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27篇
  8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5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探讨了科尔沁沙地草原2号杂花苜蓿+Carlton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基肥和追肥中N,P和K元素营养配比对混播草地头茬草N,P和K含量的效应。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K肥能提高无芒雀麦的含K量和苜蓿的含N量。高P或高K处理均使无芒雀麦的含N量下降。施N肥能提高无芒雀麦的含N量,而对苜蓿含N量影响不明显。高N处理(基肥30 g/m2,追肥45 g/m2尿素)降低了无芒雀麦和苜蓿的含K量,同时也降低了苜蓿的含P量。N,P和K营养配比为N 9.0-13.5 g/m2、P2O57.2-12.0 g/m2、K2O 12.0-18.0 g/m2时牧草N,P和K含量较高。随着草地使用年限增长,无芒雀麦的N素含量下降,苜蓿的K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62.
本文于2013-2014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种植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草地雀麦(Bromus riparius)单播草地上进行不同频次刈割(一年刈割1次、2次、3次和4次)试验,调查各刈割处理产量、枝条数和植株高度,分析了老芒麦和草地雀麦产量的影响因子及其与枝条数和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刈割极显著降低了老芒麦的再生枝条数(P0.01),从而影响其产量,产量与植株高度无显著相关性;草地雀麦产量不受刈割频次的影响,刈割增加了其再生枝条数,在高频次刈割时会通过增加其再生枝条数来缓解植株高度降低的问题,但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其再生草产量仍会降低(P0.01)。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老芒麦和草地雀麦的适宜的刈割频次均为每年2次。  相似文献   
363.
为筛选适宜高寒地区的抗旱抗寒无芒雀麦种质,观测了55份无芒雀麦种质在青海省高寒地区,早春田间水分胁迫和变温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性能。处理1充足水分(土壤饱和含水量48.63%)+最适温度(25℃),处理2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10.21%)+最适温度(25℃),处理3充足水分(土壤饱和含水量49.22%)+田间变温(-3~18℃)以及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11.03%)+田间变温(-3~18℃)。结果表明:4种处理下,无芒雀麦1号和17号俄罗斯种质的萌发性能适应早春变温和干旱的条件;3号俄罗斯种质在水分或变温单一的胁迫条件下萌发性能优良;8、33、50号俄罗斯种质和53号甘肃种质在变温条件下萌发性能达到对照水平,35号俄罗斯种质高于对照。筛选的8份种质可以用做培养抗干旱或适应变温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64.
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132份材料进行农艺学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材料间存在很大遗传差异,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为9%~105%,变异系数大的农艺性状有茎叶比、花药长、圆锥花序第1节间长、单株鲜草产量、种子产量、小穗长、水分含量、干草产量、鲜草产量、小穗数等.主成分分析显...  相似文献   
365.
应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无芒雀麦产量的施肥、行距等综合因素及不同水平搭配组合的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3P2K1A3处理鲜草产量37085.25kg/hm2为最高,比其他组合增产0.72%~68.9%。说明纯施氮105kg/hm2、磷45kg/hm2、不施用钾、行距28.6cm的搭配组合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366.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土壤盐积状况,在0.2%、0.4%、0.6%、0.8%、1.0%、1.2%、1.4%、1.6%、1.8%NaCl溶液浓度下,进行抗盐性试验,处理草坪植物无芒雀麦,测定发芽数、根数、叶数、根长、叶长等。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随盐浓度的增加,无芒雀麦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逐渐下降,平均发芽时间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变长。胚芽和胚根长度随盐浓度的增加受抑制程度增加,无芒雀麦的根数随盐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减的现象。  相似文献   
367.
雀麦对小麦危害损失及防除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雀麦对小麦经济产量的影响程度及与组成小麦产量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田间雀麦每增加1万穗/hm~2,小麦减产2.12 kg(回归关系式y=4481.7-2.12x)。根据危害损失和生产实际,将雀麦发生程度区分为0、1、2、3、4、5六个等级,提出了不同类型麦田雀麦发生量和应采取的防除策略;初步确定了麦田雀麦防除指标为50.8穗/m~2或10.3株/m~2,为因地制宜开展雀麦防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8.
青海东部4种作物群落蒸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离体连续快速称重法对7~9月燕麦(Avena Sativa)、豌豆(Pisum Sativum)、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枝和叶片的蒸腾速率、蒸腾量及土面蒸发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豌豆的枝蒸腾速率和叶片蒸腾速率均最高,其次为紫花苜蓿和燕麦,无芒雀麦最低。在7~9月中,8月4种作物整株和叶片的平均日蒸腾量均最高,9月次之,7月最低。4种作物群落土面蒸发量的日变化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369.
试验比较了紫花苜蓿、春小麦与冰草、牛尾草、老芒草和无芒雀麦等禾本科牧草对种植土壤氮素的影响。种植春小麦一年后,使土壤全氮含量每盒减少0.85g,降低了5.33%。而种植紫花苜蓿、冰草、牛昆草、老芒麦和无芒雀麦等牧草一年后,分别使每盆土壤增加氮3.56、1.51、1.24、0.93和0.51g,士壤含氮量分别提高22.15、9.39、7.73、5.79和3.19%。种植土壤所增加的氮中碱解氮所占比例,分别由种植前土壤的6.46%提高到6.81、7.58、8.00、8.33和8.37%。禾本科牧草使种植土壤中增加的氮产物更易为农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供氮强度为种植紫花苜蓿后的3—6倍,而种植春小麦一年后土壤碱解氮含量未见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370.
张永亮  于铁峰  郝凤  高凯 《草业学报》2020,29(11):91-101
氮磷钾施量、豆禾混播比例是影响混播草地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分析不同氮磷钾组合与混播比例下牧草产量和氮磷钾利用效率,为豆禾混播草地高产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为对象,采用2个间行混播比例(豆禾比2:2和1:2)和7个氮磷钾组合[N280P150K0(A1),N350P100K360(A2),N140P300K300(A3),N420P250K120(A4),N70P50K60(A5),N210P0K240(A6)和N0P200K180(A7)]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全年豆禾总产量以A2处理最高(11.68 t·hm-2),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A1处理禾草产量(3.80 t·hm-2)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A2处理苜蓿产量(8.60 t·hm-2)极显著(P<0.01)高于A1,A5,A6,A7处理;缺氮(A7)处理全年禾草及豆禾总产量最低。氮肥及氮钾互作与豆禾产量、氮钾互作与苜蓿产量显著相关(P<0.05)。禾草、苜蓿及豆禾NPK偏生产力和吸收率随着NPK施量增加而逐渐下降,A5处理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缺钾(A1)和低钾(A5)处理苜蓿N利用率明显降低,缺磷(A6)和高磷(A3)处理禾草、苜蓿及豆禾K利用率明显下降。豆禾2:2混播全年苜蓿产量及豆禾总产量极显著(P<0.01)高于1:2混播。豆禾2:2混播苜蓿NPK偏生产力、吸收量和吸收率、豆禾NPK偏生产力、N吸收量和吸收率极显著高于1:2混播,禾草NPK偏生产力、吸收量和吸收率极显著(P<0.01)低于1:2混播。综合考虑牧草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豆禾2:2间行混播,氮磷钾施量以N 140 kg·hm-2,P2O5 100 kg·hm-2,K2O 120 kg·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