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59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26篇
  61篇
综合类   323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利用紫云英还田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紫云英施用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转化酶活性的变化。试验包括对照、施用化肥和4个紫云英施用量(30、60、90和120 t·hm~(-2))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化肥和紫云英均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热水提取态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并且随着紫云英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土壤碳转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土壤活性有机碳相同,其中施用化肥和紫云英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14%和24%~55%的纤维素酶活性、27%和45%~187%的蔗糖酶活性、42%和51%~165%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11%和11%~24%的酚氧化酶活性以及16%和16%~27%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施用化肥对相对酶活性(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比值)无显著影响;增加紫云英施用量能够显著增加相对蔗糖酶和相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相对酚氧化酶活性和相对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主要受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利用2000—2016年滁州市冬小麦产量与气象数据,运用直线滑动平均模拟趋势产量,结合调和权重法预测趋势产量并分离出冬小麦气象产量。依据冬小麦生育普遍期的出现时间,以旬为单位选取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得到气象产量预测模型。经检验,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实用性,可作为滁州市冬小麦产量定量预报的有效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53.
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杂交棉品种选育,利用2006~2015年近10 a的河北省棉花区域试验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影响杂交棉产量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皮棉产量与单铃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衣分和单株铃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子指呈不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均对皮棉产量有一定意义,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度顺序为单铃重衣分单株铃数子指。因此,在杂交棉品种选育时,应尽力提高杂交棉的单铃重,同时重视协调与衣分和单株铃数的相互关系,从而大大提高棉花的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54.
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及其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和筛选适宜鉴定指标,利用盆栽和大田干旱棚2种栽培方式,对西南地区42个小麦品种进行自然干旱胁迫。盆栽试验测定苗期叶面积(X_1)、苗高(X_2)、根长(X_3)、地上部干重(X_4)、地下部干重(X_5)、全株干重(X_6)、根冠比(X_7)、植株含水率(X_8)、离体叶片失水速率(X_9)、叶绿素含量(X_(10))等10个指标,大田控水试验于收获期测定株高(X_(11))、小穗数(X_(12))、穗长(X_(13))、单株成穗数(X_(14))、单穗重(X_(15))、单株产量(X_(16))等6个指标。以各指标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抗旱性的依据,运用加权隶属函数、聚类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小麦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可划分为水分敏感、弱抗旱、中度抗旱和强抗旱4种抗旱类型,分别包括3、23、13和3个品种。以苗期和收获期16个指标的抗旱系数为基础,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小麦苗期抗旱性评价回归模型:D1=-1.593+0.152 X_1+0.293 X_2+0.256 X_3+0.151 X_5+0.426 X_6+0.107 X_7+0.958 X_12+0.085 X_14+0.056 X_(15)+0.205 X_(16),R2=0.998 8,平均拟合精度99.23%;利用苗期10个指标的抗旱系数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小麦苗期抗旱性评价回归模型:D2=-0.677+0.218 X_1+0.481 X_3-0.803 X_4+0.230 X_5+1.232 X_6,R2=0.674 0,平均拟合精度88.50%,表明用苗期性状结合产量性状评判小麦抗旱性更为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55.
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分析启东市2011—2014年的土壤表墒、底墒与同时期的气象因子(降水量、温度、湿度、日照、风)的相关性,筛选出影响土壤墒情的关键气象因子,并结合经验公式法建立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启东市土壤墒情的气象因子主要是降水量、日照和气温,由此建立的预报模型预报未来30 d内土壤墒情的平均相对误差在5%以内,检验效果理想,说明利用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未来30 d内土壤墒情,并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6.
以3a生矮砧红富士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50%、60%、70%)幼龄苹果树叶片光合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通径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量化各影响因子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土壤水分不足时,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土壤含水率影响;当土壤水分充足时,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气孔导度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地面灌溉条件下气孔导度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更积极。蒸腾速率主要受土壤含水率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土壤水分充足时,蒸腾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更敏感。相同条件下,土壤含水率越高蒸腾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57.
滇东北作物耗水特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滇东北地区3个气象站点(会泽站、昭通站、沾益站)1955-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并分析滇东北地区水稻、春玉米和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及其变化趋势,同时采用偏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各气象因子对主要粮食作物需水量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昭通站主要粮食作物需水量随时间呈不同程度减少,每10 a水稻需水量减少10.07 mm,春玉米减少1.44 mm,冬小麦减少1.06 mm.而其他站点呈增加趋势,水稻需水量每10 a分别增加8.85,4.48 mm,春玉米分别增加8.38,4.57 mm,冬小麦分别增加7.39,3.10 mm.3个站点同一种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规律基本一致,水稻各生育期需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分蘖,拔节,抽穗,乳熟,黄熟,返青;玉米的依次为:拔节,灌浆,苗期,孕穗,成熟;小麦的的依次为:乳熟,开花,成熟,苗期.日照和平均风速是影响水稻和玉米需水量最主要的气象因子,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就各站点而言,影响冬小麦需水量的气象因子存在差异,其中会泽站和沾益站同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而昭通站与平均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8.
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爆的资本市场“去杠杆化”后.全球大豆市场走势将逐步回归供需面的引导。由于全球走出经济危机尚需时日,2009年国内外大豆期价很难走出单边行情.预期将更倾向于宽幅区间振荡行情。如果2009年美豆种植面积减少.2009年下半年经济好转,流动性再度充裕.那么2009/10年度美豆的农场价格有可能高于本年度。但年度均价在未来的1到2个年度仍倾向于下滑。  相似文献   
59.
尾叶桉人工林二元材积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福建省永安市不同林龄、立地、密度的尾叶桉人工林林分的样木资料,采用多模型优选法和逐步回归法研制尾叶桉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表,并用相关指数、剩余标准差、平均系统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预估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数,评价模型优劣。经检验,所编的材积表完全符合生产上的精度要求,且理论基础扎实,编表结果可靠,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逐步回归模型在油蒿钻蛀性害虫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宁夏灵武市和盐池县不同演替阶段的61块受钻蛀性害虫危害的油蒿林为试验地,应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组建了以沙蒿圆吉丁虫的虫口密度、结皮类型、沙蒿木蠹蛾的虫口密度和油蒿树龄为参数的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有虫株率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实际检验,具有较高的预测功能,今后可在林业生产实际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