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5篇
  106篇
综合类   154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9):191-191
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合理利用,结合境内有大量水面和采煤沉陷区水面逐年增加的优势,在国家农业部、科技部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和塌陷区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加上安徽省风台县自筹资金,总投资1400万元的“凤台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基地”于去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62.
在全国土地复垦潜力调查研究工作开展的背景下,以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生产建设项目损毁土地为例,探索合理、科学的一定区域范围内大尺度要求下损毁土地面积的推算。采用实地调研法和典型样本分析法,在研究中提出"万吨煤土地损毁系数",并以该参数推算全区损毁土地面积。研究结果:全区范围内露天煤矿、井工煤矿万吨煤土地损毁系数分别为0.26、0.25 hm2.104t-1。该推算方法是政策尺度下所采用的,可以作为本次土地复垦潜力调查的参考数据;若要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为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服务,必须在将来认真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损毁土地详查工作。  相似文献   
63.
通过室内水箱实验,研究了漂浮植物水鳖(Hydrocharis dubia)与底栖动物田螺(Margarya melanioides)对采煤塌陷水域水体以及底泥间隙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鳖和田螺组合对采煤塌陷养殖水体及底泥氮磷等营养盐的去除效果优于田螺单独作用的;覆盖面积10%的水鳖和田螺组合对水体中TN、TP、NH_4~+-N、NO_3~--N以及NO_2~--N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5.56%、77.50%、65.12%、46.43%、66.67%;同时该组合对底泥间隙水中的TN、TP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64.
煤矿的井工开采引起地表沉陷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多不利影响.本文以重庆松藻矿 区3个典型区域的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为例,采用三区划分法对采煤沉陷区进行预测,探讨了采煤沉陷区预测及 土地整治关键技术问题,以期为喀斯特山地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1)赶水沉陷区 涉及稳定、非稳定和未来影响三类,安稳沉陷区涉及非稳定和未来影响两类,打通沉陷区涉及稳定和非稳定两类; (2)水源破坏是松藻矿区较突出的问题之一,而相应的水利工程技术成为松藻矿区沉陷区整治的重点,同时也是沉 陷区整治是否有效的重要评定标准之一;(3)沉陷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关键技术为:土地平整工程主要规划布局在 未来影响区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布局要尽量避开易于发生拉裂和垮塌的断层附近.沉陷区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关键技 术在于:在土地平整技术上,土地平整设计更强调耕作田块的稳定性,防止田面沉降;在水利工程技术上,非稳定 区和未来影响区的工程设计C20砼浇筑厚度应大于稳定区;对于道路工程设计,非稳定区和未来影响区生产路主要 采取预制钢筋砼板方式,而稳定区内生产路路面采用C20砼浇筑.科学地分析预测采煤沉陷区对合理制定土地整治 技术及土地整治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5.
采煤塌陷对土壤水分损失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王健  刘彩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58-5062
摸清采煤塌陷对土壤水分作用是塌陷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前提。根据相似可比原则,应用空间对比法研究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井工矿——补连塔0~100 cm层土壤含水量对采煤塌陷的响应,探索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为困难立地土地复垦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如下:煤矿井工开采形成的裂缝(隙)加剧了土壤水分损失,造成塌陷区含水量明显降低,3个试验样地的土壤水分损失量顺序:2005年塌陷区〉2004年塌陷区〉未塌陷区。试验样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表现为塌陷后0~60 cm层含水量明显下降(P〈0.01);空间变化表现为塌陷后坡底和丘间低地含水量明显下降(P〈0.01)。开采塌陷加剧土壤水分损失主要是由于塌陷造成土壤非毛管孔隙增多,促进了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塌陷裂缝(隙)的发育增大了土壤水分侧向蒸发;同时塌陷错落面的形成也增大了土壤水分蒸发量。  相似文献   
66.
主要从政府视角对采煤塌陷地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基于政府视角和企业视角的采煤塌陷地土地综合整治及规划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基于政府视角规划的合理性,并对政府视角进行采煤塌陷地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7.
以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地种植的复垦植物(野樱桃、文冠果、欧李和山杏)为试材,采用野外原位监测方法,研究覆盖紫花苜蓿和未覆盖处理(对照,CK)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化学和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紫花苜蓿处理的野樱桃、文冠果、欧李和山杏苗木地上部干质量比未覆盖处理显著增加31.7%~54.6%,根干质量增加25.6%~41.0%;同样地,植物成活率和叶色值分别增加到85%和32.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覆盖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较对照分别达到12.5%~17.9%、14.0%~17.8%、14.0%~23.2%、13.6%~28.4%,差异显著;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36.4%~41.6%、21.8%~51.2%、33.6%~44.7%、20.5%~39.9%。因此,覆盖紫花苜蓿有利于改善神东采煤沉陷区复垦植物生长、提高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水平,为矿区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砂姜黑土区采煤塌陷坡耕地水蚀输沙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选择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某煤矿2种不同开采方式(充填开采和非充填开采)工作面地表塌陷坡耕地,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动态监测表层(0-10cm)土壤黏粒含量,研究黏粒含量在采煤塌陷坡耕地形成过程中的时空变化。同时在实验室应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测定不同降雨强度(强降雨0.309mm/min,弱降雨0.147mm/min)和坡度(3°,5°和10°)处理下的坡面径流含沙量与土壤剥蚀率,探讨坡耕地水蚀输沙过程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砂姜黑土黏粒含量为37%~46%,塌陷坡耕地坡面表土黏粒含量随时间推进呈缓慢下降。(2)雨强和坡度为影响砂姜黑土区坡耕地径流含沙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相同坡度,强降雨条件下水流含沙量为弱降雨时的10倍左右;坡度为3°和5°时的水流含沙量变化趋势一致,而坡度为10°时,试验不同时段的水流含沙量不稳定,尤其是强降雨条件下,在试验4min后水流含沙量急剧增加,至7min已达28.9g/L,为径流初期的15倍以上。(3)砂姜黑土与高原黄土、川中紫色土和南方红壤坡地土壤雨水侵蚀特征一致。但在耕作因素影响下,充填或非充填开采工作面地表塌陷坡耕地土壤流失量均较轻微。  相似文献   
69.
苏尚军  张强  张建杰  刘斌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4):378-382,428
以山西高平高良煤矿为例,运用中国矿业大学开发的MSPS软件进行塌陷预测,并将预测结果通过AutoCAD 2008和ArcGIS 9.3软件进行空间叠加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矿区土地各损毁指标因子的空间分布情况。试验不仅为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总结了解决受采矿活动导致土地损毁的程度判定问题的具体方法。另外,就塌陷预测技术中预测软件的选用以及土地损毁程度评价指标的建立,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0.
济宁市任城区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境内现有国营或地方大型矿井10对,随着煤炭的大量采挖,矿区采煤塌陷地水域面积逐年扩大,目前近4000 hm^2(6万亩)的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塌陷,常年积水面积达3 333 hm^2(5万亩),到2012年,塌陷地面积将达到6 667 hm^2(10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