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27篇
  7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5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41.
田间测定结果表明,无芒雀麦与沙打旺带状间作种植可以显著提高无芒雀麦的生产力,使其绿期延长,并促进了沙打旺的生长。在水分利用方面,无芒雀麦与沙打旺带状间作能够较好地保蓄浅层土壤水分和利用土壤深层水分,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利用和循环。  相似文献   
342.
为筛选出防除旱雀麦的土壤处理除草剂,采用温室盆栽法对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药剂对旱雀麦均具有较高的除草活性,其中氟噻草胺对旱雀麦活性最高ED90为68.55g a.i/hm2;其次是吡氟酰草胺ED90为107.08ga.i/hm2;砜吡草唑最低 ED90 为 140.45g a....  相似文献   
343.
不同施肥水平对扁穗雀麦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N肥、P肥、K肥和有机肥4因子对扁穗雀麦种子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N肥用量在15.98~19.02 kg/667m2、P肥用量在22.83~27.17 kg/667m2、K肥用量在9.23~10.69 kg/667m2、有机肥用量在2 350.77~2 497.04 kg/667m2时,扁穗雀麦种子产量大于192.5 kg/667m2,是较适宜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344.
盐胁迫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Cl和Na2CO3对扁穗雀麦新品系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0.4%的NaCl和Na2CO3处理与对照相比,发芽启动时间相同,均在第5天,随着浓度的升高,发芽开始的时间推后.在不同浓度NaCl和Na2CO3处理下,扁穗雀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同浓度条件下,扁穗雀麦种子对NaCl的忍耐能力大于对Na2CO3的.不同浓度NaCl和Na2CO3处理下,扁穗雀麦种子的胚芽和胚根受到的抑制程度不同,但都是胚根受到的抑制作用大于胚芽;在同浓度条件下,NaCl处理组对胚芽和胚根的抑制程度大于Na2CO3处理组.  相似文献   
345.
缘毛雀麦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缘毛雀麦基因组DNA为模板,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探索和优化试验,初步建立了一套雀麦属牧草ISSR分析的优化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2.0 mmol/L Mg2+、2.0 U Taq酶、O.3 mmol/L dNTP、0.5/μmol/L引物和30 ng模板DNA.反应程序:第1个循环,基因组DNA经94℃预变性5 min;45个循环为94℃变性45 S,54℃退火60 s,72℃延伸90 s;最后1个循环完成后,在72℃下延伸7 min.  相似文献   
346.
雀麦属3种多年生牧草在PEG胁迫下种子活力与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比较雀麦属3种多年生牧草(缘毛雀麦、无芒雀麦、沙地雀麦)种子萌发期的种子活力与抗旱性。在5%PEG的干旱胁迫下,Bnutzynska、Bezenchukii无芒雀麦的种子活力较低,但在10%-20%PEG的干旱胁迫下,两者的种子活力较高,而内蒙古正镶蓝旗野生沙地雀麦和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野生沙地雀麦种子活力较低。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材料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和抗旱指数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内蒙古正镶蓝旗野生无芒雀麦、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野生缘毛雀麦抗旱性较强,Brudzynska无芒雀麦、缘毛雀麦9708品系、Bezenchukii无芒雀麦居中,内蒙古正镶蓝旗野生沙地雀麦、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野生沙地雀麦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347.
在不同施氮肥量、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条件下,对无芒雀麦草地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随施肥量的增加无芒雀麦的生产性能显著提高,在施肥量0~140 kg/hm2范围内,无芒雀麦的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增加显著,140~210 kg/hm2范围内变化不明显。综合比较,处理组合A3B1C3的干草收获量最高,A3B2C3的粗蛋白收获量最高。  相似文献   
348.
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试验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研究无芒雀麦与草原二号苜蓿的混播比例、株高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苜蓿的生长高度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bt+ct2。苜蓿地上生物量积累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W=atb。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积累模式在单、混播中分别为W=aebt和W=atb。单播及不同比例的混播组合,其地上生物量结构各异。生物量和叶片集中分布的空间不同。茎/叶、叶面积指在不同数混播小区的数值各异。苜蓿的叶面积指数大于无芒雀麦。混播较天然草原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且混播较单播增产显著。混播区的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总能和可消化能含量均高于单播,而粗蛋白质、可消化蛋白质则低于单播苜蓿,但高于单播无芒雀麦。无芒雀麦与苜蓿越冬苗的比例为1∶1,生物量比1∶1(播种量30kg和10kg/hm2)为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349.
施用污泥对无芒雀麦和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污泥中含有较多或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也含有一些危害植物的重金属元素。为了探讨污泥对无芒雀麦吸收利用的影响,将七里河区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施于无芒雀麦人工草地。3年来对无芒雀麦和土壤进行多项监测,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元素未在无芒雀麦体内积累,也没有向20cm以下的土壤中迁移,对土壤没有污染,是一种可在草地中应用的肥源。  相似文献   
350.
食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出适合新疆气候及种植模式的优质高产食葵新品种,以20 个山西作物所提供的食葵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食葵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食葵主要农艺性状变异范围为3.41%~17.9%,食葵平均花盘重的变异系数较大,茎粗百粒重和花盘直径次之,叶片数等较小,生育期最小。(2)食葵产量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叶片数和茎粗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茎粗、平均花盘重和籽粒宽度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和平均花盘重、籽粒长度及籽粒宽度呈显著正相关。(3)食葵品种各性状与产量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叶片数>生育期>籽粒饱满度>花盘直径和株高>茎粗>出仁率>结实率>籽粒长度>百粒重>籽粒宽度。(4)影响食葵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以结实率、出仁率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