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59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26篇
  61篇
综合类   323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SPSS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北疆棉蚜年发生程度的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北疆奎屯垦区12年(1995~2005和2007年)的历史气象资料,用SPSS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棉蚜年发生程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构建棉蚜年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用所建立的模型对12年调查资料进行回判和预判,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62.
山西省谷子白发病菌种分类及致病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本研究征集了山西省五个谷子主产区白发病菌种,对13个抗性不同的谷子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根据不同地区菌种的致病能力可分为3类,晋中地区菌株致病力极强,为第一类菌种。最高菌株率达52.38%,平均菌株率达14.1%;长治地区菌株致病力较强,为第二类菌种;临汾、吕梁和忻州地区病菌致病力比较接近,弱于前两者,分为第三类菌种。同时,鉴定分析了山西省五个地区白发病菌与13个品种之间的互作反应,为山西省谷子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
根据武汉市2009-2011年的养殖鱼塘溶解氧数据和对应的气象要素,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构建鱼塘的溶解氧含量预报预测模型,并在武汉和荆州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一般鱼塘溶解氧在5-9月期间较低,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6-7时,且较低值出现与天气相关,即闷热型天气突降大雨易导致溶解氧值降低。溶解氧量预报预测模型R2均在0.7以上,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4.
通过逐步回归法分析了气象条件对许昌烟草普通花叶病(TMV)发生发展的影响因子。通过SPSS软件数据分析得出:温度、湿度、降水及日照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生发展均有明显的相关影响,但影响程度和关键时段却不尽相同。运用模型方程分析影响最大的是降水和湿度,温度次之,日照最小;烟草花叶病始发时温度起主要作用,而流行时起主要作用的是湿度和降水;通过逐步回归法建立许昌地区烟草花叶病发生程度的中期预测模型,并提出了相关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5.
肖丹  蔡承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33-7335
利用1983~2008年贵州省长序列耕地统计数据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耕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趋势,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耕地数量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耕地资源数量的突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呈平缓递减趋势;土地利用率、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化肥、农药施用量也逐年增加,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农村人口数、城市化水平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动的驱动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以促进贵州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6.
油菜氮素的多光谱图像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充分利用可见光、近红外多谱段图像的反射强度分布信息进行油菜氮素诊断,实现对油菜氮素水平的定量估算,为油菜营养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多光谱CCD获取不同氮素水平的油菜冠层图像,采用中值滤波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二维最大信息熵阈值分割法对多光谱图像进行背景分割;对多光谱图像的均值和比值、差值融合特征进行提取。【结果】通过相关分析,发现ARV1、AVS560、ADV1、AVS660、g等特征在整个生长期与油菜氮素的相关性均较高,考虑到多光谱变量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影响,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不同生长期油菜氮素的多光谱图像特征预测模型。【结论】初步探明了不同生育时期油菜氮素的多光谱图像特征,实现了采用多光谱图像技术对油菜氮素水平的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67.
Effect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n the Amount of Green Tea Crea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ount of tea cream and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contents in the original green tea infus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s of tea cream in the green tea infusions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cultivars and different parts of new shoots were varied. There were many chemical compon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green tea cream. However, there were only the contents of caffeine (Y=0.85, P<0.01) and polyphenols (Y=0.65,P<0.05) in the original green tea infusion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green tea cream.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overall chemical componen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s of caffeine and gallated catechins in the original green tea infus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P<0.0 1) on green tea cream levels. Cream (g L-1)=-172.071+ 0.129×Ccaffeine+0.024×Ggallated catechins (R2=0.936). The amount of green tea cream can be predicted by the contents of gallated catechins and caffeine in the original tea infus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lso indicated that catechins, minerals, and polysaccharides were the important 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e formation of green tea cream.  相似文献   
68.
3种干旱指标在陕西黄土高原的应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干旱监测的准确性,实现气象干旱国家标准提供的干旱监测指数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的应用,运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68个气象站1971—2010年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累积频率法对3种干旱指标的阈值进行修正,并利用历史上出现的旱灾实况进行了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干旱指标监测的年干旱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干旱站次数出现多的年份与当地历史典型大旱年记录非常吻合。对同一次干旱过程,干旱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订正后的指标解决了SPI监测结果偏重,而Ci偏轻的不足,对Pa按照降水量的年内变化特征,分区域逐月给出订正指标,监测结果更加客观地反映旱情状况。  相似文献   
69.
首先根据异速生长的数学原理并考虑多个体成分或组织器官生长间的相互关系,提出联合分析多个体成分或组织器官相对整体异速生长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法计算模型的参数,利用统计软件SAS中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异速生长系数。最后通过分析两个实际数据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0.
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在主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指标体系中对测定指标的评价、排序及简约,实现对多指标体系的降维.[方法]举例将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引入主成分分析中.[结果]测定指标对主成分逐步回归分析保留了对主成分影响显著的指标,剔除了对主成分作用较小或存在共线性的指标;通径分析揭示了测定指标对主成分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体现了指标间的相互作用.通径分析中测定指标对主成分决定系数的分解结合主成分特征值的百分贡献率可对测定指标进行评价,提取反映总体主要信息,真正实现测定指标的简约.[结论]主成分分析结合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可对多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评价,实现测定指标的真正降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