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27篇
  7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5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Cd和Zn单一胁迫下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的生理响应及富集特性,探讨无芒雀麦对土壤重金属Cd、Zn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Cd和Zn低质量浓度处理下较无胁迫下无芒雀麦的叶绿素含量略有上升,丙二醛积累量较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较高;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积累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植物受迫害程度明显。无芒雀麦对Cd的最佳富集质量浓度为400 mg·kg-1,地上和地下部分单株富集量分别达183.533和661.128 mg·kg-1,属于Cd富集型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Zn的最高富集量仅有11.839和6.844 mg·kg-1,属于Zn规避型植物。  相似文献   
132.
采用良种繁育体系,结合早春火烧与重复放牧茬地,早春和晚秋灌水,轮作倒茬,深翻,浸种和药剂防治等措施对新疆奇台县无芒雀麦穗肿病进行了防治。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结合使用可有效地防治瘤瘿螨的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33.
<正>当前我国西北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就是草原生态保护。2010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包括新疆、宁夏在内的全国8个主要牧区省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这是国家为改善草原生  相似文献   
134.
无芒雀麦是多年生根茎型丛生性禾本科牧草,在青海省贵南县海拔3 400 m的地区引种栽培,其结果表明播种当年出苗整齐,第二年越冬良好,越冬率为91%;第二年、第三年的鲜草产量分别为10 436.61 kg/hm、14 100 kg/hm,其茎叶比分别为1.4∶1、2.17∶1,种子产量为87 kg/hm,可以在贵南县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在无芒雀麦的开花盛期适时利用.  相似文献   
135.
对苜蓿与无芒雀麦以不同比例、不同方式的混播草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混播方式对混播草地的产量有不同的影响,两种牧草在各个处理中除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可以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对产量进行干预,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6.
乌苏1号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紫花苜蓿被称誉为"牧草之王",在世界范围内广为种植.无芒雀麦栽植历史悠久,其植株直立、叶量丰富、产草量高、营养价值丰富、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37.
采用3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多年生人工草地栽培措施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播种密度、叶面喷施“常乐”益植素日期、播种行距三因素条件下试验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播种密度、不同叶面喷施“常乐”益植素日期、不同播种行距对高寒牧区无芒雀麦地上部分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关系的函数模型:y1=3.43+0.177X1+0.133x2+0.097x3+0.024X1X2+0.06X1x3-0.02Xzx3+0.168X12-0.1xz2—0.22x3z;yz=49.6+1.2X1-1.9x2+2.2x3+3.3X1xz+3.1X1x3+7.3xzx3-7.7X12-6.9X22+4.9x32;并提出高寒牧区老芒麦生产性能的优良农艺措施;播种密度为411~929株丛/m^2、播种行距为24~31cm、叶面喷施“常乐”益植素日期为2005年6月12日~7月5日。  相似文献   
138.
无芒雀麦又名禾萱草,原为东北地区野生优良牧草,自然分布于西北部丘陵山地草原地带,为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所栽培驯化,经长期选择培育而成。其特点是生长繁茂、叶子多、抗逆性强、耐踩踏、耐收割、为放牧或割草地的优良牧草。无芒雀麦适应性较广泛,对寒冷干燥的气候,适应性强,在温度、雨量适中的地方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39.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总糖及氮素含量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二龄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地上与地下部分总糖及氮素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分总糖含量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结实期和生长末期。无芒雀麦地上部总糖含量呈单峰型,果后营养期地上部总糖含量最高,生长末期地上部总糖含量下降。苜蓿根系总糖含量变化动态呈双峰型,而无芒雀麦呈三峰型。单播无芒雀麦、苜蓿地上部含N量随物候期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混播草地含N量在9月初降至最低后又上升。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部含N量动态均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春季,第二个峰值在秋初。混播增加了无芒雀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N素含量。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