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27篇
  7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5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庄浪县冬小麦年播种面积在2.3万公顷以上,扁穗雀麦草是当地麦田的主要恶性杂草,近年来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且呈蔓延趋势。其与小麦争水、争肥,又是小麦白粉病、锈病的中间寄主,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382.
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特性与萌发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特性与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吸水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在2h时达最大值0.1363g/h,种子萌发最低吸水量为种子原重量的83.66%.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扁穗雀麦种子在25~30℃恒温条件下萌发相对较好,发芽率达97%,发芽指数较高.25℃萌发条件下活力指数最大,为679.41,其次为30℃.胚根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胚芽为25℃.综合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后确定扁穗雀麦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当温度降低到10℃或升高到40℃时,种子发芽受阻,发芽率均为0.  相似文献   
383.
对栽培条件下的4份无芒雀麦材料不同生育期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及其构件生物量分配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植株地上总生物量,从拔节期到完熟期4份材料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孕穗期到完熟期奇台无芒雀麦和Elsberry无芒雀麦显著高于公农无芒雀麦(P〈0.05)。随生育期的推进,营养枝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先降低后升高,生殖枝茎和花序生物量分配先升高后降低,生殖枝叶生物量分配逐渐降低,立枯体变化规律不明显。生殖生长过程中生殖枝生物量分配占57%~90%。各构件生物量分配中,生殖枝茎占较大比例为21%~53%,花序占3%~30%。在同一生育期,相同构件生物量分配4份材料间差异不显著。在植株构件生物量分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提高花序生物量是提高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84.
骆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32-16434
以1981~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与作者地域分布、载文期刊的分布、研究领域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揭示我国无芒雀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国内无芒雀麦相关研究文献总量157篇,第一作者102人,载文期刊56种;有11位核心作者和4种核心期刊,研究领域集中在栽培技术、生理生态、品种选育与引种、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和加工利用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385.
黄振艳  石凤翎  高霞  宋敏 《种子》2012,31(12):5-8
对蒙农红豆草和缘毛雀麦在不同贮藏年限的种子活力和营养成分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贮藏10年间的蒙农红豆草种子发芽率为18.5%~86.0%,粗蛋白(23.78%~28.06%)、粗脂肪(2.00%~2.42%)、粗纤维(18.06%~19.64%)、粗灰分(4.82%~8.41%)、无氮浸出物(46.02%~47.67%),随贮藏年限的延长大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贮藏11年间的缘毛雀麦种子发芽率为4.25%~68.50%,粗蛋白(12.65%~14.05%)、粗脂肪(1.60%~1.92%)、无氮浸出物(64.84%~65.92%)含量在各年度间的变化无规律;粗纤维(13.79%~15.18%)和粗灰分(4.65%~5.09%)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本试验保存条件下,蒙农红豆草和缘毛雀麦种子分别能维持7~8年和6~7年的种用价值,当失去种用价值(发芽率下降至50%)后,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86.
2005—2007年在贵州独山、平塘、榕江、大方,四川雅安和云南昆明等6个不同区域对黔草3号扁穗雀麦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抗逆性等进行了为期3年的综合评比观测。结果表明:黔草3号扁穗雀麦在6个试验点种植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从播种到种子成熟需要170~222d,生育期内生长旺盛,无严重病虫害发生,鲜草产量平均为4243kg/667m^2,比对照增产17.11%。  相似文献   
387.
以扁穗雀麦为供体,白三叶和红三叶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扁穗雀麦茎叶和根提取液对受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扁穗雀麦茎叶提取液对两种豆科牧草的发芽率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25 g/L茎叶提取液的低浓度处理对两种三叶草的苗高有促进作用,且差异显著;所有提取液处理对其根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50 g/L根提取液对白三叶发芽率、苗高、根长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抑制红三叶的苗高和根长生长。各提取液对两豆科牧草幼苗鲜干重表现一致,均为抑制作用。同浓度处理下,白三叶对扁穗雀麦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大于红三叶。  相似文献   
388.
为了探讨无芒雀麦种子和幼苗的耐盐碱能力,在无芒雀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用浓度为0、20、40、60、80、100、120mmol.L-1的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混合液进行胁迫,研究了胁迫对3个无芒雀麦品种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混合胁迫处理促进无芒雀麦mancher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其它2个品种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当混合盐碱胁迫浓度小于60mmol.L-1时3个无芒雀麦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差异不明显(P>0.05);当浓度高于60mmol.L-1后各个指标都急剧下降,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混合盐碱浓度大于20mmol.L-1时抑制无芒雀麦幼苗的生长,对根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89.
2种药剂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雀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雀麦为主的麦田禾本科杂草在故城县呈上升发展势头。由于防治时期、防治药剂受限,致使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成了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为筛选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有效药剂,2010年秋季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唑磺隆70%水分散粒剂和甲基二磺隆30g/L油悬浮剂对麦田禾本科杂草—雀麦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390.
乌苏一号无芒雀麦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苏一号系历经16年育成的无芒雀麦新品种,试验叙述了该品种的植物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经济性状,栽培技术,利用方法,并与对照——国家注册地方品种奇台无芒雀麦作了全面的比较,表明乌苏一号无芒雀麦新品种整体上优于奇台无芒雀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