区分为0、1、2、3、4、5六个等级,提出了不同类型麦田雀麦发生量和应采取的防除策略;初步确定了麦田雀麦防除指标为50.8穗/m~2或10.3株/m~2,为因地制宜开展雀麦防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4.
对栽培条件下的4份无芒雀麦材料不同生育期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及其构件生物量分配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植株地上总生物量,从拔节期到完熟期4份材料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孕穗期到完熟期奇台无芒雀麦和Elsberry无芒雀麦显著高于公农无芒雀麦(P〈0.05)。随生育期的推进,营养枝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先降低后升高,生殖枝茎和花序生物量分配先升高后降低,生殖枝叶生物量分配逐渐降低,立枯体变化规律不明显。生殖生长过程中生殖枝生物量分配占57%~90%。各构件生物量分配中,生殖枝茎占较大比例为21%~53%,花序占3%~30%。在同一生育期,相同构件生物量分配4份材料间差异不显著。在植株构件生物量分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提高花序生物量是提高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35.
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特性与萌发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特性与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吸水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在2h时达最大值0.1363g/h,种子萌发最低吸水量为种子原重量的83.66%.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扁穗雀麦种子在25~30℃恒温条件下萌发相对较好,发芽率达97%,发芽指数较高.25℃萌发条件下活力指数最大,为679.41,其次为30℃.胚根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胚芽为25℃.综合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后确定扁穗雀麦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当温度降低到10℃或升高到40℃时,种子发芽受阻,发芽率均为0.  相似文献   
436.
以4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为试验材料,通过单播及分别与无芒雀麦混播,研究不同单播及混播组合在低温条件下根系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4个苜蓿品种单播及与无芒雀麦混播苜蓿根系随着自然降温其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含量均增加,翌年春随着自然温度的回升而降低;MDA含量则随着自然温度的下降先升高后下降而后又升高,通过各抗寒生理指标综合分析表明,混播有利于提高抗寒性能。  相似文献   
437.
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cv.WusuNo.1)为材料,研究灌浆期喷施GA.对无芒雀麦农艺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以清水(CK)和浓度分别为10、20、30和40 mg/L的外源GA3叶面喷施处理灌浆期的无芒雀麦,并测定处理后无芒雀麦的分蘖数、叶长、叶宽、株高、生殖枝、小穗数、花序长、种子数、千...  相似文献   
438.
2种药剂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雀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雀麦为主的麦田禾本科杂草在故城县呈上升发展势头。由于防治时期、防治药剂受限,致使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成了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为筛选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有效药剂,2010年秋季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唑磺隆70%水分散粒剂和甲基二磺隆30g/L油悬浮剂对麦田禾本科杂草—雀麦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439.
乌苏1号无芒雀麦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苏一号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cv.Wusu No.1)采用系统选育、配综合种,经品比、区域生产、耐旱性试验及良种繁育研究育成。通过叙述该品种的育种过程、特征、特性和经济性状,为国家种质资源库增添了新品种,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牧草品种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0.
A suitably calculated irrigation regime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artificial grassland,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sture and enhance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drier areas. In this research w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two irrigation regimes(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I1;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ver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I2)on yield and quality of Bromus inermis in the Hexi Corridor. Irrigation scheduling was optimized by considering the results of field trials and simulations of irrigation scheduling in typical dry year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local production practi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yield of B. inermis in I1 initi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successive increases in the amount of water applied,while in I2 B. inermis yiel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cross the range of irrigation rates tested. In both irrigation regimes,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B. inermis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water supply,while the acid detergent fiber and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contents increased somewhat. Compared with I2,B. inermis yield was increased by 23.11% on average and crude protein content by 6. 09% on average in I1;therefore,the I1 irrigation regime was superior. Based on the field trial combined with the simulation of irrigation scheduling in a typical dry year,it was found that a treatment designated [greening stage (75%-85% θFC),jointing stage (65%-85% θFC),and tasseling stage (65%-85% θFC),I1DF1],irrigation frequency of 12 times,and a total irrigation amount of 521. 76 mm provided water-saving benefits and stable yield in B. inermis in the Hexi Corridor. © 2022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